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論研究中心開業典禮當天,季辰第三次調整領帶結。鏡子裡的自己陌生得可笑——西裝筆挺得像要參加學術答辯,而林修遠甚至給頭發抹了發膠。
"别扯了。"林修遠從身後按住他的手,"再拽要變形了。"他的呼吸帶着薄荷牙膏的氣息,西裝袖口隐約露出素圈戒指的銀光,"你舅舅到底來不來?"
季辰剛要回答,休息室門被猛地推開。父親站在門口,臉色異常蒼白:"趙明遠到了...帶着軍方的人。"
禮堂裡原本的喧嘩像是被按了靜音鍵。季辰看到母親站在演講台旁,手指無意識地敲打着大腿,節奏正是《示波器情書》的引子部分。而台上正在調試麥克風的,是個穿深藍色軍裝的高大男子——趙明遠的側臉線條比視頻裡更加鋒利,肩章上的将星在射燈下閃閃發亮。
"...很榮幸擔任弦論研究中心名譽顧問。"趙明遠的聲音比視頻裡低沉,帶着不容置疑的權威感,"今天特别邀請了一位特殊病患參與演示。"
禮堂側門打開,兩名軍人推着輪椅進來。輪椅上坐着個五十多歲的男子,左腿褲管空蕩蕩地垂着,眼神渙散地盯着地面。季辰注意到他手腕上戴着印有"PTSD-04"的醫療腕帶。
"王建國少校,1999年駐南聯盟使館武官。"趙明遠向觀衆席示意,"今天我們将首次嘗試用神經音樂療法治療戰争創傷導緻的記憶缺失。"
林修遠在季辰耳邊低語:"沒提前告訴我們有臨床演示..."他的手指冰涼,"系統還沒通過醫療認證..."
趙明遠仿佛聽見了一般,目光直射過來:"季辰同學,請和你父母一起到鋼琴前來。"他又看向林修遠,"林工程師,請準備腦波同步監測系統。"
當季辰一家三口站在三角鋼琴前時,趙明遠從公文包取出個牛皮紙檔案袋,鮮紅的"絕密"二字刺目地印在封口處。
"周雯同志。"他用上了軍隊特有的稱呼,"還記得《夜莺》嗎?"
母親的身體明顯晃了一下。父親立刻扶住她的腰,卻被她輕輕推開:"哥...趙将軍,那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今天需要三重奏。"趙明遠拆開檔案袋,抽出幾頁發黃的樂譜,"《示波器情書》完整版,包含當年缺失的第四樂章。"
季辰接過樂譜,看到頁眉處蓋着"軍委科技委"的鋼印。譜面除了常規音符,還标注着密密麻麻的頻段參數,某些小節上方甚至寫着"記憶提取阈值7.3Hz"這樣的備注。
"媽,這是..."
母親已經坐在鋼琴前,手指懸在琴鍵上方:"我二十二歲時編寫的密碼練習曲。"她突然彈出一串不和諧音,"沒想到會被用在..."
趙明遠打斷她:"王少校是使館爆炸中唯一的生還者。他的記憶裡有關鍵情報,但二十年來所有常規治療都失敗了。"他看向季辰,"你們發現的δ波誘導效應,是最後的希望。"
禮堂裡的空氣仿佛凝固了。林修遠在監測系統前快速調試參數,突然擡頭:"王少校的腦波顯示強烈抗拒,需要先建立安全感。"
季辰看向輪椅上的軍官——那人正盯着鋼琴,眼球快速轉動,像是看到了什麼不存在的東西。一個念頭突然閃過:"爸,用您1996年那篇論文裡的漸進式頻率導入法?"
父親驚訝地看了他一眼:"你讀過那篇未發表的..."随即會意,對趙明遠說,"需要改變演奏順序,從舒緩段落開始。"
趙明遠點頭默許。母親深吸一口氣,彈起《示波器情書》中最柔和的段落。父親加入小提琴伴奏時,季辰注意到他的弓法刻意模仿了軍隊進行曲的節奏——這是他們從未排練過的配合。
林修遠的監測屏幕亮起綠色:"δ波開始同步,但記憶區仍無反應..."
"現在。"趙明遠突然命令,"第四樂章,升C小調段落。"
琴聲驟然轉變。母親的手指在黑白鍵上翻飛,彈出一段季辰從未聽過的、帶着東歐民謠風格的旋律。奇怪的是,這音樂讓他莫名想起小時候看過的戰争紀錄片。
輪椅上的軍官突然發出嘶吼,雙手抱頭劇烈掙紮。兩名軍人立刻按住他,但監測系統刺耳地報警——王建國的腦電波出現癫痫樣放電。
"停!"林修遠大喊,"海馬體過度激活!"
琴聲戛然而止。軍官癱在輪椅上喘着粗氣,額頭上全是冷汗。趙明遠卻出人意料地走到鋼琴前,對季辰母親說:"記得1991年夏天嗎?你用莫爾斯電碼節奏彈奏《馬賽曲》。"
母親的手指猛地按下一個低音和弦:"那時候你剛被派往巴黎..."
"而王少校當時是我的通訊員。"趙明遠轉向輪椅,"老王,聽出這是誰了嗎?當年用鋼琴聲給你傳密碼的'夜莺'。"
軍官渾濁的眼睛突然聚焦。他顫抖着擡起手,指向季辰母親:"周...周參謀?那天的轟炸...地下室...鋼琴..."
"繼續彈。"趙明遠低聲命令,"用1999年5月7日的節奏。"
琴聲再起,這次加入了某種機械般的脈沖感。季辰突然意識到這是模拟爆炸的間隔——三短一長,正是當年使館被導彈擊中的順序。父親的小提琴加入後,竟詭異地呈現出電話忙音般的旋律。
"貝爾格萊德..."軍官的瞳孔急劇收縮,"淩晨兩點十八分...保險箱...鋼琴曲譜!"他猛地抓住輪椅扶手,"三枚導彈...第三枚是沖着地下室來的!有内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