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轉瞬即逝,冬至前一天。
村裡的第一所學堂終于在大夥你一塊泥磚,我一把麥稭的捶打碾曬中上梁搭建完工。
花妞、石頭、羅墩子、張春芽好些個娃每天都要偷偷溜進新學堂,在裡頭轉一圈。
一雙雙小手摸摸課桌,再爬上闆凳坐一坐,若是看到桌上落了灰,還得拿袖子仔細給擦擦。
自打這學堂開建後,村裡的娃娃們日日都要在家裡問一遍大人,什麼時候才能建好,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入學讀書。
今日建成,可不就更着急了。
大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拿不定主意。
是啊,學堂都建好了,桌椅闆凳也都打了,娃們什麼時候能入學呢?
按理說這事情得過問村裡的裡長,但趙良順對學堂一事反應平平,讓他們自個看着辦。
就連答應給娃們授課的趙小福也都說,看沈瑤如何安排。
于是乎,羅老大和村裡其他幾戶一合計,下晌就去了沈家,打算讓沈瑤和楊文英一塊給選個好日子給娃們開學。
實在受不了娃們整日在耳邊嚷嚷了。
他們順便再借着娃們上學一事,向沈青山打聽打聽沈瑤是如何種的冬麥。
經過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沈瑤播下去的冬麥已經長得有寸高,那一片綠意在這個冬日裡格外紮眼,惹得村裡好些佃農閑下來就蹲在她家地頭看麥苗。
“阿瑤和她姨父去地裡軋冬麥了,你們先坐會,等她回來,咱們再商議。”沈青山如今已不用拄着雙拐就能自個下地走動。
自從他腿好之後,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不是在家劈柴,就是幫着媳婦她們在曬場磨漿。
昨兒閑下來他提了一句想打獵,就被全家給駁回,但也定了臘月初就允許他上山。
大夥一聽沈瑤在地裡,忙起身往外走,說是也去地裡看看。
沈青山在後頭喊都喊不住,連忙栓好籬笆門,叮囑在屋裡做棉襖的楊文英和田寶珠出來看好院裡的雞,别讓它們啄菜,拎了筐雞糞興沖沖的跟在這群人後頭。
冬日裡,天又幹又冷,好長時間都沒下過雨,土地已然龜裂上凍,這時候若是放任不管,那地裡的麥苗就無法安全越冬。
所以沈瑤和姨父這兩日就在晌午天氣暖和的時候來地裡軋麥。
這個時候土壤解了凍,不僅能用鋤頭輕易碾碎土坷垃,填補地面龜裂,還能給麥苗保濕保溫,也能防止攘土的時候,把硬土軋入地裡,傷了麥苗根莖。
通過軋麥,還可以消滅地裡越冬的害蟲,保證來年的收成。
沈瑤揮動着鋤頭邊攘着土坷垃邊和蹲在她家地頭田埂上的一排鄉親解釋這些事情。
大夥年年種得都是春麥,種春麥也就播種、除草,捉蟲,趕鳥雀這些事。
今日還是頭一回聽沈瑤分享這種冬麥的法子,新奇觀摩的同時不忘将她的話都牢牢記在心裡。
大夥心裡都想着明年若是還留在村裡,就也種上冬麥。
這時沈青山接過女兒的鋤頭,将拎過來的糞筐遞給她,給她使了個眼色,清了清嗓子道:“女兒,你去後頭撒肥,爹來替你攘土坷垃。”
沈瑤忍住笑意應下,一回頭就見田埂上的鄉親們紛紛湊到她跟前的筐子裡瞧。
于是沈瑤就拿葫蘆瓢舀出草木灰拌的雞糞給大夥解釋,“冬前追肥,可以促進麥苗生長,增強它們的抗寒能力,來年收成也能增多。”
“阿瑤,那為啥要用草木灰拌,我瞧你這雞糞都風幹了,攢了不少天吧。”石婆子也不嫌髒,抓在手裡仔細瞧,心裡跟着豔羨沈家,養雞可真好,她家賣黃豆也攢下幾個銅闆,明年開春也得抓幾隻回來養着。
沈瑤點頭稱是,就愛石婆子這好學勁,于是将堆糞可肥田的法子說了,并告誡大家若是直接把糞肥灌在麥苗上,會燒壞根莖。
“阿瑤,那照你這樣說,我們來年要想增加收成,是不是也可以現下就挑糞肥田。”沒有雞糞,但各家都有旱廁啊!
沈瑤在衆人期盼的眼神當中颔首:“是,咱們佃的是良田,一年一耕雖然能讓良田休耕保持肥力,但要想增收,還得土地肥沃,明年大夥除了試着耕種一年兩收的麥子外,咱還得考慮開荒種其他作物。”
其實最好還是得有自個的田地,這樣日子也能寬裕些,但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有些遙不可及。
大夥在聽到沈瑤說一年兩收時,都已經歡喜得不行,七嘴八舌的讨論着,完全聽不進沈瑤後頭的話。
倒是羅老大有心,示意大夥靜一靜:“阿瑤,明年咱們村要加租,種冬麥肯定來不及,你說開荒,那我要是開荒種黃豆的話,你家明年還收豆子嗎?”
對,這也是關乎着村裡各家各戶的大事情,鄉親們紛紛看向沈瑤,生怕她會拒絕。
沈瑤指着自個開荒種的黃豆,一簇簇青藤上已經挂滿了毛乎乎的豆莢,就等着過兩日灌漿後,豆子長得更飽滿些給摘下。
“大夥也别光等黃豆老了再摘,像這種毛豆,隻要長熟了,到時也可以摘下拿到我家來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