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是在下午運動會開幕式前的那個中午貼出來的。趁着運動會帶手機的小鬼們聚着拍下了成績表。
中午,王梓彤和施夢拉着林亦出校門吃校外的黃焖雞米飯。林亦邊嚼着雞肉邊和湊過來的兩個腦袋一起看成績表。
“哇,施夢,你全班第四呢。”王梓彤這次排名在林亦前面兩名。
“啊啊啊,真的嗎,我現在超開心,我都沒想到能考這麼好。”
林亦默默的看了下馮雨悅,班上29,怪不得今天說出來吃飯她都不肯,林亦想着回去安慰下同桌。
再看全班第一是陳佳欣,也是同一所初中的大佬之一。班長石濤第三,但數學成績出奇的高。
開幕式這天晚上還是排了老師看晚自習的,但是大多數老師都是把運動會連着後面的國慶假期作業全布置了,因此今天晚上第三節晚自習嚴俐倒也沒管同學們在幹嘛,倒是趁機看了看小胡老師遞過來的分數和排名表,在上面圈圈畫畫,想着馬上找同學交流交流。
林亦中午就覺得班上分咬的特别緊,自己104.5,在105.106這裡的就有十五六個,但其實學校單科排名并不低。
嚴俐也不算是找人談話,就是走到誰旁邊簡單地講兩句點評一下而已。“馮雨悅和林亦考的都不是太好哦,我看你們兩個進校的排名不低蠻。是剛進高中不适應是吧?及時調整過來哦。”
林亦本來正在想一道物理運動學的題目,沒注意到嚴俐過來,冷不防還下吓了一跳,反應過來就聽見馮雨悅聲音小小的問嚴俐:“老師,要買什麼課外的練習做嗎?”
林亦看向嚴俐,倒也想聽聽:“暫時還不用,等高一暑假在再做,現在太早了,就把課上講的東西掌握好就行了。”
林亦心裡不是滋味,明明自己感覺還說得過去,到了嚴俐這裡居然還跟入學的水平關系上了。平時嚴俐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一節課那麼頻繁的喊同學回答問題,有時甚至一節課半個班都喊過了,自己愣是沒回答過幾次問題,這一下子居然還真的關注自己的分數。
林亦聽嚴俐在講台把兩個班比較過之後,倒是有點不淡定了,9班确實入學均分最高,雖說這次是英語備課組組長——一個普通班老師出的卷子,比較簡單,但是9班英語均分能達到107确實不簡單。
林亦覺得還是去問一下自己班上的均分比較好,省的讓老師覺得自己不求上進。
放學前,林亦匆匆忙忙收好了書包,在嚴俐出門之前截住了她:“老師,那個我們班這次均分多少呀。”
嚴俐低頭看了下手機上拍的成績表:“他們班107,你們班可能稍微低一點,應該在106點一二這樣子。這個均分還是蠻高的。”剛好又有同學來問嚴俐考試情況的,林亦也就不做聲,跟老師道了再見就默默的走出去了。
106啊,怎麼這麼高。
林亦并沒有意識到也不過是1.5分的差距,但是差的分數是平均分而不是最高分确實是這麼多年都沒有經曆過的窘迫。
運動會第二天繼續,林亦并沒有因為前一天的晚自習影響到心情,大家穿着班上統一買的班服,偷吃班費買給運動員的巧克力。最讓林亦開心的是,以前初中運動會都得自己搬着小闆凳圍着操場坐,高中有兩個特别大的看台,足以容納全校同學。坐在看台上視線好,看着自己班同學的比賽,喊喊加油,拉着馮雨悅、王梓彤和施夢玩自拍,閑下來的時候糊幾道國慶卷子上英語單選和數學填空,倒也就大半天都過去了。最後亮相的是教師趣味比賽。林亦直接拉着馮雨悅到場地上去觀戰了。
彩旗招展,運動場上,考試什麼的都一邊去吧。
十月份,各科競賽也都開始了。
競賽是實驗班同學們的重頭戲,直接關系到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選拔,給高考能帶來不少優惠。嚴俐她們上一屆就有個學生數理化以及計算機競賽全部省一等獎,達本一線就被B大錄取了。
可是J市這樣的小城市,競賽在小學和初中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基本所有同學高一都是零基礎。而學校也并沒有專業的教練,隻能是科任教師帶着同學們讨論讨論,效果也并不是太好。而所有學科的競賽無一例外都安排在了晚自習,也無形中減少了同學們寫作業的時間。
數學競賽是最先開始的,安排在周三晚上二三兩節。小胡老師這一屆頭一次帶競賽課,考慮到家庭作業可能來不及,自己學科就帶了個頭,數學家庭作業布置了有史以來最少一次。
第一節晚自習前林亦她們匆匆寫完了數學,在嚴俐來之前飛快地把作業換成英語書。雖說是英語晚自習,心卻飛遠了。
“等會我去趟廁所,競賽幫我占個座位噢。”馮雨悅把頭偏了過來。
林亦比劃了個OK的手勢:“話說競賽課會不會很難啊?”
“不曉得哎,聽聽看,不行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