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沉浮 > 第1章 第一章 徐階中進士

第1章 第一章 徐階中進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龍門客棧的大堂專門設了學子休憩處,人滿為患,大多是趕京赴考的舉人,不乏文人在這裡進行學術争論。

黃鹂歌唱,燕子呢喃,莘莘學子在一片春光明媚中迎來了放榜日。

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已懸。一張窄窄的榜單前觀者如市,人頭攢動。

徐階小個子并沒有讓他占到便宜,比如從人縫中鑽進去,簡直是癡人說夢。館竹發揮了盡職盡責的書童職責,突破重圍,用力量殺出一條血路。他雖然不愛讀書,跟在徐階身旁十餘年,字還是認得的。

菜市場般的喧鬧聲,也沒有阻止館竹大嗓門的聲音從人群裡傳出來,實在不是徐階耳尖,而是館竹的聲音如雷貫耳,全場所有人都聽到他興奮的聲音,道:“少爺,中了!中了!少爺!第一名!第一名!”

場中的喧鬧弱了下去,不少人好奇的朝着館竹看的方向望去,眼紅的想知道他嘴裡的少爺是誰。

隻是這裡最不缺乏的就是人頭,入眼盡是密密麻麻的頭,于是,企圖打量徐階的人再次轉過頭,不再左顧右盼,繼續擁擠上前看榜。

嘉靖二年(1523)三月十五日,卯時,三百四十一名貢士在禮部侍郎的帶領下,穿過千步廊,齊聚承天門。按照會試的名次依次排列等待門前值守的金吾衛的例行搜查,準備入宮,徐階排第一。

經過在承天門外兩側整齊排列的,專門為了殿試調派而來的兩百來個力士衆官的注目禮下,徐階與衆考生接受完搜查,繼續跟着禮部侍郎的腳步穿過承天門。承天門至端門這段路左右兩側為朝房各26間,東邊朝房正中有太廟街門,西邊朝房正中有社稷街門,分别通向太廟和社稷壇。

穿過端門後,便可望見午門,午門正面有五個門洞,兩旁有兩城阙,整座門呈“凹”字型。除了一眼就看見的三個門洞外,有兩個掖門開于城台兩側的基座,從正面是看不見的,隻能從側面看。

兩邊城阙南側東有阙左門,西有阙右門。

在午門前,貢士們按照在會試中名次的單雙數,單數走東側的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

這兩個掖門隻有在殿試以及大朝之時才會開啟,正常情況下,王公百官進宮時走的是午門正中門洞兩側的門洞。正中的門洞除了皇帝出入專用外,迎娶皇後時,皇後可以走這個門,再來就是殿試結束,狀元、榜眼、探花出宮時也可以從此門離開。除此之外,都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規定着,一旦走錯門是很容易惹來殺身之禍。

皇城之内,徐階沒有進來過,他之所以了解的那麼清楚,是因為放榜日前,聽聞一位來自湖州舉人的科普。他以一種十分豔羨的神情,駭人聽聞的語氣吸引人群目光,傲睨自若。那人自稱内閣大學士楊廷和的學生,此人倨傲,寫出的文章範水模山,徐階自是不信的,卻也想不出他有多大的膽子敢冒充。

穿過午門,映入眼簾的是整個紫荊城最大的宮門奉天門。午門至奉天門的這段路,東側有會極門,是聯系文華殿、内閣的樞紐,也是前朝出入東華門的必經之路;西側有歸極門,是聯系武英殿的樞紐,也是前朝出入西華門的必經之路。

此時,數丈高的朱紅大門還緊閉着。到辰時,伴随着朝陽的升起,四周傳來一陣鼓樂聲,大門才随之緩緩開啟,站在廣場前的衆考生繼續穿過奉天門,立于皇極殿前廣場的丹陛前,而以閣臣為首的讀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數十名執事則立于丹陛上,接受了衆考生的參拜後,便靜候着皇帝的到來。

徐階自始至終沒有擡過頭,四周環境也是眼尾悄悄打量。

辰時一刻,明世宗在千呼萬喚中走了出來,所有人均進入大殿,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禮。随後,時任首輔的楊廷和宣讀聖旨,策問的題目也包含在了制诰内。宣讀完畢,衆考生依次入座,考試用的案桌在前一天已有光祿寺官員擺放好,準備就緒後執事官開始發放策題、答卷紙,就可以開始答題了。

今年的策題是:朕欲勵精有為上追隆谷之治,如之何而為?子諸生皆學古通今,明于王道,有以佐朕之不逮者。其各殚心以對,毋泛毋略,朕将采而行之。看到題目,徐階心下了然,意思是征求治國方略,他在腦中仔細構思一番,提出了治世思路,作《廷試策》。

離開太和殿時已是日暮西山,出奉天門、出午門、出端門、出承天門,徐階剛至承天門外的金水橋,遠遠望見何良俊一幹人等于承天門外的金水橋等待他,幾人寒暄同行。

館竹則在大明門外等候他。

至此,士子們便是靜候三日後的傳胪大典了。

殿試是不會黜落的情況發生的,因此可以理解為學子們的科舉之路到此可以劃上圓滿的句号了,今後是會被發放到各地當官,或者進翰林院繼續深造,各自聽天命吧。

冬去春來,萬物複蘇,下了一場春雨,徹底驅走了北方的寒氣。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溫暖的春風夾雜着花香撲面而來,灌進徐階寬大的袍子,也為他吹來了好運。

三月,徐階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然而徐階不知道的是他與狀元揮之交臂的原因竟然那麼令人啼笑皆非。

當日,所有閱卷官都認為徐階當為狀元時,尚書林俊湊過來了,看了卷也說“當為第一名“。這就壞事了!因為林尚書與閱卷官們有矛盾,誰誇贊都好但他誇卻不好。他一說,内閣大臣費宏就認為,這考生肯定和林俊有瓜葛,于是狀元徐階就變成了探花。

一甲末也是一甲,可進翰林院,實在可喜可賀。

嘉靖二年癸未科殿試金榜進士題名碑錄第一甲賜進士及第共3名,狀元姚涞 ,榜眼王教 ,探花徐階。這三人之中,數徐階年紀最輕,未及弱冠。

三人轟動一時,由陛下欽點昭告天下。

三月十八日辰時,宮中舉行三年一度的傳胪大典。

朝中文武百官,隻要沒有特殊情況,一律皆得出席。

己時,文武百官全部入宮準備就緒後,在承天門外等候的徐階等人才開始入宮,他們的次序排列和殿試時是一樣的,而傳胪大典的所在地依然是皇極殿。

皇極殿廣場前,文武百官按文武職分别站立于丹墀之内兩側,進士也分為兩列站于其後。所有人站定,禮樂響起,内閣大學士張壁手捧黃榜置于黃榜案上。等到明世宗到來後,升座,衆人行五拜三叩禮,一衆官員便入殿開始典禮的下一步。

在殿内,鴻胪寺官開始宣讀制诰:“三月十八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随後,讀卷官拆卷,唱第一甲第一名姓名。

徐階等人都在殿外,殿内的聲音也不可能傳那麼遠,因此,殿内會有鴻胪寺嗓門大的官員重複這句話,而在大殿門口的丹樨上,還有鴻胪寺官員,聽到殿内傳出的聲音後,繼續重複這句話。

而丹樨下的狀元姚涞聽見後,便會出班上前由鴻胪寺官員引導入殿就拜。同樣的,唱第一甲第二名姓名王教,鴻胪寺官引榜眼出班。唱第一甲第三名徐階,鴻胪寺官引探花出班。一甲三人姓名,都會傳唱三次。之後還會唱第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幹人,唱第三甲第一名某人若幹名,都隻唱一次,并且不引出班。

其他人的姓名則不會唱。

唱畢,三鼎甲于殿前以此謝皇恩,殿外諸進士再謝,禮樂再奏,而明世宗也便回宮了。而後由禮部堂官捧榜,用雲盤承榜,傘蓋鼓樂引導,出奉天門、午門,諸進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長安左門外張挂。

寫着三百多名進士姓名和名次的黃榜,在宮牆上張貼三日,三天之後,會将黃榜送到内閣,由内閣轉送到國子監,将衆進士姓名刻碑,随後黃榜會被保管在國子監内,以供後人查閱。

至此,三年一度殿試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十九日禮部賜宴,二十日新科進士會再次入宮,上表謝恩,并接受朝廷頒賜的朝服冠帶和進士寶鈔。

二十一日則會前往國子監拜谒孔廟,題名立碑。

然後,就是等待授官,才是真正開啟了官場之路。

隻是十九日禮部賜宴,徐階卻沒想到會遇到意料之外的人。

禮部賜宴在皇宮内的暢春園進行。凡是貢生參加過廷試的,皆可參與,除此之外翰林院和内閣大臣也可參加。期間一定要遵守禮儀,三百進士分席而坐,席間不能說話。皇帝派遣閣老大學生,授予一甲酒水。一甲進士谕旨起立,以示對這些年長者的尊敬,然後前輩對後輩勸勉鼓勵一番,後輩受教會意,走個過場。然後宮中太監和宮女上菜,數百宮仆隊列綿延。

徐階端坐酒席之上,隻等菜上齊了,幾位閣老大學士開始動筷,再開吃,沒想到會遇到陸炳。

隻見陸炳身着紫色綢緞太監服,上紋蟠龍花吉祥圖案,戴着一頂高帽,正在為徐階布菜。

徐階瞠目結舌,卻不好此時開口詢問,陸炳全程沒有擡頭,在上最後一盤菜的時候,食指與中指比了個剪刀手,掩于果盤之下,被徐階捕捉到了。

宴席期間,徐階一直在琢磨陸炳最後的手勢意指。

宴席結束,徐階出承天門,在門外踱步打量,時不時和認識的進士寒暄一聲。

繞承天門半晌,也沒見陸炳人影,暗自思忖,難道是他猜錯了,陸炳這個手勢不是讓他在第二道宮門等他?

正當徐階疑惑,他的肩膀被人用手掌猛的一拍,他當即轉過頭去。

陸炳身形較為欣長,尚處于發育階段,便比徐階高半個頭。隻見他身穿靛藍色的長袍,領口袖口都鑲繡着銀絲邊流雲紋的滾邊,領口微開,鎖骨分明,腰間束着一條青色祥雲寬邊錦帶,烏黑的頭發束起來戴着頂嵌玉小銀冠。他的眼角微微彎了彎,似乎沖着徐階在笑。半月未見,陸炳五官仿佛又長開了些。

當日一别,以為是永别,此生再難相見,沒想到這麼快就又見面了。

徐階對陸炳印象深刻,一路上承蒙他不少照拂。

徐階不會騎馬,陸炳便載着他策馬奔騰一番,雖然下馬後,徐階吓得腿都軟了。扶着樹,隻顧對着樹根幹嘔起來,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段令人難忘的回憶。

走水路時,徐階暈船,也多虧陸炳在船上數次尋找小販買柑橘給他吃。

徐階知恩圖報,當即請陸炳去京城有名的許記酒館喝酒。

許記酒館二樓,單獨包間,房間内寬敞明亮,房間正堂設置一張梨花桌,置青瓷茶壺。房内木窗打開,溫暖的春光從窗口湧進來,微風徐徐。

小二動作迅速的上酒菜。

徐階在宴席上因禮儀限制,不能放開大吃,僅吃了幾口,此時才剛好放開了吃。

他用筷子夾起桌上盤子裡一塊醬鴨,放進嘴裡,嚼了起來,肉質多汁,鮮美入味。他第一次吃這麼好吃的醬鴨,眼睛發亮,不由得多嘗了兩口。

邊吃邊問道:“文孚剛剛為何會出現在禮部宴席上?”

這讓他對陸炳的身份不由得懷疑了起來。

“實不相瞞,家父乃錦衣衛指揮同知陸松,家母乃天子乳母。在下自幼随侍天子左右,此番正是皇帝召我來,因此可以随意出入宮禁。昨日在皇榜上看到子升的名字了,知道今日禮部賜酒,一時貪玩,換了太監宮服進去尋你,便看見你坐在頭排。”陸炳但也不隐瞞,直接坦然相告。

徐階暗暗心驚,不是誰都能陪着皇帝一起長大的,此人斷斷不能得罪。

“我此番找你,是有一事想要告誡你。”陸炳端起桌上的一杯酒,一飲而盡。

徐階拿起酒壺,又給他斟了一杯酒。

“何事?願聞其詳。”徐階的态度端正起來,筷子也放在桌子上,專心的聽他講。

“衆所周知,當今天子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内閣首輔楊廷和等朝中大臣要求皇上改稱明武宗之父明孝宗(即其伯父)為父,武宗之母慈壽皇太後為母(即其伯母),而變親生父親興獻王為叔父,生母為叔母。”

徐階拎起耳朵,仔細傾聽。

“ 而皇上認為這是割裂親情、違悖常理的事,予以嚴詞拒絕,并曾以退位來表示自己的決心。這件事,你應該也有所耳聞。”陸炳又喝了一口酒,娓娓道來。

徐階點了點頭,接着道:“我雖未入仕途,卻也知從嘉靖元年延續至今的大禮議之争,此番尚未定論結果。”

陸炳也點了點頭,道:“皇上近來想尊生父興獻王為皇考,令群臣商議準備行大禮,不日可能就會傳出消息,我此次前來是勸告你不要急于站隊,跟着首輔一同上疏奏谏極力反對。”他垂眸,敲了敲桌子道:“我知你心有抱負,定想像名臣做出一番業績,名垂千史。且一旦入朝為官,不願攀附當朝奸佞,一心衛國,但皇上心意已定,若你如朝中忠臣一般多加阻攔,隻會于你仕途不益。我且勸你,明哲保身,靜待時機。”

徐階心下一驚,朝中局勢竟如此緊張,訝然道:“為何你跑來和我說這些?”我和你,固然路上相遇,有結伴情誼,但感情遠遠深不至此,後面半句徐階沒有說出來。

更讓徐階心驚的是皇上與陸炳的感情,帝王家事竟都同他講。

陸炳站起身,半俯身在桌子上,臉壓向徐階的臉,兩人鼻尖隻差分毫,呼出的熱氣打在他的鼻尖,凝視他的雙眼道:“我此番勸你,必然是想同你交好,喜歡一個人,需要什麼理由嗎?”

他直起身,輕笑出聲,心情頗好的模樣,沖徐階粲然一笑,道:“記住,明哲保身,走了,後會有期!”

說着,不等徐階反應,快步離開房間。

徐階被陸炳身上的氣勢緊逼,待他離開房間,才讓他有了喘息的空檔。此人有遠見,未及弱冠就有此番見識,将來必定也是當朝舉足輕重的人物!徐階内心默默評價陸炳。

那日過後,徐階再次入宮,上表謝恩,并接受朝廷頒賜的朝服冠帶和進士寶鈔。次日前往國子監拜谒孔廟,題名立碑,等待授官文蝶發行。

從京城到松江水路最快要月餘,正當徐階猶豫是要留在京城提供的暫住官邸直接上任,還是返鄉等待的時候,鄭洛書授仆人傳了封書信給他。

信中提到的和陸炳說的情況别無二緻,大概就是大禮儀之争,正直的大臣,屢遭貶斥,朝中小人張璁、桂萼、方獻夫等人,為了迎合世宗心思,掀起軒然大波。信中告誡徐階,最好啟程返鄉稱病,暫時勿赴京上任,能拖則拖。

鄭洛書此時被提拔為禦史,在京供職。這鄭洛書與徐階的老師聶豹頗有交情,徐階剛到京城時曾上門拜訪過,想來也是托聶豹的面子特來關照幾分。

徐階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僵局,去上任有可能受到大禮儀之争的波及從此仕途到頭;不去以病推之,很可能從此與官場無緣,就算以後被啟用,也可能錯失良機。

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留在京城上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