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期末語文英語都是班上第一,但是數學出其不意地低,160滿分的卷子,考出來的分數甚至沒有中考120的卷子高。所以總分在第七,王梓彤第六。
嚴俐往常考試都是要表揚一番考的好的同學的,但是因為要放寒假,學校隻排了一節課,卷子勉勉強強講完,布置了寒假作業發完補充的卷子也就下課了。
林亦心裡特煩躁地整理剛發下來的詞彙卷。
一方面是因為數學因為大題第一題三角函數公式沒記住分全扣了,所以考出這麼個成績。
另一方面是自己仿佛一直在渴求嚴俐的一點關注,可是自己考到了第一,對方卻一句話都沒說。
說不出來的沮喪,自己這是怎麼了。
因為林亦不知道,自己當初和整個班級一起發酵出的對嚴俐的偏見,已經被喜歡代替了。
哪怕隻是一點點。
雖然嚴了一點,但是成績能上去,那我也就認可你了。
就如同9班10班盡管晚自習數學考試天天被李亞炜逼到瘋,林亦仍然對李亞炜抱有一點期待與幻想。
而不是聽着小胡老師有氣無力地打發講卷子的時間,數學課看不到希望。
不止是林亦,整個市高中的數學這次完全爆炸,均分僅比三中高了零點幾。
在學校領導看來,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三中學生仿佛瞬間找到了可以炫耀的資本,揚言說市高中的均分也就是實驗班撐起來的。
小胡老師覺得功勞跟11班關系不大,畢竟這次又被李亞炜甩了十分,也就堪堪比校均分高了六七分。
老師覺得失望加失敗,卻唯獨沒有反思自己。
普通班同學一個個被訓得很慘,實驗班同學心裡也不是滋味。
林亦雙班一的喜悅完全被沖淡了,消失不見了。
小胡老師宣布放假前不忘叮囑:“寒假在家别瘋過頭了,過完年不久就得考慮分班的事了。”
林亦和王梓彤兩個人一起往校門走去,卻都有點沉默。
王梓彤也是數學上不去,而且并不喜歡小胡老師,太松,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歎了口氣:“就我這成績,分班怎麼辦呀。”
林亦倒是一口認定:“我估計我物化吧。”
實驗班選科就三種:文科雷打不動史政,理科分物化和物生。按照選修百分比劃線,也就是化學競争壓力最大,而生物就輕松的多。但偏偏,大佬基本都去了物化班,物化,也當之無愧成為學校關注的重中之重。
物化之間的厮殺,注定有很多大佬兩敗俱傷。
王梓彤說:“我差不多吧,畢竟物化師資肯定好,那我們這個寒假得好好忙數學,否則進了物化也跟不上。”
好像要下雪了,鉛灰色的天空下,兩人各有各的心事。
王梓彤剛進高一時是最肯定要學物化的了,恰恰相反的是當時的林亦連文理都拿不準。而現在,王梓彤卻猶豫了。家裡支持物化,但自己想學醫,物生的風險更小一點。畢竟每年被化學的等級坑慘的人不在少數。
林亦一學期聽了不少對11班老師的議論,大多都是不太好的言論,無非就是這個老師不好那個老師不好的。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林亦有一點想離開這個班。
回到家,難得的放松,林亦先點開了學校的貼吧,翻過了一大堆廣告,找到了好幾屆之前的老學長發的一個評價最喜歡的老師的帖子。
嚴俐和李亞炜出現的頻率真的挺高。
嚴俐的話,林亦心裡有數,這一次主要想了解下李亞炜,所以點開了李亞炜名字下面的樓中樓。
-李亞炜真的是很好的老師。
-那段刺激得要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