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晌,黃冬生歸家帶回兩個好消息。
一則是這段時日經過他不懈努力推銷,終于在城裡和兩家做早食買賣的鋪子談成了合作,雖要的豆腐數量不多,但往後也不愁賣了。
二則是表姐讓他留心知味樓的熱飲,如表姐所言,熱飲一經推出就在城中大賣。
任掌櫃托他帶話,讓表姐明日去一趟,說有要事相商。
這兩則喜訊可把大夥高興壞了。
“阿瑤,那明日學堂怎麼辦?”楊文英手裡捏着針線,将棉褲上的最後一針收緊。
棗紅色的棉褲,褲腳上各繡了一朵杏花。
田寶珠坐在一旁見她繡完,拿在手裡細細摩挲,杏花栩栩如生,似有花香,于是起身取來上襖一并遞給黃杏。
“姨母,您快穿上試試合不合身。”
都是孩子們精心做的,怎會不合身!
新衣裳穿上身,襯得黃杏病恹恹的臉上都有了幾分紅光。
“真是又暖和又好看,辛苦你們了。”黃杏摸着袖子上的花愛不釋手,同孩子們道謝。
沈青山轉身取出一雙蒲草鞋遞過去後,黃杏又感動的一塌糊塗。
“娘,别哭呀,這鞋爹給我們大夥都做了一雙。”沈瑤變戲法似的從身後掏出自個的蒲草鞋。
裡面塞着蘆花,鞋底納着木屐,穿在腳上比穿草鞋暖和不少。
這些鞋子都是他爹腿腳不便時的那段日子裡,偷偷瞞着大夥做得。
黃杏抹掉眼淚高興的把衣裳褪下,珍而重之的放進樟木箱裡:“娘沒哭,你明日打算什麼時候進城,給娘帶隻雞回來,冬至咱們吃天麻炖雞,必須都好好補補。”
“等把學堂的事情捋順就去,娘,那新襖做了就穿呗,收着幹嘛,往後大夥都會有的。”這群人當中,屬她娘身子骨最弱。
黃梅和苗氏也在旁勸她穿上,都是娃的心意,放着不穿可不行。
黃杏被大夥哄得合不攏嘴,“明日穿,正好冬至應景,我就腆着臉穿上給大夥都添些喜氣!”
晚上,衆人聚在飯桌上,商量着明日冬至過節,索性歇一日,被全票通過。
在沈瑤的印象中,每到冬至這一日,她都會從學校返家,吃上一碗家人現包的餃子。
從前她覺得為了這一碗餃子,早起出校門,下午才歸家,吃完餃子入了夜又要家裡人開車送她返校。
雙方在這一天裡都累成狗,很是不值。
可現如今她才明白冬至為何要吃餃子。
這一碗餃子能讓聚少離多的家人相聚在一起,不用說就能緩解彼此心中的挂念。
沈瑤看着席間衆人,思緒漸漸飄遠,不知道今年冬至爸媽還會包餃子嗎?
入了夜,沈瑤難得失眠。
楊文英也睡不着,她在想去世的爹娘,想到采石場明日獨自過節的哥哥,不自覺的發出一聲哽咽。
“文英,你也還沒睡?”沈瑤翻身在被褥裡握住了她的手。
楊文英止住淚,聲音略有些沙啞:“我想家人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她也想!
但若是兩人都互相垂淚,隻怕明日早起就會被爹娘看出端倪,所以沈瑤便問她:“你們從前在家是如何過冬至的,也是吃冬至團嗎?”
下河村過冬至不吃餃子,各家各戶因買不起面,隻能磨米粉做團子,團子裡頭包着白菜、蘿蔔絲的餡料,這種團子又被稱作冬至團。
做好的冬至團得先祭祀家中祖先和竈神,再合家圍吃。
沈瑤在楊文英的口中得知了冬至不光是吃餃子,做冬至團祭祖,還吃羊肉,喝冬釀酒、楊繼宗還會給她繪制九九消寒圖。
他們兄妹還會給家中長輩贈衣贈鞋恭祝長輩長壽。
做學生的得在這一日拿着節禮拜訪老師。
做臣民的得在這一日跟着皇帝去祭天。
繁文缛節很多,沈瑤隻聽到一半就進入了夢鄉。
天不亮,沈瑤和楊文英就已經随同爹娘起身舂米做冬至團,主屋的桌案上放了散香,今年家中祭祀的祖先多,做的冬至團也比往年多。
廚房裡,随着黃杏将鍋上的木蓋一揭開,蒸騰的熱氣氤氲在屋内,都瞧不見彼此的臉。
蒸好的團子被沈瑤和楊文英一起端進主屋放在桌案上供奉。
楊文英看着那對新刻的牌位,拿起散香點燃,在心裡向爹娘祈求,保佑大家往後都能平安順遂,心想事成。
吃完早食後,沈瑤就和楊文英去裡長家中尋趙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