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結果?”
面對林子夏連珠炮似的提問,周文渙有些詫異,不知道她到底是聽懂了還是沒聽懂。
“你設定的KPI有沒有完成?完成度如何?”
“基本上都在80%左右。”
“跟你預期的有差距?”
“還差一截。”
“那差的這一截現在問題就還是運營團隊的問題是嗎?”
“對啊”
一連串快問快答之後,林子夏笑笑說:“破案啦!”
周文渙不解地看着她,怎麼就破案了?不是早就破案了?
隻見,林子夏轉身重新燒水,泡茶,不疾不徐地給各自的茶杯裡添上熱茶。直到喝完杯裡的茶之後,才緩緩開口道:“你招這些員工來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隻見周文渙剛拿起茶杯又放下,不可思議地說:“當然是幹活了,不然招他們來幹嘛?!”
林子夏見狀,哈哈大笑,忽然覺得自己笑得有點過分,稍微收了收,說道:“其實,你剛才說的那些都是現象,也可以說是之前一段時間累積之後的結果。眼前的結果跟你預期的結果不匹配,你開始反思發現問題出在了這些人員身上,于是你想從這些人員身上入手,提高他們的産出,從而改善整體的結果,以匹配你的預期。這些都沒問題,因為這是大家習以為常的思維方式。所以,你對我的提問和挑戰,有些詫異。你詫異的是為什麼這些顯而易見的事我要再問一遍。但其實,我提問背後是另一套思維方式在運行,這套思維方式跟你的那套其實是反着來的。”
聽到這裡,周文渙忽然覺得有點意思,一邊喝着茶一邊繼續聽她說。
“對于人的問題,其實你隻是把他們當工具人,并沒有把每個人都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去看待。對于工具人,當然是我需要什麼,你就要做什麼,最好是我告訴你之後,你自己想辦法把結果放到我面前,最好是超額完成任務。但如果把人當作獨立的個體去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讓一個人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不僅事倍功半,還有可能有反作用。但,如果讓一個人去做自己擅長的事,他大概率會幹的又好又開心,往往還能事半功倍。正如蘇東坡所說:着力即差。因此,這裡的關鍵問題在你,看你要用什麼方式去對待這些人。糟糕的管理者永遠都在想怎麼管人,管的背後實際上是控制,對于不确定性的控制,因為害怕,恐懼不确定性,越恐懼越想控制,越控制越發現失控。高明一點的管理者其實是用人,像劉邦,他原本是個無賴,為什麼手底下一堆人甘願聽他的号令,原因就在于他用人不疑,用人長處,這是他的優點。真正好的管理者應該是師者,解惑授業。當然,你會說這樣效率太低了。有時候看上去慢,實際上是為後面的快做準備。”
周文渙笑着說:“這個行業更新換代太快了,等不起。”
林子夏微微一笑,說道:“你目前配備的人員水平能達到的天花闆已經在那裡了,按你剛才說的是能完成KPI的百分之八十。如果想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産能,那就得調整人員結構。你可以試試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按你現有的走,該招人招人,不行就換,另一條腿是同步篩選,挑選合适的好種子,重點培養。”
“怎麼看是不是好種子?”
“很簡單,隻要符合三個标準:真誠、專業、學習力。其中:是否真誠,決定下限;是否專業,決定能力和态度;是否有學習力,決定上限。隻要符合這三點,這個人就可以培養,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内以一敵三。”
周文渙表示自己精力有限,不過可以試試看。半開玩笑地說:“你要有合适的人才歡迎推薦給我。”
林子夏隻是哦了一聲,轉而興奮地說:“給你說個好玩的。我最近寫了個遊戲劇情腳本。”
周文渙好奇地問:“什麼遊戲劇情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