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臨近中午,齋堂裡陸續有人進出。人群中,有一女子立刻吸引住飛飛的目光。隻見那人身穿白色長裙,烏發及腰,生得滿面春光、魅力非凡。再走近一點,隻見雙眸之間顧盼生輝,氣韻流動。與飛飛四目相對時,便朝飛飛這個方向招手。這個場景好像在哪發生過,模糊的記憶,但确實似曾相識。飛飛沒來得及細想,一旁的王大仙也招了招手,領着飛飛一起往白衣女子走去。
隻見桌上預備了三人的齋飯,看來她是跟王大仙約好的。
王大仙介紹道:
“這是姬羽,我朋友。這就是飛飛”
姬羽微微一笑,也不拘束。齋堂牆上貼着“止語”二字,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說話。三人兀自地吃飯,并不說話。這齋堂的飯菜竟然意外地好吃,飛飛吃得也比平時多了一些。王大仙自不必說,食量一如既往發揮正常。姬羽則是正常食量。
三人從齋堂出來,走小路,出了山門,飛飛這才知道,原來這座寺廟叫“清泉寺”,據說始建于唐後期,距今千年,香火未曾斷過。大殿裡的壁畫也依然保留着最初的模樣,定期會有寺僧翻修。山門前近千級階梯,為寺院增添了幾分莊嚴肅穆感。想象着朝聖者匍匐在這些階梯之上,向往殊勝之地,心中應是無比崇敬與歡喜。
從清泉寺下來,三人來到路邊,坐上遊覽車直接前往主會場。主會場靠山面湖,廣場上支着三十間寮子,每間寮子各有一個主題,等到開幕時,同時亮相,之後會一直持續到大會結束。寮子裡的展示者,主要以玩家和講師為主,各自拿出看家本領,展示自己的特色。另外還有三個分會場,每半天會有一個主題,由大師們輪流坐鎮,公開交流演示,接受所有參與者的提問,這對所有參會者來說都是難得的機會。
沿着主會場走到湖邊,由石橋串聯着幾處亭台水榭,黃昏的時候,人群會聚集在這裡,點放荷花燈祈福。荷花燈點亮之後,是水上煙火表演。所以“花火大會”的名字就是從這而來。古人放花燈、放煙花爆竹,一方面是熱鬧好看,另一方面其實也有祈福辟邪的寓意。從某種程度上也有實際的功效——祛穢除病。可能有人說這是迷信,但這樣的寓意是不是也充滿了美好的祝願和人文關懷?再對比看看,如今過年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城市,過個年冷冷清清,沒有熱鬧和人氣可言,時間長了,人們的臉上更見不到喜慶和歡快的表情。
這幾天在島上,要求統一身着傳統服飾,又加之氣溫不低,所以多數女子選擇身着夏服,其中以唐制、宋制居多,質地輕薄、飄逸,又涼快。飛飛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在這個夏天有如此的體驗。看着眼前的光景,恍惚間總忍不住想問“今夕是何年?”
下午兩點,“花火大會”準時開場。隻見會場中心,出現六十四位美女子,身着白色長裙,烏發及腰,一半跪坐弄筝,一半手抱琵琶半遮面。先是古筝齊奏《春江花月夜》,接着是琵琶對語,場面震撼,扣人心弦。也對,這種大型的場面,唯古筝和琵琶方能鎮場。
一曲畢,主持人宣布本次「花火大會」正式拉開帷幕,伴随着古筝獨奏的背景音,會場上三十間寮子緩緩挑起竹簾,總算露出真面目。這三十間寮子,主題立意各不相同,但總體上可以歸結為四個字:活色生香。人人臉上洋溢着歡快的表情,活潑潑的煙火氣,颠覆了飛飛印象中的形象。自從去了玖號館,從盈心她們幾個人身上,對傳統生活的印象總是一副“清心寡欲”的樣子,過大的幅度或稍微誇張的表情都會覺得是一種失禮,所以跟她們在一起總是拘謹多一些。而此時此地,眼前的這一切卻又是如此的生動活潑,讓飛飛竟不知道哪個才是真實,也顧不上什麼“靜”、“道”,先玩一圈再說。飛飛跟在王大仙和姬羽後面,開心得像個孩子。
原來,快樂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