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王大仙說,這個舞團是特意從台灣邀請過來。舞團的創辦人從小習舞,後來又長期修行,所以整個過程比較偏向于沉浸式體驗。通過訓練去幫助表演者剔除妄想、貪心和煩惱,從而在表演中獲得内在的甯靜,同時将這種近似禅修的體驗帶給觀衆。
飛飛雖然不能準确描繪出“禅修”是什麼,但是在這樣的訓練中,卻能體會到“藝術”再爬升一個維度必定是某種對終極真谛的思考與追尋,借老子的話說,“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當然每個人對“道”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從而才有藝術形式、呈現的多樣性,但并不妨礙我們去探索“道”。“道”遠非想象中的那麼虛玄,用莊子的話說,“道在屎尿中”,用心體會,那麼俯首皆是道。
中午照舊在齋堂吃飯。飯罷,奔赴下一場“大師分享會”。
午後一點鐘左右,天空烏雲密布,眼見着大雨将至。按民宿老闆娘的經驗,大暑當天如果下雨,多是雷陣雨。所以飛飛和王大仙兩人有意識地坐上遊覽車,趕在下雨之前抵達分會場。
這次來到湖邊的“長清山莊”。從山莊大門口遠遠可以看到主會場。此時,主會場的人群都躲進寮子,隻有零星幾個人舉着傘,像是做好準備迎接大雨。
來到山莊内的會客廳,參與者每人一個蒲團,排排坐,隻要還有空地,就能帶着蒲團擠進去。如此一來,雖說這會客廳不算大,但容納一百多号人也不是什麼問題。
兩把太師椅坐北朝南,中間還有一張桌子,看樣子“大師”到時候是坐在這位子上。也不知他們會談些什麼?對于飛飛來說,此時内心裡倒是充滿了期待。這陣勢比上午的禅修更引人期待。
這次是兩位“大師”,讨論的主題是“古典美與現代詩”。
一位是儒雅溫潤的謙謙君子,一位是聲音充滿磁性,外表斯文精緻的學者風範。
兩位大師在對談過程中,從《詩經》一路下來,到《牡丹亭》,再到《紅樓夢》,最後回到現代。或許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會寫詩的年代,但是至少我們還可以讀讀詩,附庸風雅,去感受文藝之“美”!
兩位大師侃侃而談,在對話的過程中,最讓人驚喜的是他們身上自然散發出的魅力,不是用外表可以衡量。這種氣質是經過時間的浸泡與沉澱,最終像一壇酒越陳越香。飛飛雖然說不上閱男無數,但最起碼也見過很大一批所謂“上流社會”的人,這些人非富即貴,但他們身上真的沒有一絲這樣的氣質,有的隻是自以為是的“精英範兒”,一開始可能會讓人印象深刻,但時間長了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一場,飛飛聽得很入迷。
期間,雷陣雨如約而至,但是,絲毫不影響廳内衆人雅興,反倒是為整場對話增色不少。雷聲轟鳴,雨水順着屋檐傾瀉而下,由于聲音太大,兩位大師相視一笑,像是有默契一般地示意大家一起聽雨。這種時刻很容易被忽略過去,在大多數情況,大家的第一反應會是先關門窗,認為雨聲、雷聲打擾到這麼重要的談話。但是在大師的眼裡,這是大自然之美,是意趣,更是情趣。如果就這麼忽略過去,是不是太不解風情了?
散場的時候,飛飛發現這一場有好幾個熟人。先是姬羽領着兩位大師前往休息室,接着又見世東、允恬也在其中。二人過來與王大仙和飛飛打招呼,一起往室外走去。
這會兒雨也停了,天朗氣清,正适合散步。這“長清山莊”比“玖號館”有過之而無不及,真是一座精緻園林建築。耳邊知了叫得正酣,一行人走到“攬月台”,隻見西天外,一抹晚霞,竟然在雷雨之後顯得格外澄澈迷人。
而此刻草叢下,蜘蛛結着大網,坐等獵物上門。
你以為的世界,隻是你關注的世界
被你忽略的地方,一直在繼續它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