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兇了一點,但畢業了真的很感激他。
-非空真子集,最小正周期。
最下面一條評論的日期是在林亦她們這一屆入學後,應該是9班10班同學了。
雖然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林亦還是堅定了分班得去李亞炜班上的想法。
且不想的那麼遠,熱熱鬧鬧過了一個春節,開學前林亦認認真真地在□□空間許願。
——作為一個理科生,新的學期隻希望自己的數學成績回到初中水平,僅此而已。
數學課代表楊晨辰評論:回到初中水平說明了目标的遠大,而一個隻字卻說明目标其實并不遙遠。看似矛盾的兩處細節體現了作者想學習和不想學習的尖銳矛盾。
林亦笑cry。
不過事情總有轉機。
開學第一天,先是嚴俐雷打不動有評講寒假作業的習慣,所以一大早就去了小胡老師那兒把學校統一要求收的寒假作業拿回了自己這裡。一本一本翻過去,也在意料之中,認真寫的還是少數。
于是,新學期第一堂課就是低氣壓:“沒有必要糊弄啊,如果讓你們數學老師來查英語作業可能看不出什麼,但英語老師就不一樣了,英語老師什麼都看得出來。寒假作業發下去,其他的話不多說,我把基礎題評講一下,沒認真寫的同學錯題好好整。”
倒是林亦,還有陳佳欣一幫人,被嚴俐點名說寒假作業寫的認真。
然後幾天就是英語能力競賽的證書發下來了,林亦從嚴俐手中接過後簡直把它當寶貝了。
數學作業林亦慢慢做,把過程寫的特詳細,不懂的題型立刻翻參考書,天天作業幾乎全對。
學校為了抓數學,每周安排了一次周練,林亦隻錯了一道題,考出了一個從未想過的新高。
競賽課因為參加的人隻剩了三十幾個人而搬到了11班教室旁邊一間空教室來上,林亦居然連蒙帶猜做出來兩題,還興緻勃勃給王梓彤講題。
體育課上選修,林亦選了從小一直喜歡但卻沒機會學的足球。
很多事,在第一周,都是一個開門紅啊。
有條不紊地,化學競賽和計算機競賽也開始了,林亦現在占時間的競賽是兩門:數學和化學。計算機是電腦課大家一起學的,倒不太耗精力。
語文課前有演講,王梓彤講了一篇關于朋友圈子的文章,喊了林亦來點評,林亦說:“我清楚的知道,講台上演講的這位同學,還有另外兩個人,你們是我高中三年的真朋友,”
王梓彤站在講台上,莫名感動了,下面馮雨悅和施夢也交換了一個眼神。
可能是老師都在提前灌注分班的想法,這一刻,竟是渲染了一點離情。
明明還早。
平平淡淡地,一個月都快過去了,馮雨悅越來越依賴林亦了,兩個人的友情持續升溫,平時在王梓彤面前也是cp,cp地喊着。
但是馮雨悅卻對林亦産生了一點依賴,馮雨悅作業寫的慢,每周一早讀課都需要林亦救濟。
林亦打趣:“我看你分班後怎麼辦,來嘛,一起物化呀。”
馮雨悅也是因為成績不行而猶豫到底選課選什麼,林亦小科目也常常跟她開玩笑。
化學學到了原電池,有點難,兩個人:“反正我不學物化。”
生物學到遺傳:“還是不學生物了。”
曆史政治考前要背提綱:“這要學了文科得背死啊。”
笑歸笑,林亦選什麼,自己心裡清楚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