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來,我等更應盡早赴濟陰一行了。“薛蘭笑道。
“倘若李乾不同意呢?”李封說道。
“你也是李家的人,到時候家主還不是誰的拳頭硬誰是家主。”薛蘭笑道。
二人相視一笑,默契地點了點頭。
濟陰城外,一片開闊的練武場上,趙雲手持長槍,如龍翔九天,槍影霍霍,凜然生威。
遠處,甄榮獨自坐在一棵古槐下,手捧《詩經》,卻無心閱讀,目光時不時投向場中的身影。
“夫人何不去叫将軍休息片刻?他練了整整一個時辰了。“吳資走到甄榮身旁,和藹地說道。
甄榮搖頭輕歎:“子龍說身為溫侯麾下大将,不能懈怠。每日必得操練數個時辰,方能不負所托。“
吳資捋須笑道:“将軍年輕氣盛,又初得重任,難免有此心态。不過新婚燕爾,本該纏綿悱恻,卻整日操練,确實有些不近人情。“
“吳叔無需多慮,子龍忠心耿耿,我甚是敬佩。“甄榮微笑道,眼中卻閃過一絲落寞。
“溫侯不是那等迂腐之人。“吳資意味深長地說,“他最厭惡的,就是那些口口聲聲說什麼大義,卻泯滅人性之輩。将軍初到溫侯麾下,或許尚未參透主公心意。“
趙雲練完最後一套槍法,收槍而立,這才注意到甄榮的目光。他心中一動,想起吳資曾私下告訴他溫侯的為人處世之道——重情重義,不拘小節。
“溫侯從不喜歡那些因循守舊之人,他更看重真性情。“吳資的話在趙雲耳邊回響。
趙雲看着樹下的甄榮,忽然意識到自己這段日子确實疏忽了新婚妻子。他大步走向甄榮,面帶歉意:“娘子久等了。“
甄榮見趙雲主動走來,眼中閃過驚喜,連忙站起身來:“夫君練武辛苦,妾身已備好熱水沐浴。“
“今日天色尚早,不如我們去城外遊湖如何?“趙雲溫柔地提議。
甄榮喜出望外:“真的可以嗎?“
趙雲點頭,伸手輕輕拭去甄榮額前的汗珠:“娘子陪我來濟陰,遠離家人,我卻整日操練,實在有愧于心。“
二人相視而笑,趙雲牽起甄榮的手,向城外走去。遠處的吳資看着這一幕,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襄陽,漢水,一艘大船沿着漢水緩緩南行。郭勇立于船頭,望着滾滾江水,思緒萬千。
“荊州是劉表的地盤,我雖為南郡太守,但是劉表正在慢慢蠶食南郡。不知道我能否守下南郡啊。“郭勇喃喃自語。
船艙中,一名随從端來熱茶:“大人,船家說到藍口聚我們可以下船然後走陸路大江陵,也可以水路到達竟陵再轉江陵,但是要經過雲夢澤,按地方太難走了,還是建議先水路再陸路。“
郭勇點點頭,接過茶盞,輕抿一口:“可有溫侯的最新消息?“
“據北來商旅所言,溫侯在兖州鄄城以兩萬六千人大破曹操六萬兩千人。“随從恭敬地回答。
郭勇聞言,眼中精光一閃:“好!好!溫侯果然神勇。“
他放下茶盞,心中卻是思緒萬千。小女兒已嫁與溫侯,自己也選擇追随,全家已與溫侯命運相連。然而大女兒與夫人尚在南郡,未能親見溫侯風采。
“若溫侯真能成就大業...“郭勇心中盤算,“甄家兩女入其帳下,子嗣後宮必占優勢。而其他幾個女兒也已許配趙雲、麴義、夏侯蘭等溫侯心腹,甄家可謂是全盤押注啊。“
郭勇踱步甲闆,望着遠處的山水,突然靈光一閃:“大女兒年歲已長,若能配與溫侯麾下其他将領或謀士,豈不美哉?“
他搖頭苦笑:“可惜女兒太少啊。還是先趕到南郡,将南郡好好守住,後續再作打算。“
夕陽西下,染紅了水面,郭勇的身影在船頭拉得很長,仿佛也映照出了他心中長遠的謀劃。
陳留城中,街市熙攘,張超獨自漫步于鬧市之中。
曾幾何時,受臧洪等人鼓動,與兄長張邈一同反抗董卓,意氣風發。如今廣陵已落入袁術之手,兄長張邈雖為陳留太守,卻被曹操架空,自己不得不代兄鎮守此地。
“宿命啊,宿命...“張超仰天長歎。
“張将軍何故歎息?“一道清朗的聲音從身旁傳來,張超回首,見一青衣儒生站在不遠處,正是劉翊。
“劉太守。“張超作揖道。
劉翊微微一笑:“哈哈哈,我這個太守有名無實啊,雖然是汝南太守,但是我其實一直都沒有去往汝南。“
二人尋了一處僻靜的茶肆,對坐而談。
“我本無意入世。“劉翊斟了一杯清茶,緩緩道,“隻因遇見溫侯,見他創立儒道教,理念與我相契,這才決意追随。“
張超抿了一口茶,神色複雜:“儒道教嗎?确是新奇。隻是天下大亂,靠一教一義,能成大事乎?“
“溫侯常言,兵強馬壯易得,人心所向難求。“劉翊神采奕奕,“昔日董卓倚強淩弱,引天下共讨。今溫侯以德服人,廣納賢才,豈是董卓可比?“
張超若有所思:“我家兄長舉薦劉洪,亦是因其才華橫溢。溫侯重賢禮士,确是難得。“
“不瞞張将軍,我雖為汝南太守,卻無一兵一卒。“劉翊苦笑道,“如今得溫侯信任,竟有兵馬在握,這在從前,是做夢也不敢想的啊。“
張超聞言,目光閃爍:“或許,追随溫侯,确是明智之舉。“
二人對飲而談,窗外街市人聲鼎沸,恍如另一個世界。
與此同時,在冀州與兖州交界處,另一位儒道教信徒劉劭正在一處鄉野祠堂前,向圍坐的鄉民宣講。
“溫侯創立儒道教,不是為了自己謀利,而是為了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劉劭聲情并茂,台下鄉民聽得入神。
“我等布衣之身,何德何能得見聖主明君?“一位年長鄉民問道。
劉劭微笑回應:“溫侯曾言,治國如烹小鮮,貴在以百姓為本。他視我等為赤子,我等自當以忠義回報。“
祠堂外,夕陽西下,餘晖灑在每個人臉上,映照出他們期盼的神情。在這亂世之中,每個人都渴望找到歸屬,尋求内心的甯靜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