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隻道天海藍 > 第60章 第 60 章

第60章 第 60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大魏立國一百餘載,從未出過如此窮兇極惡之事!”

“必須查明,給百姓一個交代,否則民心動蕩,恐危及我大魏社稷!”

......

承乾殿,禦台下兩排绯袍官員相對而立,衆人面上盡皆肅然,甚而是激憤之狀。

五月初六,城北暴亂,死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傷四百一十二人。

這是跪在正中的穆之恒呈報的數目。

“建國以來,朔京一直太平無事,人皆各有所事,李大人所說查明可有何憑依線索,否則該如何查明?何人會犯下此等天理不容的罪孽?”

“是否一直太平無事,聖上在上,臣尚且不敢妄言,都禦史大人又有何憑依?”

“是啊,城北不是一直傳有邪祟…..”

“通政使大人慎言!清明之世,此等擾亂民心的異端邪說斷不可信。”

“可不是這般,如何說得……”

“是否太平,想來還是執掌城北守衛的穆侯爺最為清楚。”

衛肇憲一句話将衆人的目光再次引回到僵直地跪在他們中間的人。

曆經一日一夜,暴亂得以鎮壓徹底,穆之恒進宮複命,魏章帝同時傳召了内閣與六部九卿合議商讨,大殿上衆人議論紛纭,而這個最該有說辭的人卻在上報完實情後再未置一詞。

他還穿着昨日沾上别人血迹的軟甲,低頭垂眼的模樣靜得同昨日站在火堆前一樣,那時火光映紅了他整個人,連同蒼穹。

裴瑾就站在他身旁,沖天的熱浪幾乎令她窒息。

就和此刻一樣。

“聽聞侯爺連夜将所有屍體運至城外焚化,不知侯爺此舉何意?當務之急正是查明真相,侯爺卻私自将物證銷毀,實在難以不令人生疑,莫不是毀屍滅……”

“他們不是物證。”

大殿靜了一瞬,随即衆人反應過來,跪在地上的人方才确實說話了。

不過那聲音帶着沙啞的沉悶,有些動辄耳聾眼花之人都未聽清說了什麼,方才提出疑問的大理寺卿便是其中之一,他面目一凝:“侯爺若有辯詞該當悉力禀明,緣何這般語焉不詳?”

僵直的背影終于動了一下,卻有一聲搶先道:“李大人所言,恕下官不能認同。”

背影微微一頓,随即後轉向聲來處投去一眼。

衆人的目光也急轉而去,方見說話之人乃是那位例外之人。

所謂例外之人,便是本并無資格參與此次會議的人——僅位列刑部左侍郎的裴瑾。

本該安分守常的裴瑾似不見各方眼色,繼續道:“衆所周知,若一處堆疊大量屍體極易引發瘟疫,此乃大災之地所以易出疫病之理,侯爺在外征戰,此番場面隻多不少,用火葬之法處理遇難民衆想來是出于此種考量,城北經此一事已元氣大傷,若再生瘟疫,隻怕,整個朔京都難逃一劫。”

她插言在先,又以“不能認同”、“衆所周知”開場,是對九卿之一的大理寺卿極大的冒犯,但她隻以一身漠然站在最末尾、衆人的視線中,不退亦不動。

“況且,一千餘民皆乃大魏、天子子民,如今死于非命,李大人隻道其為物證,是否太過殘忍。”

大理寺卿李豫聞言面色瞬間從不虞轉為驚震,這話若說下去,或可演變為他罔顧百姓、為官不仁,其心險惡,他當即轉身朝上:“陛下,臣實是查案心切!此時關系重大,須得查明,給百姓一個交代啊!”

魏章帝自商讨伊始便單手撐在扶手上扶着額頭,隻在裴瑾方才出言不遜時動了動,此時見衆人終于停下議論紛纭轉向他,他便直起身,開口道:“皇城根下出此巨禍,朕至痛在心,如今也唯有查明真相讓兇犯伏誅,方能稍緩民憤,以慰亡靈,兩位愛卿所言都在理,李愛卿更是切中要害。”

聽聞上首未傳來怪罪,更有偏向自己的意思,李豫當即大受鼓舞:“陛下,依臣之見,尋常百姓鬥毆生事絕不至于引出大亂,這必是幕後有隐情或是……有人有意縱之!究其根源,穆侯爺的嫌疑實在難以洗脫,在嫌疑未清之前,臣鬥膽建言,應即刻令定西侯待罪獄中。”

李豫其人,性耿且直,他有此說或許真是出于查案心切,但往往最是此種耿直之人最能掀風煽火。

此時,前列的衛肇憲突然出聲表示附議,在其後,又先後有兩三人出聲附和。

這與其說這是商讨會,不如說是穆之恒的征讨會。

裴瑾掩在長袖中蜷起的手顫了顫,正要再次發言,忽而聽一聲輕嗤:“李大人當真是謹守本分,隻知查案,但可知若侯爺入獄,何人來主持城北安防,李大人麼?若再生暴亂,李大人能保準帶頭在前,一日内穩下局面麼?”

這聲音和語氣早已耳熟能詳,李豫未動便道:“從未聽過離了一人,事情便難以為繼的道理,更不用說覃大人身為兵部尚書,手下難道無一人可替用?”

這稱呼出來,衆人才發覺一直感到的些許異樣來自哪裡——那平日裡最是心直口快的覃茂山覃尚書先前竟是一直不曾開口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