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勁草,鐵蹄如雷。張遼率軍日夜兼程,終于在在第二日黃昏時分抵達雒陽城外。
暮色四合,夕陽如血,為這座曾經的帝國心髒鍍上一層悲壯的金紅。遠遠望去,城牆傾頹,城門大敞,如一位卸下盔甲的老兵,傷痕累累卻依然挺立。傳聞中的賊寇早已聞風而逃,徒留下一座空城,等待新的主人到來。
張遼緩緩擡起手,身後精兵戛然而止,馬蹄聲頓消。空氣中彌漫着一種異樣的甯靜,隻有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文遠,這就是雒陽?“成廉騎馬上前,有些不敢置信地望着眼前破敗的城池。
張遼沒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穿過殘破的城門,似乎要看穿這座城市的靈魂。片刻後,他才低聲道:“這裡曾是天子所在,四海歸心之地。如今,不過是一座棄城罷了。“
“傳令下去,“張遼轉身對身後的部下說道,“劉何安排部隊分成十隊,進城搜索,确保無伏兵,并向平民宣傳溫侯軍隊的仁義。不要把群衆吓跑了;成廉安排人員防守城門,占領關鍵位置。“
“喏!“
令旗揮動。六千部隊如流水般湧入城中,消失在街巷之間。
張遼策馬緩行,穿過那道殘破的城門時,一種莫名的悸動攫住了他的心。這裡是雒陽,是曾經漢室的根基所在,是無數英雄豪傑魂牽夢萦之地。如今,卻如此寂寥,如此凄涼。
令他意外的是,城内的景象并非想象中的一派焦土。那些曾經的富麗宮殿固然已化為灰燼,斷壁殘垣間野草叢生,但大部分民居街巷卻仍保留着基本輪廓,隻是破敗蕭條了許多。
“看來孫堅當年滅了明火後,還是做了些善後工作的。“張遼暗自思忖,目光掠過一排排傾頹的房屋。
河南尹在靈帝時期人口近百萬,而洛陽城人口有七八十萬。如今不過殘存數萬居民,他們大多隐匿在廢墟之中,隻有零星幾處炊煙袅袅,昭示着生命的存在。看到張遼等人的隊伍,許多人慌忙關門閉戶,隻有膽大的孩童遠遠地觀望,眼中滿是好奇與恐懼。
街道泥濘不堪,坑窪處積水成潭。曾經車水馬龍的禦道如今雜草遍生,鋪路的青石闆多處塌陷,仿佛大地的傷口。張遼的戰馬不時嘶鳴一聲,似乎也為這一切感到悲涼。
月光如水,灑在那片斷壁殘垣上,映出一片慘淡的光影。這裡曾是漢皇權的中樞,金碧輝煌的宮殿曾矗立于此,漢家天子在此發号施令,權臣大将在此俯首聽命。如今,隻剩下風吹過時沙礫飄動的聲響,和幾隻夜枭的啼叫。
“昔日繁華,今日蕭條。“張遼輕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這裡……“成廉輕聲自語,聲音裡帶着些許哀歎,眸中倒映着滿目瘡痍,“這是洛陽,這是漢室舊都?如今,卻連鬼城都不如。“
張遼騎在馬上,目光如炬,掃過這片曾經承載帝國榮光的土地。昔日的皇城,早已化為焦土,宮牆倒塌,磚石散落一地,青苔爬滿了殘垣斷壁,雜草從廢墟中瘋長而出,仿佛在嘲笑人類的短暫榮華。一陣風過,卷起一片塵埃,仿佛是時間在輕歎一聲,将往昔的輝煌吹散于天地之間。
城中最繁華的朱雀大街,如今隻剩下一條泥濘的黃土路,深深的車轍印記交錯縱橫,訴說着曾經的繁華與如今的蕭條。兩旁的商鋪早已坍塌,隻剩下一些腐朽的梁木和灰燼,猶如一座座無言的墓碑,沉默地見證着這座城市的衰亡。
天色漸暗,夜幕如墨,浸染了這座破敗的故都。星光微弱地灑落在殘垣斷壁之間,為這片廢墟披上一層銀色的薄紗。張遼策馬緩行,身披略顯舊痕的戰甲,肩頭的盔甲在星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如同一尊威嚴而不失溫柔的神祇,巡視着這片被遺忘的土地。
他的目光掃過每一處破敗的屋舍,臉上卻平靜如水,仿佛早已看穿了世事無常。隻是那眉宇間的幾分怅然,卻透露出内心的波瀾。
“想不到,短短幾年光景,竟能将一座帝都變成這般模樣。“張遼輕聲道,語氣中既有感慨,又有一絲對亂世的痛斥。
“文遠,不知溫侯此舉,是否有更深的用意?這雒陽确實十分破敗,想要快速恢複還是需要時日和人口的。。“成廉說道。
張遼望着遠處的月色,長久沉默後,才開口道:“溫侯此舉,絕非僅為一城一地。雒陽雖破,卻仍是天下的象征。誰能占有雒陽,誰就握有名分。即便董卓已将天子遷往長安,但在世人心目中,雒陽依然是漢室龍興之地。“
他的聲音漸漸沉了下去:“溫侯讓我們先行占據雒陽,必有深意。或為切斷西涼與兖州的聯系,或為日後自立根基。“
劉何目光閃爍:“難道溫侯有意...“
“慎言!“張遼打斷了他,環顧四周,确定無人後,才低聲道:“我等隻需依照溫侯之命行事即可。他日若有可為,自當全力以赴。“
成廉默然點頭。
成廉和劉何跟在兩側,默默地點頭。他們都是從邊塞走出的漢子,見慣了生死,卻也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這不僅是一座城池的衰敗,更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他們在街巷中行進,偶爾能看見一些流民在廢墟中翻找殘餘的糧食和物資。那些人大多衣衫褴褛,面黃肌瘦,瘦骨嶙峋的身體仿佛随時會被風吹斷。他們的眼中透露出野獸般的警惕與絕望,那是饑餓和恐懼交織的眼神。
見到這支軍隊緩緩進城,流民們迅速縮回廢墟裡,像老鼠一樣藏匿起來。隻留下一些倉促逃離的腳印,和半挖開的土堆。
張遼的目光敏銳,捕捉到一些躲在廢墟後偷偷打量他們的目光。那是殘存百姓的目光,眼神中充滿了警惕與惶恐。顯然,他們已經習慣了戰亂和掠奪,每一支進入洛陽的隊伍,在他們眼中都意味着新的劫難。
“他們怕我們。“張遼低聲道,聲音中透着幾分無奈與心痛。
成廉輕輕點頭:“這些百姓已經被戰亂折磨得不成人樣,他們隻想活下去,不想再被牽扯進這天下大勢裡。“
“可悲啊。“宋憲歎道,“難道這就是天下大勢?讓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張遼沒有回答,隻是目光更加深邃。他知道,在這亂世之中,強者逐鹿,弱者為草芥。然而,若是一味追求權勢而不顧百姓死活,這般帝業又有何意義?兖州時,曹操舉起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旗,不也是在利用民心嗎?而溫侯——他心中一動,似乎捕捉到了什麼。
行至一處小廣場,張遼勒馬停下。這裡曾是繁華的市集,如今隻剩幾個殘破的攤位,和一口枯井。井邊蹲着幾個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們擡頭看了看張遼等人,眼中既無驚懼,也無期待,隻有一種漠然,仿佛見慣了兵戈與離亂。
“爾等可是此地居民?“張遼問道。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緩緩站起,拱手道:“老朽确是雒陽人士,之前跟随天子西行。奈何年老體弱于是便被留在洛陽了。不知将軍是...“
“吾乃溫侯呂布部将張遼,奉命前來占據雒陽。“張遼沉聲道,“諸位不必驚慌,我軍秉溫侯之令,不擾民,不掠财。“
“呂布?“老者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彩,“那位在虎牢關前以一當三的溫侯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