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主編他總在釣我 > 第12章 不常規的提案

第12章 不常規的提案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林序南第三次修改了提案标題,打印機發出疲憊的嗡鳴聲。季敬禹家的客房已經暫時變成了他的辦公室,桌上散落着各種資料和草圖。

入住三天來,他和季敬禹形成了一種奇怪的默契——白天是嚴肅的上下級,晚上則變成謹慎的室友,彼此保持着恰到好處的距離。

手機震動起來,是季敬禹的消息:「緊急會議,半小時後3号會議室。帶上你的專題想法。」

林序南抓起剛打印好的文件沖進浴室,冷水拍在臉上也澆不滅他突如其來的緊張。鏡子裡的年輕人眼睛下方挂着淡淡的黑眼圈,頭發因為反複抓撓而亂糟糟的。他試圖用手指梳理頭發,卻發現自己的手在微微發抖。

“冷靜,”他對着鏡中的自己說,“隻是個提案。”

但這不是普通的提案。今天讨論的是《藝術前沿》年度重磅專題,将決定接下來三個月的雜志方向。作為職場新人,他本不該參與這種級别的策劃,但自從環保影展的邀約後,季敬禹似乎有意讓他接觸更多核心項目。

季敬禹的家離雜志社隻有二十分鐘車程。林序南沖進會議室時,各部門主管已經圍坐在長桌旁,空氣中彌漫着濃重的咖啡味和隐隐的火藥味。

“最後一位,”季敬禹看了眼手表,語氣平淡,“坐吧。”

林序南悄悄溜到唯一的空位上——恰好就在季敬禹右手邊。這個位置引來幾道探究的目光,特别是來自市場部總監李敏的,她銳利的眼神在林序南和季敬禹之間來回掃視。

“開始吧。”季敬禹翻開筆記本,“下季度專題方向,各位有什麼建議?”

接下來的半小時裡,提案一個接一個地被抛出,又迅速被質疑或否決。廣告部想要做奢侈品與藝術的聯名專題,編輯部堅持要做邊緣藝術家訪談,市場部則力推一組數據驅動的“最賣座藝術形式”分析。

林序南緊握着自己的提案,手心滲出汗水。他的想法與這些都不同——太不同了,可能會被當場嘲笑。

“林序南,”季敬禹突然點名,“你有什麼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轉向他。林序南的喉嚨發緊,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

“我...”他的聲音細如蚊蚋,“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

“大聲點,”季敬禹皺眉,“沒人會咬你。”

這句略帶不耐煩的催促反而讓林序南鎮定下來。他深吸一口氣,将文件分發給在座各位。

“《邊界上的舞者:當街頭藝術遇見古典美學》”,他清晰地說出标題,“我想探讨兩種看似對立的美學形式如何在當代藝術中融合共生。”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李敏翻了個白眼,廣告部總監開始玩筆,隻有季敬禹認真地翻閱着提案。

“具體說說。”季敬禹頭也不擡地命令道。

得到鼓勵,林序南的聲音變得堅定:“上個月我在清溪鎮看到一幅壁畫,将傳統水墨技法與街頭塗鴉結合,效果驚人。後來我發現,這種跨界在年輕藝術家中已成趨勢,但主流媒體很少關注。”

他調出手機裡的照片投屏到會議室大屏幕——一幅巨大的牆面塗鴉,水墨風格的山水畫中巧妙地融入了街頭藝術的誇張線條和鮮豔色彩。

“這算什麼藝術?”李敏嗤笑一聲,“小孩子的塗鴉罷了。”

“去年蘇富比拍賣會上,”林序南不卑不亢地回應,“類似風格的作品《山水咆哮》拍出了220萬高價。”

季敬禹的嘴角幾不可見地上揚了一下。

“就算有市場,”廣告部總監搖頭,“我們也找不到足夠的廣告支持。奢侈品客戶要的是高雅,不是這種...大雜燴。”

讨論迅速演變成争論。林序南的提案被批為“幼稚的理想主義”、“缺乏商業考量”,甚至“浪費會議時間”。他的臉燒得通紅,但倔強地堅持着自己的觀點。

“夠了。”季敬禹突然出聲,會議室立刻安靜下來。他合上林序南的提案,環視衆人:“這個方向值得探讨。林序南,今晚完善方案,明天上午我要看到詳細執行計劃。”

林序南瞪大眼睛。季敬禹就這麼...支持他了?

“其他人繼續原有專題籌備,”季敬禹站起身,示意會議結束,“雙線推進,最終決定周五公布。”

人群散去後,林序南仍坐在原地,手中的提案已經被他捏得皺皺巴巴。

“别發呆,”季敬禹收拾文件時低聲說,“今晚加班。我八點回辦公室檢查你的進展。”

直到季敬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盡頭,林序南才允許自己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晚上七點四十五分,林序南正在電腦前瘋狂修改方案,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季敬禹拎着一個紙袋走進來,身上還帶着室外的寒氣。

“吃了嗎?”他問,将紙袋放在林序南桌上。

林序南這才意識到自己饑腸辘辘。紙袋裡是兩個還溫熱的牛肉三明治和一杯美式——正是他平時午餐的标配。

“謝謝,”他接過食物,“您怎麼...”

“職業習慣。”季敬禹脫下大衣挂在門後,“記住細節。”這句話他曾在車裡說過,現在聽來卻有了不同的意味。

季敬禹拉過椅子坐在林序南旁邊,近得能聞到對方身上淡淡的雪松香氣。“給我看看你的進展。”

接下來的四小時像一場高強度腦力馬拉松。季敬禹對每個細節都刨根問底——預算怎麼分配?采訪對象如何選擇?視覺呈現怎樣才能既有沖擊力又不失深度?林序南的初始提案被拆解、質疑、重構,再拆解。

“這部分太學術了,”季敬禹劃掉一整段文字,“讀者不想看論文,他們要的是故事。”

“但簡化太多會失去深度...”

“那就找到平衡點。”季敬禹轉向電腦,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打,“看,這樣改——用具體藝術家的創作曆程帶出理論,而不是反過來。”

林序南湊近屏幕,肩膀不經意間碰到季敬禹的手臂。那一小塊接觸的皮膚像被烙鐵燙到般發熱,但他強迫自己專注于文字。季敬禹的改寫确實精妙——保留了專業性的同時,增加了可讀性和人情味。

“您怎麼想到這個角度的?”他由衷贊歎。

季敬禹瞥了他一眼:“十年經驗。”但林序南分明看到他眼中閃過一絲愉悅。

午夜時分,辦公室隻剩下他們兩人。整層樓安靜得能聽見空調運轉的嗡嗡聲。林序南的眼皮開始打架,咖啡因已經無法抵擋疲憊的侵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