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叫小印子去東宮,請太子妃給娘家傳信,請趙太傅進宮,自己則回府,又派人給五王爺傳信,又派人去衛尉寺卿府裡,又派人去了掌管巡防營的江太尉府裡。
再說東宮這邊,申時三刻,四王爺身邊人過來報信之後,約莫半盞茶功夫,來了一隊人悄無聲息地圍了夕雲殿,也不喊打喊殺,隻是圍住不讓人進出,太子妃想遣人出門回娘家報信都無法,問便隻答奉命行事,其他一概不知,請太子妃娘娘恕罪。
後來還是江太尉調了京郊的守衛五千,急行進宮勤王,又分了各五百人圍了夏侯府和應王府,四王爺五王爺帶府兵和巡防營進宮,未看見趙太傅的身影,才又分了兩百人去東宮。
圍着夕雲殿的那些人不知是收到了什麼消息,戌時初又悄悄退去了,太子妃疑心有詐,手頭又隻有幾個太監宮人的,便隻派人守好夜,明天一早再看情況。
那群人想去皇宮支援,又正巧遇上四王爺派來的兵士,雙方一見面就開打,便是劉長貴看到的場景。
素華三人雖說得了些消息,也未料想到如此兇險,直喊阿彌陀佛,陛下在天之靈庇佑。
太子妃也念了一句佛,才道待會先帝要入梓宮,還要将梓宮送去壽皇殿,她們待會都要去守靈。還有就是下個月新帝登基大典,她們都是太子妃妾,都要跟着去皇宮,叫她們吩咐院裡人準備遷宮,要帶什麼,不帶什麼,都要開始打算起來了。
王詩涵問太子妃可要帶上郡王們,太子妃說,太後體恤幼子體弱,特許了不必守靈,隻每日去磕頭上香便罷了。
素華聽了便吩咐身後的宜夏回去送信,叫崖香和茴香帶大郡主和四郡王過來,順路報給王詩涵身邊伺候二郡王的,過後宜夏就不必過來了,留下清點庫房,預備遷宮。
又等了片刻,東宮裡幾個位分較低的妃妾也來了,又給太子妃幾人請安,太子妃隻說了陛下駕崩,待會要去守靈,旁的沒有多說什麼。
幾人按捺不住心裡咚咚跳的聲音,來了,終于來了,她們當時削尖了腦袋想要進東宮侍奉太子,就是盼着有朝一日太子榮登大寶。本朝不是沒有過廢太子的先例,她們也曾經躊躇過,尤其是前兩年先帝愈發寵愛夏貴妃和應王,朝野上下隐隐約約傳過廢太子,立應王的消息。不過現在好了,太子登基,她們馬上就要變成宮裡的娘娘了。
太子妃身邊的嬷嬷冷眼看着這些小蹄子兩眼放光的模樣,暗暗記下名字。
王詩涵餘光掃到這些人的眼神,垂下了眼眸。
一群人心思各異地坐着,等小郡王們到了之後,浩浩蕩蕩坐車去了壽皇殿。
巍峨的皇城内外都挂上了白布,遮住了暗紅色的牆面,隻看得見餘下金色的琉璃瓦面,被幾場小雨沖的發亮,宮人們不時把被風吹亂的白布扯好歸位。
壽皇殿在皇城正西,如今正殿裡停了一座楠木棺椁,蓋着金色的繡了飛龍的綢緞。皇後娘娘——現在應該稱太後——正跪在棺椁前哀哀哭泣,身邊的吉祥時不時勸着她注意身子,别哭壞了眼睛。
素華跟着太子妃後面進了壽皇殿正殿,婆媳倆見面,又是痛哭一場,素華等人也陪着哭,後又勸着二人住了。衆人便在靈前跪下,大行皇帝的嫔妃們,跟在太後娘娘身後,新帝的嫔妃們,也就是素華衆人,跪在太子妃身後。
大行皇帝嫔妃衆多但子息不豐——攏共六位皇子并四位公主,還夭折了兩個——後妃們烏泱泱跪了一大堆,哭聲震天的,不知道是哭自己還是哭皇上。素華還注意到有一個眼歪口斜的婦人,也被人扶着,跪在太後身後不遠的地方。
身下的墊子不過薄薄一層,素華低着頭,用餘光掃了一下身後衆人,後頭一些位分低的卻連墊子都沒有,直接跪在地上。
壽皇殿是曆代皇帝的梓宮進皇陵之前停放的地方,幾十年才開一次,平日裡隻有幾個小太監天天灑掃,半點人氣也無,素華覺得處處涼嗖嗖的,地磚也透着寒氣。
也不知過了多久,外頭院子裡百官都到了,新帝打頭,站在最前面。孫大監拖着長音喊着:“跪~~起~~哭~~”素華昏昏沉沉跟着做,像一個木偶人一樣,說跪她就閉着眼往下屈膝,說起就踉踉跄跄站起來,說哭眼淚就不住地流。
好容易熬到歇息的時候,素華隻覺得兩腿已經不聽使喚了,膝蓋幾乎失去知覺了,嗓子也沙啞得難受。伺候的宮人都來扶她們去一旁歇息。宜春扶起素華,輕聲問她感覺如何,素華微微點點頭,腳下略有些不穩。喝了兩口茶水,嗓子感覺好多了,看看外面的天色,才過午時。
約莫歇息了一刻鐘,衆人又回到了靈前,再次下跪時,素華隻覺得兩眼一黑,身子不受控制地栽倒下去,旁邊的柳映容連忙膝行上前用力撐住她。太子妃回頭看了一眼,示意宮人把她扶去偏殿休息,那邊有太醫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