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陽爬得更高了,山頂上的風絲絲縷縷地吹着,反倒不覺得熱。都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明天就是大暑,這「花火大會」選在這樣的地方,實在明智。飛飛一路走來,一直以為自己是在山林裡,可當繞過古塔,走到觀星台的時候才發現,這是一座島,四面環水。王大仙說這島叫“湖心島”,此刻整個湖景、島景一覽無餘。
兩人靠着圍牆吹風觀湖景,順便休息喝點水。
“大仙,吃點幹糧吧。”飛飛拿出包裡的幹糧遞給王大仙,像是給大仙一個驚喜。
“謝謝啊,哈哈。” 王大仙有點意外地接過幹糧,吃得津津有味,看上去是真的餓了。
王大仙這次吃得不多,隻拿了一個蛋黃酥和一塊綠豆糕。飛飛自己吃了一個太陽餅。
飛飛突然發現觀星台的圍牆上刻着一些圖畫,但看不懂是什麼。于是就指着牆上的畫問道:
“大仙你看,這畫的是什麼呀?”
“《五星二十八宿身形圖》!”王大仙看也沒看張口就說。
“這個圖是模仿六朝畫家張僧繇的同名作品。古人認為,天上的每一個星宿都是一位神,所以這上面畫的就是星宿們的樣子。”
飛飛走近認真觀摩起來,發現圖中,星宿們骨氣奇偉、體貌豐腴,但是樣子離奇古怪、千變萬化,有女子,有老人,有少年,還有獸首人身。據王大仙說,這種豐滿的形象簡稱“張家樣”,是古代寺廟繪畫、雕塑中影響最大的樣式之一。
從觀星台下來,走到竹林深處,忽見一建築,上面挂着匾額,大寫“藏經閣”三個字,跟一般寺廟裡的不太一樣。王大仙示意飛飛在外面等,自己則輕輕推門進去。隐約聽見裡面有人說話,但又聽不清。飛飛心裡雖好奇,但不敢貿然過去偷聽。藏經閣隐身于一片竹林之中,環境清幽,山翠掩映,見不遠處有僧人經過,但并不朝這邊看。如果不是熟門熟路,很難找到這裡。大概五六分鐘的樣子,王大仙就出來了。兩人沿着小徑下到一片開闊的平地,三五棵古松環繞着一座大殿,一眼望去,立即表明了它們古老的身份。大殿屋檐角上的銅鐘在風的吹動之下,發出清遠的聲音,仿佛是念着一句古老的佛号,為衆生祈禱。
順着大殿旁的走廊過去,隻見走廊盡頭直通齋堂。難怪王大仙剛才吃幹糧的時候那麼克制,原來是早有預備,中午要在這寺裡吃飯。
齋堂不大,擺了十張四方桌,每桌配四把條凳,每張桌子坐八人,因此這種桌子也叫八仙桌。這麼算下來,竟然能容納八十人同時用餐,擴容性着實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