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歸霞小劄 > 第34章 032:生不認魂,死不認屍

第34章 032:生不認魂,死不認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轟炸的消息迅速傳遍各大報紙版面,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慨。

這是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序幕。

曆史記住了8月13日,後來中國的每一個學生都會在教科書中學到:淞滬會戰使日軍被迫轉移戰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個月□□”的計劃,堅定了中國抗戰必勝的信心,振奮了全國同胞的愛國熱情。

但總有一些東西,是教科書和曆史都來不及記載的——

那次轟炸後,警局成了停屍場,數不清的遇難者遺體擺在門前,滿目瘡痍。

很多屍體被認領回了家。他們的家人哭着鬧着,在一堆堆同樣焦黑的軀體中辨認着那個想要找到的人。

一枚鑽戒,一個吊墜,一塊圍巾的碎片……成了這些焦屍唯一的身份證明。

他們的家人,就這樣憑着這些生前特殊的物件,一次次掀開白布,阖上白布,最終認出屍體。

能等到家人,能被認出,都是幸運的。

還有更多的屍體留在了那裡,最終也沒等來熟悉的人認領。

直到警局化為了灰燼,他們才跟着一起,徹底沒了蹤影。

有一次,一個女人掀開了蒙在他身上的白布。她用目光一寸一寸掃過他的身體,試圖确認什麼。她的雙手發抖,與那塊被風吹起的白布一同,輕輕震顫着。

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觸碰到那張被燒得焦黑的臉龐時,一聲呼喚從背後傳過來。

那個女人身子一僵,随後劇烈顫抖起來。

她回過身,在看清來人的瞬間,毫不猶豫撲了過去,緊緊抱住了那個人。

“我以為你再也不回家了!”

“我答應過你要回家的!就一定要回!我還要給你做一輩子的飯呢。”

他們相擁而泣,哭着哭着又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

女人轉身時太過激動,忘記把身前的白布蓋回去。

他的屍體就這樣毫無保留地暴露在了陽光下,裂痕細細密密地爬滿全身,隐隐泛出光,像是幹透的劣柴裡藏着未熄的火星子,噼啪一聲,又要開始燃燒起來。

而剛才的兩個人,早已不見了身影。

不過,幸運的是,這一切,萬嘉和都看不到了。

他明明一直睜着眼,卻覺得世界一片黑暗。

什麼都看不清,什麼都聽不清。

不知過了多久,他隐隐約約能看見一些東西了。

他發現自己變得很輕盈,沒有力氣也可以站起來。

他很高興,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回家。

他家鄉的那個小村莊,并不盛行報紙這種東西。即使偶爾有人訂了,也不會真正翻閱。

小村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維度,粘稠而緩慢。外頭發生的事情,管他改朝換代,還是江山易主,再驚天動地都隻做平常。

因為影響不到這裡,因為這與他們的生活無關。

隻有春耕秋收,柴米油鹽,才是這裡的大事。

村民們獲取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徑就是沈先生,他會告訴他們外面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戰争的消息,比如政治的變革

但這些,也總是要過好久好久之後才能傳過去。

硯莊從來沒有出過小鎮,她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就是沈先生手裡那些過期報紙裡,描述的衆多炸死者之一。

他隻能自己回去。

硯莊還在等着他回家。

他必須回去!

他要回家!他要回家!

可是他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自己似乎失去了所有作為人的感官機能,渾渾噩噩,無所歸依。

眼前的一切連同自己都是飄忽不定的,隻有一個“回家”的念頭真切存在,支撐着他,牽引着他,緊緊拴住那縷仿若下一刻就要被風吹散的形體。

他恍惚間才記起來,自己确實不是一個“人”。

他已經死了,死人是看不見屍體的。

生不認魂,死不認屍

所以他也不會知道,剛剛走過的那一具屍體,就是他自己的。

上海真的好大,萬嘉和走了好久好久。

他不停問着過往的行人。

“請問,你知道缙雲縣怎麼走嗎”

“你知道懷魯鎮怎麼走嗎?

“你知道歸霞村怎麼走嗎?”

可是那些人都不理他,他們隻是慌亂的向前跑,就像自己,不停地往前走一樣。

走,一直走。

他聽見,轟炸聲越來越響,飛機越來越多。

但他已經不害怕了,因為他知道,那些東西再也傷害不了自己了——他已經死了。

漸漸的,他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身邊走來走去。

他們不再慌張害怕,也和自己一樣,平靜,呆滞。

不知過了多久,他終于在四處碰壁後,看見了城門。

此時的城門,磚石破碎,半掩半開,但抵不住人潮湧動。

他看見很多人站在那裡,但一動不動,隻是呆呆站立着。

他也往前走去,喃喃自語:“發生了什麼?”

他曾這樣問過無數次,從來沒有人回答過他。但這一次有些不同,他意外地得到了回應。

有人停下了腳步,将目光投向他

“你是哪兒來的?出城要去哪裡啊?”

“我從缙雲縣歸霞村來的,我要回家。”

萬嘉和也問他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他聽見那些人說——

“從廣西來”

“從湖南來”

“從四川來”

……

“到上海去!”

“這裡就是上海。”他輕聲提醒。

這些人中間混雜着各種口音,帶着泥土和鄉野的氣息。所以他本能地以為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是從鄉下來讨生活的農民。

第一次進城,沒有見過大城市的樣子,不知哪裡是上海。

隻聽他們說道:“對啊,這裡就是上海,所以我們來了!”

他看着他們焦黑的軀體,破爛化膿的傷口,忽然明白過來,這些人和自己一樣,都已經死了。

現在已經是十一月,從他死的那天算起,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個月。

這三個月裡,全國七十萬兵力支援上海,各地将士聞義赴難。

川軍、湘軍、桂軍、粵軍、皖軍、東北軍、西北軍……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決一死戰。

朝命夕至,有死無退。

後來的人難以考究這一戰究竟死了多少人,隻能用“無人生還”“全部戰死”這樣絕對又帶着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彙來形容它的結局。

從此,每一個人中國人都會知道,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

這場戰役裡,除了中央軍,地方軍隊中尤以南方部隊的犧牲最為慘烈。

或許是因為戰火離家鄉更近,又或許僅僅是因為——他們,是一個中國人。

西南之地,多險山。

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頭的人出不來。

長在大山裡的孩子,血脈連着山川,生命與大地同根。他們祖祖輩輩守着大山,活着的時候,從大山索取,死後反哺,又成為大山的一部分。

出生,死去。一生隻是大山的一個輪回,起始與終了,都在這熟悉的天地間。

如果不是戰争,或許他們這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十萬大山。這一場戰役,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這樣的大城市。

然後,把生命留在這片土地上。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