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無極城,暑氣漸消,晚風輕拂過甄家宅院的回廊。
夏侯蘭立于後院涼亭之中,目視着百名士兵在教場操練,汗如雨下卻整齊如一。這是他留在無極的精銳,皆是從冀州各地精挑細選而來,日日操練不辍。
“夫君,熱茶已備好。“一道柔和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夏侯蘭回首,見甄道手捧茶盤,緩步而來,面帶笑靥。
“多謝夫人。“夏侯蘭接過茶盤,二人并肩而坐,望着遠處操練的士兵。
“近日可有溫侯的消息?“甄道輕抿一口熱茶,眸中帶着些許擔憂。
夏侯蘭搖頭歎道:“雒陽與兖州相隔甚遠,書信亦需時日。不過依溫侯之能,我們無須擔心。“
“姐妹們随行,不知如何了...“甄道凝視着遠方,語氣中帶着思念。
夏侯蘭放下茶盞,伸手輕輕握住甄道的纖纖玉手:“夫人勿憂,溫侯武藝天下無雙,而且謀略更勝一籌。帳下能人異士衆多,而且趙子龍、麴義等人也都同行,必無大礙。“
遠處,老夫人張氏與甄俨立于二樓窗前,默默注視着涼亭中的一對璧人。
“這孩子有福氣啊。“張氏欣慰地說道。
甄俨颔首微笑:“夏侯蘭忠勇可嘉,且對道兒一片癡心。溫侯慧眼識人,賜予我甄家如此佳婿。“
“隻是...“張氏面露憂色,“冀州各族對溫侯多有顧慮,你近日聯絡可有進展?“
甄俨沉吟片刻:“常山、中山、安平幾族已有傾向,然觀望者仍衆。若溫侯得了司州,天下震動,屆時冀州士族必将趨之若鹜。“
話音剛落,一名家仆匆匆而來:“老爺,袁本初派使者求見,說是為婚事而來!“
甄俨與張氏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警惕。
“什麼婚事?“甄俨問道。
家仆禀報:“袁本初欲為次子袁熙求娶我家二小姐甄伏。“
張氏眉頭緊鎖:“伏兒已與溫侯帳下謀士定親,此事如何回應?“
甄俨思索良久,緩緩道:“備些禮物,我去會會袁紹的使者。“
廳堂之上,袁紹使者高坐,神情倨傲。甄俨端坐主位,神态從容。
“袁公欲結秦晉之好,實乃我甄家之幸。“甄俨開口道,語氣謙和卻不卑不亢,“隻是小女甄伏已有婚約在身,難以應允。“
使者面色微沉:“袁公雄踞冀州,掌四州之地,門第尊貴。不知令愛許配何人,竟敢拒絕此等良緣?“
張氏在旁輕咳一聲,适時開口:“老身有一族侄女,年方十六,琴棋書畫皆通,容貌不輸小女。若袁公不棄,可為次子袁熙良配。“
甄俨會意,立刻吩咐:“取我私庫黃金百兩,上等絲綢十匹,以表我甄家對袁公的敬意。“
使者聞言,面色稍霁:“如此,待我回禀袁公,再做定奪。“
待使者離去,張氏低聲道:“袁紹此舉,是要将我甄家綁在他的戰車上啊。“
甄俨微微颔首:“袁紹北拒公孫策,冀州幽州怕是遲早都是袁紹的。我們需小心應對,既不可明言拒絕,又不能真正依附。“
濮陽城頭,夕陽西沉,城牆上兩個身影肅立如松,正是高順與麴義。
“麴義兄,你說溫侯為何選中我等?“高順忽然開口,打破了長久的沉默。
麴義望着遠處染紅的雲霞,緩緩道:“溫侯曾言,世人皆知他武藝超群,卻不知他最重誠信二字。我等皆是直腸直肚之人,或許正合他意。“
高順點頭:“我觀溫侯帳下謀士如雲,溫侯卻能從各處選拔人傑,溫侯的識人之能确是非同尋常。“
“高将軍們在談論什麼?“一道清脆的女聲從身後傳來,甄脫手捧茶壺,緩步而來。
高順面色如常。“我們驚訝于溫侯對我等的認可,當今世上能人衆多,溫侯卻堅信我等的能力。”
麴義接過夫人送過來的茶杯,朝着高順舉杯。說到:“倘若我們不是被溫侯搭救,在自己老家可能早已身首異處。袁紹占據冀州,幽州公孫瓒怕是不是袁紹的對手啊。”
“袁術占廣陵,袁紹霸冀州,這袁氏兄弟,真真是...“甄脫恨恨道。
高順目光微微閃爍:“南面的廣陵現在也是袁術的地盤了。“
“高将軍家族可還在廣陵?“甄脫關切問道。
高順罕見地露出一絲苦笑:“廣陵高氏,已在袁術鐵蹄下支離破碎。...“
甄脫觀二人言談,暗暗心喜。她早已發現高順雖沉默寡言,卻對麴義頗有好感。兩位将軍同樣遭受袁氏迫害,同為溫侯麾下戰将,皆不喜飲酒,性情相投。
夜色漸深,麴義攬住甄脫肩膀,柔聲道:“夜涼了,我們回去吧。“
高順見狀,微微别過臉去。甄脫敏銳地察覺到高順的不自在,輕輕掙脫麴義的手:“高将軍,我們一同去校場看看吧,聽說新招的兵馬今日到齊。“
高順點頭應允,三人并肩而行,月光下三道身影拉得很長。
濮陽城中,治中李封與别駕薛蘭正伏案疾書,整理各地送來的物資清單。
“這溫侯,真是能征善戰啊!“薛蘭放下竹簡,伸了個懶腰,“短短數月,兖州已有大半在握。“
李封捋須微笑:“張孟卓舉薦的劉洪,确實深得溫侯賞識。聽聞那劉洪算籌稚叔甚是厲害,溫侯說這個叫數學是一切科技的根本。這些新詞都不知道溫侯怎麼想出來來。“
“而且溫侯從冀州帶回的趙雲、麴義等将,也是骁勇非常。“薛蘭感歎道,“現今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能有如此慧眼識人者,實屬罕見。“
李封放下毛筆,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繁忙的街市:“我李家是濟陰豪族,現在堂兄李乾是乘氏李家的家主。若能說服族長李乾,為溫侯效力,必能錦上添花。“
薛蘭眼前一亮:“此言有理!李族長乃兄長堂哥,若由你親自前往說項,必有幾分把握。“
“我觀溫侯求賢若渴,卻又能人盡其才。若我等能多舉薦賢才,不僅助溫侯成就大業,也能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李封意味深長地說道。
薛蘭起身,踱到李封身旁,二人并肩望着窗外熙攘的人群,薛蘭忽然低聲道:“我觀溫侯行事,不似常人。他既不像曹操那般刻薄寡恩,也不像袁紹那般倚老賣老。你覺得,他最終能成就何等大業?“
李封閉目沉思片刻,緩緩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董卓亂政,天下英雄并起。溫侯武藝超群,智謀過人,若能集衆賢之力,未嘗不能成就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