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成廉、劉何與侯成四将軍如秋風掃落葉般迅速從俘虜中挑選了四千精壯之士。這是他們第二次依照溫侯之令重整軍伍,手法已熟稔于心。三日之内,新軍已列陣完畢,整齊劃一,氣勢如虹。老卒們目光如炬,俯視着新兵,他們知道,在戰場的洗禮下,這些菜鳥很快會蛻變成猛虎。
“此番整備,比往昔順利十倍。“成廉撫須而笑,眼中閃爍着滿意之色。
“溫侯智謀超群,早有全盤籌劃,咱們不過是照章行事罷了。“劉何回道,眼中滿是欽佩之情。
待四千新軍安置妥當,四人來到溫侯帳前告辭。呂小布正在帳中研究地圖,聽聞他們到來,擡起頭,嘴角挂着微笑。他那雙銳利如鷹隼的眼睛掃過四人,令人不自覺地挺直腰背。
“主公,兵馬已整,請主公示下。“張遼單膝跪地,抱拳道。
呂小布放下手中的竹簡,緩緩起身,聲如雷鳴:“雒陽,天子所在,王朝之根基。諸位且去,為我奪得此城。“
“喏!“四将軍齊聲應道,聲震營帳。
一路疾行,張遼等人率軍抵達酸棗時,本欲紮營休整,再圖進攻虎牢。然而,命運卻在此刻抛來意外之喜。
“報——!“一名斥候風塵仆仆地闖入中軍大帳,單膝跪地,“将軍,虎牢關空虛,無一兵一卒把守!“
帳内瞬間寂靜,繼而爆發出一陣低沉的議論聲。張遼眯起眼睛,腦中電光火石般閃過千百個念頭。
“莫非是陷阱?“侯成謹慎地問道,他的手不自覺地按在了劍柄上。
張遼沉思片刻,忽然拍案而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傳令下去,全軍即刻出發,直取虎牢關!“
“是!“衆将領轟然應諾。
軍令如風,很快傳遍全營。片刻之間,塵土飛揚,鐵蹄聲如雷,八千精兵向着命運的虎牢關奔去。
黃昏時分,張遼立于虎牢關前,仰望這座威名赫赫的雄關。夕陽的餘晖為它披上一層血色的外衣,顯得格外壯觀而又有些凄涼。
“周穆王在此牢虎,故名虎牢。“張遼喃喃自語,目光掃過關隘的每一個角落,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曆史場景。
虎牢關的地勢堪稱絕佳:一側是奔騰不息的黃河,水聲轟鳴,如萬馬奔騰;另一側則是嵩山峻嶺,峭壁千仞,宛如天塹。關東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隻要占據雒陽,依托黃河與嵩山之險,便如鐵桶一般,易守難攻。
張遼的思緒飄回了楚漢相争的歲月。那時的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在這片土地上拉鋸了整整兩年零三個月,大小戰役百餘場,最終奠定了大漢的基業。
“溫侯棄濮陽、舍兖州而取雒陽,其志不在一州一郡,而在天下。“張遼心中暗忖,“溫侯之謀略,恐怕已超越常人思慮。“
他正思索間,成廉急匆匆地策馬而來:“将軍,斥候回報,關内确無軍隊駐紮,隻有些散兵遊勇與流民盜匪盤踞。“
張遼眼中精光一閃:“傳令全軍,緩行入關!
緩緩騎入虎牢關,張遼感受到了曆史的厚重與滄桑。巍峨的嵩山如巨龍盤踞,雲霧缭繞間若隐若現;滾滾黃河水拍擊着岸邊,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仿佛在講述着千年的興衰更替。
城牆上的刀痕箭孔訴說着無數的戰争往事。張遼撫摸着粗糙的城牆,腦海中浮現出不久前溫侯在此大戰十八路諸侯的景象——一人當關,萬夫莫開,甚至以一敵三,力戰劉備、關羽、張飛而不落下風。
“那一戰,溫侯一人壓得十八路諸侯擡不起頭來。“張遼輕聲感歎,眼中滿是崇敬。
“誰能想到,短短幾年光景,曾經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竟淪為烏鴉的樂園。“成廉歎息道,指着城牆上稀稀拉拉的人影和盤旋的烏鴉。
“世事無常,英雄氣短。“劉何接道,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不過,這對我們而言,卻是天賜良機。“
張遼凝視遠方,雒陽方向的天空正泛起一片血色:“溫侯命我等取雒陽,此乃天意。傳令下去,全軍休整一夜,明日拂曉,直取雒陽城!“
夜幕降臨,營火如星,照亮了虎牢關的每一個角落。張遼站在城牆上,望着東方,那裡有雒陽,有天子,也有他們的未來。
“奉先啊,“他在心中默念,“您讓我等來到這曆史的十字路口,是要複刻高祖的傳奇,還是要書寫屬于您自己的霸業?“
風吹過,仿佛帶來了遠方溫侯的低語:“天下,唯強者居之。“
張遼握緊了手中的劍,眼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雒陽,他們來了。
夕陽西斜,餘晖如血,為虎牢關的城牆鍍上一層暗紅色的光芒。張遼的身影在城牆上緩緩移動,猶如一柄鋒利的劍,銳不可當卻又沉穩内斂。他的眼睛如鷹隼般銳利,掃視着關内每一個角落,腦中已然勾勒出軍事布防的藍圖。
遠處,黃河奔騰咆哮,與嵩山的巍峨靜穆形成鮮明對比。這片土地上曾經上演過無數英雄豪傑的傳奇,而今日,又将掀開新的篇章。
一輪巡視結束,張遼停下腳步,轉向身後的侯成。晚風拂過,吹動了他額前的一縷發絲。
“侯成,“張遼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依據溫侯指示,我将率軍急行前往雒陽。“
他指向東方,那裡正是汗帝國心髒的方向,目光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
“而這虎牢關,乃雒陽東部門戶,易守難攻,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吾欲将将此等要地交予你手,還望你不負衆望,策應雒陽,陳留和濮陽。“
侯成的喉結動了動,眼中流露出一絲驚訝與感動。張遼注意到了這細微的變化,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揚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