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朝霞選好鞋面,又去熬漿糊粘鞋面,她年少時跟她娘學過做鞋,這些年在宮裡做得少,起初有些手生,慢慢做得越來越熟練。
且說她糊了一下午的鞋面,日頭漸漸西斜,梁素落衙回家,萬朝霞見他回來了,把還沒做好的鞋面收回針線筐裡,說道,“梁大哥回來了,我這就叫胖嬸兒來做飯。”
因他要去同窗家借住,晚飯吃得太遲,恐怕打攪人家,因此這兩日家裡的晚飯就比往常要早,萬朝霞出門到胡同裡喊胖嬸兒,回來時她見梁素在幫忙收撿晾曬的鞋底兒,說道,“那幾雙小的留起來,我送給胖嬸兒家。”
梁素按照萬朝霞的意思,把送給胖嬸兒的鞋底兒單撿出來,用麻繩捆好放到凳子上,等胖嬸兒過來做飯時讓她帶回家。
另一邊,睡醒的萬順找着呵欠出門溜達一圈兒,買回幾個大燒餅,還端了好一大碗糖水,據說他路過金豔芳的糖水鋪,她沒賣完送給他吃的。
不一會兒,胖嬸兒來了,萬朝霞讓她不用忙活,隻把萬順帶回來的醬牛肉切好裝盤,用香油拌了一碟蘿蔔幹,一碗黃豆醬,就算是頂好的一頓晚飯。
胖嬸兒樂得如此,她高高興興的拿着萬朝霞送的鞋底兒回家,過了片刻,胖嬸兒的孫女兒嬌娘送來一碗油渣白菜給萬家添菜。
天還亮堂,萬順從屋裡搬來小方桌,一家人打算在小院兒裡吃飯,誰知剛坐下,就聽到拍門聲,老馬叔去開門,過來的是金豔芳,她身後跟着一個婦人,那婦人身材矮小,眉眼低垂,看着唯唯諾諾的樣子。
金豔芳帶着小婦人進來後,笑道,“呀,你們在吃晚飯呀。”
萬朝霞起身從屋裡搬來凳子給她們坐,又要去倒茶,金豔芳喊住她,“大姑娘不必忙,我們不渴。”
萬順剛從金豔芳的糖水鋪回來,見她帶着人過來了,便問道,“這不早不晚的,你過來是有啥事呀。”
金豔芳指着她身後的小婦人說道,“這是蘭珍家的,大姑娘白日說要裁衣裳,我想着你們這會兒都在家,就帶她來看看。”
萬朝霞聽說她的來意,便進屋把買回來的衣料拿給蘭珍家的看,家裡還有從前别人送的布匹,都是鴉青,靛藍,月白等色,就用來給她爹和梁素做衣袍。
蘭珍家的進門後,話也不多說一句,顯得很局促,這會兒見萬朝霞拿來衣料,方才接手,又道,“這都是極好的料子,做起來頗費時呢,你們可急着要穿?”
“我的不急,縱然是晚些日子也不打緊,先緊着我爹他們的裁。”萬朝霞說罷,轉頭對萬順和梁素說道,“家裡還有幾塊好布料,我想着再過倆月就要入夏,索性給每人都裁一身新衣裳。”
萬順心裡高興,他道,“都聽你的。”
蘭珍家的見都說定了,就拿出随身帶的皮尺,給萬家的幾人依次量好尺寸,萬朝霞見她量完之後,一句話也不說,就開始細數萬朝霞交給她的布料,還頗有些擔心她不記得,到時裁的衣裳不合身。
金豔芳似乎看出她的疑惑,說道,“大姑娘放心吧,蘭珍家的做事靠譜,包管做得你滿意。”
聽到金豔芳誇贊,蘭珍家的也隻是笑了笑,并沒有接話,她麻利的把衣料用包袱包好,問道,“你們想做什麼樣式兒的呢?”
萬朝霞對這些也不大懂,她又問她爹和梁素,他倆也隻讓她看着裁剪,蘭珍家的給他們幾個介紹了時下流行的幾款樣式,萬家人自無不可。
說完衣衫的款式,蘭珍家的告訴她,每件衣衫的工錢十五文錢,她家做得多,蘭珍家的抹去零頭,隻是做衣衫剩餘的布頭,按例卻是要歸蘭珍家的。
此前,萬朝霞已問過,在裁縫鋪做衣裳,少說也得三十文的工錢,一般小門小戶的人家,但凡手上活計過得去的都是自己動手,她日常在宮裡當差,做不來這活計,蘭珍家的手藝好,工錢便宜,萬朝霞哪有不肯的。
諸事說定,天色漸晚,原本金豔芳還在和萬順說話,那蘭珍家的不停的催着要回家,金豔芳便和她一起回去了。
送走金豔芳和蘭珍家的,老馬叔關上院門,萬順嘀咕一句,“這蘭家媳婦,這麼急着要走,咱家還能吃了她?”
萬朝霞才聽胖嬸兒說過她家的八卦,回道,“人家上頭還有婆婆管着呢,咱們也多理解她吧。”
萬順輕哼一聲,圍着小方桌坐下用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