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鶴歸翩然抽身,心下還回味着“斷歲”的腳感。
他方才實難自抑。
察覺到“平江”來的那一瞬,林鶴歸福至心靈,竟是通悟了身法。
他慣将迷空步障用于遠匿,以便拉開距離留足掐訣施術的空間。但他畢竟不是術修是劍修,早晚要用劍與人近身較量。但他此前沒在近身時成功用過迷空步障,也不知該怎麼用。
“平江”來時,林鶴歸豁然開朗。
葉落江面花随流水。流水刮不碎花葉,那如何叫快刀劃不開雲霧?
也随刀走。
林鶴歸剛剛身随刀動全然順心而為,這會兒反應過來,不由在識海裡回放這靈動輕缈的身法,悄然自喜。
宋時看出來些,看着林鶴歸眉眼舒展,自己平直的嘴角也跟着松融。
然後信手壓刀追上一記“沉月”。
宋時在修刀上頗有天賦,很早便摸出了自己的刀訣。他繼承了仰止“删繁就簡”的術修思想,将舊通法中的除厄刀訣壓縮至三式,以此為基礎創了逝水刀訣,但不輕易動刀式,常時隻用劈砍撩挑截等苗刀通法。
此前五輪,宋時都憑深厚真氣與紮實通法制敵,頂多用上三式之一;而現在逝水刀訣已出其二,給林鶴歸撐足了排面。
林鶴歸很受用,反手“日居月諸”作迎。
你要月沉,我喚日來。
一時台上日月流轉光華燦燦,好不炫目。
兩人就着眩光又是幾回拉扯。林鶴歸興緻愈打愈高漲,周遭真氣也随之波動。
格開又一道劍氣,宋時漸漸皺起了眉。他先前還為林鶴歸臨陣悟道而高興,現在卻估計着林鶴歸的真氣,不由攥了攥“斷歲”。
宋時有些頭疼,盯着打得上頭的林鶴歸,目光沉凝。
上回他顧忌着鶴歸,切磋時見人上頭就收手收腳的,硬是被冷落了一兩個月,後來又挨了鶴歸好幾頓教訓;這次他若是再收手認輸,鶴歸不知能埋怨多久。不如一擊制住鶴歸,好叫他早些下場休息。
宋時微微抿唇,心下有了想法。
比試到這個時候,他呼吸多少也亂了,但持刀的手依舊穩如磐石。
他改單手持刀,握着刀柄将“斷歲”往上提了三寸,刀尖斜指右側磚石地面,繼而斷然上挑連點九刀。
戴九履一,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以五居中。
逝水刀訣之三,“失洛書”。
這九刀奇詭莫測,就算林鶴歸曾見過也斷不準刀落何處,更何況這是他第一次見宋時祭出第三式。
但他犯了倔勁,竟坦然迎刀而上,試圖一解刀式。
這顯然來不及。
“失洛書”一式九刀,五尺内中刀方休,“斷歲”刀意凜冽,因此他同林鶴歸切磋時從未動用過這招。宋時出刀後邊幡然悔悟,識海中直罵自己昏了頭。
但刀勢既成,宋時見林鶴歸不躲不避,當即松開“斷歲”掠身向前,打算自己接了這一式。
林鶴歸面迎九刀,宋時自後追着刀勢。
還差一點!宋時牙關緊要,心底乍然發寒。
正此時,林鶴歸身前人影突現。
一衆人尚未看清面容,隻聞“铮铮铮”數聲,“失洛書”九刀勢盡,刀氣逸散。
宋時猝然止步,林鶴歸腳下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