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見面,趙小福就朝兩人抛去了一大難題。
“你們打算如何向村裡這些孩童授課?筆墨紙硯這些他們可有?”
沈瑤和楊文英面面相觑。
“先用沙盤識字,勞累你和文英先給孩子們授課,後面我再和大家一起想辦法買書籍和筆墨紙硯。”沈瑤說着從籃子裡取出一支毛筆遞了過去,“這筆送你,就當是孩子們的拜師禮。”
趙小福接過拿在手裡仔細一瞧,便知這不是買的:“哪來的?”
“是我哥哥做的。”楊文英補充道。
沈瑤見趙小福收了毛筆,稍稍松了一口氣,于是同他說起學堂如何安排每日授課一事。
一周安排五日的上課時間,上午兩節課,楊文英帶小太陽班的學生,趙小福則是帶後入學的學生,每節課半個時辰,先從《三字經》、《百家姓》學起,給村裡的孩子們掃盲、傳道授業解惑。
上完課,孩子們可自由活動,或是回家幫忙做活,或是留在學堂溫書都可以。
下午也是兩節課,一節算學課,由沈瑤來教,也是半個時辰,一節自習課,自習課由孩子們互相探讨,鞏固當日所學。
沈瑤說完就問向趙小福可有不明白的地方,這樣安排能不能接受。
趙小福點了點頭,表示可以接受,他原本以為要整日都耗在那裡,沒想到一日才半個時辰。
但也有些擔心村裡的那些孩子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學不會,太笨怎麼辦?
“那我和你換吧,你帶小太陽班的學生,他們已經識得一些字,而且都很認真。”楊文英并不在意學生的資質如何,相反,她很樂意教導孩子們。
尤其是當孩子們能寫出自個名字時,她會為此感到高興和滿足。
見趙小福沒有其他異議,三人就一同去了學堂。
辰時,孩子們按照高矮順序在學堂門口排隊站好,他們各自的爹娘則是揣着袖子在邊上圍觀。
下河村學堂開學儀式,幾乎村裡所有人都來了,包括上河村的田中正一家。
等沈瑤和楊文英來了之後,娃們在石頭和羅敦子的帶領下齊聲喊道:“沈老師、楊老師,早上好!”
這一動靜把鄉親們都吓了一跳,除了沈家親眷習以為常。
“大家早上好!”沈瑤挎着籃子站在最前方,看着被冷風吹得小臉通紅的孩子們,各個精神矍铄的模樣,笑道:“今日是開學第一日,這位是趙老師,以後大家在一起讀書,要互幫互助,互相尊敬明白嗎?”
“明白!”除了小太陽班的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了話,剩下的學生們反應慢了一拍,聽起來就有些稀稀拉拉。
但這些都不要緊。
沈瑤從籃子裡拿出散香,将冬至團取出供奉祖師爺的牌位,讓孩子們一起向祖師爺行禮,又取出紅紙蘸了水,用手指在上面抹一抹,點在孩子們的額間,算是給他們的開蒙儀式。
“謝謝沈老師!”羅墩子被點了紅點,興奮的朝着沈瑤拱手行禮,學以緻用。
其他的孩子們也有樣學樣。
“現在咱們進教室,小太陽班的學生坐在我的左手邊,你們則是坐在我的右手邊,明白嗎?”
“明白!”孩子們有序進入教室,安安靜靜的等着。
沈瑤将剩下的毛筆交給楊文英後,為她鼓勁:“去吧,第一堂課就由你來教孩子們。”
楊文英深吸一口氣,握住毛筆踏入教室,雙手撐在課桌上,望着下面一排排求知若渴的學生,正式為他們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課。
教他們如何書寫“人”這一字。
簡陋的沙盤承載着學識,一次又一次不斷傳遞到下一個學生的手裡,直到每個人的沙盤裡都書寫了“人”這一字後。
楊文英這才繼續和孩子們講日後上課的時辰,課堂上要遵守的紀律,還有每個月月底會有一次考試,考完試取得第一名成績的人會得到她手中的毛筆。
孩子們哪受得了這個,這可是真正的毛筆,是讀書人用的毛筆!
這下說什麼都得好好學習。
在外頭扒着窗戶往裡看的家長們,更是沒少紅了眼眶的,大夥心裡也都憋着一口氣,得想法子掙錢,不為别的,就為讓娃能擁有一套屬于他們自個的筆墨紙硯。
沈瑤見楊文英這堂課漸漸步入正規,就沒有繼續待下去,沖着爹招了招手,帶着她的半筐毛豆進城。
偏偏她一動,趙小福也跟了上來。
“你要去哪?”二人同時出聲。
“下午才是我的算學課,我這會得和我爹進城一趟,你不跟着楊老師學習授課,又打算去哪?”沈瑤這回先發制人。
趙小福坦然道:“我回家去取書,免得你們總覺得我對學生們不上心。”
别以為他不清楚沈瑤同楊文英私底下是如何編排自個的。
對于村裡建學堂,讓他授課,他一開始确實隻想走個過場,但今日在旁看見楊文英給孩子們授課時的樣子,他決定試一試。
或許有朝一日,他也能同這些孩子們一樣遇到能襄助自己的貴人,助他脫去奴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