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請君入甕城 > 第22章 第五章 桃江行(4)

第22章 第五章 桃江行(4)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高瞻遠達成目的,自覺幫兄弟制造了天大的機會,得意地看向慎知還。

怎麼樣,哥們這招不錯吧?

既幫你創造了相處機會,又用物理距離隔絕了情敵。

慎知還移開視線,平靜道:“我下午得回去,晚上館裡開會讨論開館日期。”

高瞻遠目瞪口呆。

尋思松了口氣,又控制不住的怅然若失。

***

早上已經走了大半個古城,下午的行程就不算太趕。

衆人自社區食堂出來,先去了戚繼光紀念館。又沿着化龍渠往西,沒走多遠,就到了黃衙井。

文化站女孩給大家分杯子舀水品嘗,慎知還擺手拒絕了。

尋思也不想在這兒站着尴尬,見北面不遠處似乎有個小公園,便獨自信步走了過去。

她最先看到,是一個長滿綠萍紅蕖的池塘。

池塘中間有小塊洲渚,左右兩邊都鋪設了石橋,洲渚中間建着個素雅的灰白色亭子。

亭畔芳草如茵,見月草迎風招搖。

尋思沿着石闆橋走上洲渚,這才看到亭子中間立着石碑,“中韓民間友好碑”幾個大字清晰可見。

不遠處還立着說明牌,正上方就寫着“崔溥亭”。

崔溥亭?

中韓民間友好碑?

她聽了一整天的“倭寇”,一時有點反應不過來,慢騰騰的繞到石碑背面,才終于看到了詳細的碑文。

崔溥原是朝鮮李氏王朝的官員,自濟州島渡海回家奔喪時,遇上風浪,漂流到了明朝桃江所附近,被當地守軍所救。桃江人對倭寇深惡痛絕,面對意外落難誤闖海防重地的外國文官,在确認身份之後,給予的卻是朋賓般的厚待。

崔溥本人回國後,撰寫《漂海錄》記錄了這次經曆,感慨“中國是我父母之邦也” 。就連崔溥的仆從下人,也是“空手而來,負重而還” 。

石碑的下方,還備注着小字,尋思彎下腰,才看清内容:

“此碑亭的建造,得到崔溥故裡羅州市政府的資助。”

“崔溥,字淵淵,号錦南,朝鮮全羅道羅州人……”

高瞻遠的聲音陡然在身後響起,吓了一跳尋思。

他卻笑嘻嘻的,扭頭向慎知還道:“這就是那位漂洋過海的韓國友人?”

尋思這才發現自己看得入迷,竟然沒留意到其他人的腳步。

慎知還遠遠地站在亭外,腳邊就是搖曳的粉色月見草花,不輕不重“嗯”了一聲。

到底是搞傳媒的,高瞻遠替大家念起碑文來也算得上字正腔圓。隻是态度不夠端正,總有股譏诮輕浮的感覺在。

念到“崔溥回國後,以漢文寫成《漂海錄》呈獻國王”時,高瞻遠自己都停了下來:“這位崔先生還會寫漢字?”

“他是李氏朝鮮王朝的臣子,李朝對明稱臣,推崇儒學,上層官員就沒有不認識漢字的。”慎知還慢吞吞解釋道。

尋思見有人掏了手機來拍亭子,趕緊走出亭子——這個洲渚實在是小,亭子之外又種滿了花草,僅有的那點地方幾乎都被站滿了。

她讓了又讓,終于挨着慎知還的肩膀退到了石闆橋上。

擦肩而過那瞬間,她似乎聞到了淡淡的煙味。

慎知還這樣的人,居然也會抽煙?

尋思詫異地看向他,慎知還半垂着眼皮,沒什麼表情地看着橋下半開的睡蓮。

崔溥亭不遠就是修建于乾隆年間的觀音堂,但大殿沒能保存下來,僅剩的北翼樓和北廂房也都成了民宅。

除了霍樹聲,就沒幾個感興趣的。

逛完剩餘的幾處明清建築後,便有人提議自西城門這裡重新登上城牆,将剩下的那段城垣走完——正好回到東城門,驅車返回。

下午天氣炎熱,像他們這樣頂着大太陽的普通遊客畢竟少了。

他們登上城牆好半天,才遇到個帶着黃狗遛彎的村民。

臨近南門,解說妹子又把麥克風給别了上去。

尋思敏銳地四下找了一圈,終于在南門城牆上看到了個石頭做的……她盯着看了半天,隐約是個石頭老鼠?

“我們面前看到的,就是我們桃江城的鎮城之寶——石貓!”

尋思跟着衆人“噢”了一聲,默默地把“老鼠”兩個字咽了下去。

“桃江城南面山腰有個巨石,恰好西面的芙蓉山餘脈尖細貼地,遠遠看去,就像一隻巨大的老鼠,被稱之為鼠山。傳言當年桃江城建城時,建城的先人就鑿刻了這隻石貓,日夜鎮守南門,鎮壓這隻大老鼠。”

尋思想起自己剛才在路邊草叢看到的老鼠,看這隻畫風粗犷的“鎮城之寶貓”,就怎麼也尊敬不起來。

女孩又介紹說還有一隻雕刻的石龜,鑲嵌在南門甕城城石之間,問大家要不要下去看看。

尋思跟着人流往下台階下走,慎知還卻一直站着在石貓旁沒動。

高瞻遠挨着他站着,遞了根煙過去。

黑皮小哥見他們不走,開口問:“慎館、高老師,你們不去?”

“縮頭烏龜有什麼好看的,”高瞻遠打火點煙,“我們還是陪招财貓再待一會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