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好茶葉蛋,盧曉曉便開始準備明日到宋府要做的吃食,既想要老太太吃得滿意,那就得讓她吃得舒坦。
老太太胃口不好,多是因為年紀大了,腸胃不好了,也有天氣的原因,這幾日秋意正甚,早晚越發的涼了。
知道了原因,那便好辦了。腸胃不好,就做清淡的、好克化的,天氣涼了,那就做熱氣騰騰的。老太太還喜歡吃螃蟹,螃蟹性涼不宜多食,吃些蝦貝應也不錯。
盧曉曉決定明日做頓粥底火鍋,秋冬喝粥最是養胃,以濃稠雪白的毋米粥為湯底,依次涮入海鮮、肉類、蔬菜,又鮮又嫩。
何為毋米?即為無米。毋米粥有米不見米,看是一鍋晶瑩潔白、米香四溢的清粥,吃起來卻不見米粒。
盧曉曉将明日配火鍋的涮菜列成單子,拿到了宋府,一起拿去的還有一包噴香的茶葉蛋。
然後與宋管事一起,就宋老太太的喜好改了涮菜單子,商定好明日到府上的時間,又跟宋管事說了鍋具和爐具的要求。
這一番讨論下來,把宋管事都說餓了,回去後,吃了好幾顆茶葉蛋。
盧曉曉回到鋪子,鋪子裡隻剩三兩個客人,盧二郎把晚食做好了。
不得不說,盧二郎是有天賦的。不過十幾日工夫,做起吃食也像模像樣了,比做了十幾年飯菜的盧二娘子都強。
這是趙杏花入門後,第一次全家人一道吃飯。連着忙了兩天,大家終于能松快地坐下來吃頓飯了。
“杏花,今早匆忙,給你再正式介紹下家裡的人,曉曉和二郎往日都在鋪子裡,你是熟悉的,三郎如今在鎮上的學堂讀書,你見得不多。”盧二娘子說道。
幾兄妹紛紛叫嫂子,趙杏花依次跟幾人打了招呼,又笑道,“弟弟妹妹們都這樣有本事,能當你們嫂子,真是我的福氣了。”
“嫂子這樣漂亮能幹是我哥的福氣。”盧曉曉打趣道。
“飯菜該涼了,快吃飯吧。”盧大郎轉移話題道,嘴角卻止不住地向上揚。
“來來來,邊吃邊說,今兒二郎做的飯菜,咱都好好嘗嘗,做好了往後就是咱鋪子的大廚了。”盧二娘子招呼道。
“嫂子,快嘗嘗我二哥的手藝,他剛剛在竈房可得意了,說做的這酸菜魚比起我做的是半點不差。你快來評一下。”
“我吃着都覺得好吃的很,你們都是有天份的,不像我,做菜就隻會水煮。”趙杏花腼腆地笑道。
“你看看,我就說我做得好吧,嫂子都說好。”盧二郎沖盧曉曉揚了揚頭,得意道。
“你嫂子跟你客氣呢,叫我說你還得多努力。”盧二娘子笑道。
“我也覺得比姐姐還差不少呢,二哥再加把勁,往後咱家鋪子可就靠你這個大師傅了。”盧三郎一本正經地鼓勵。
“看看吧,都說你不如我呢!”
趙杏花見幾人說說笑笑的樣子,愣了愣神,她知道盧家疼女兒,往日裡也見過盧曉曉在鋪子裡做主拿事的樣子,可如今才真切地感受到盧曉曉在家有多受寵。
“我看二郎離曉曉也還遠着呢。”盧大郎也附和道,然後很順其自然地給趙杏花夾了菜。
趙杏花回了神,下意識地看了看盧大郎,然後不由地笑了,真好,以後她也有人寵了。
第二天,天未亮,盧曉曉便起身了,開始準備做毋米粥用的米,選粘糯清香的新米,淘洗幹淨,瀝幹水分,放入石臼中輕擂,将米粒碎成幾瓣,加入少量菜油和鹽拌勻後,裝入罐中。
然後便去了宋府,宋管家提前交待了看角門的婆子,盧曉曉扣了門,很快就有人将她帶了進去,還是先前的小廚房,盧曉曉走了兩回,已經識得路了。
到了廚房,盧曉曉先是将瓦罐中腌制過的米碎倒入大瓦煲中,加入清水和大骨熬制的高湯,大火熬上兩個時辰,直到大米軟爛,水米交融。
熬粥的時候,盧曉曉便開始處理涮菜的食材,海鮮有基圍蝦、生蚝、貝殼,肉類有鲈魚、豬肉、一小塊鮮牛肉,蔬菜有芹菜、白菘、蘿蔔,還有一小捧山菇。
盧曉曉先将豬肉剁成肉餡,然後芹菜切段,加入肉餡中剁勻,再用筷子順時間攪拌肉餡上勁,又用手反複摔打肉餡,直至粘稠,團成小球,做成芹菜豬肉丸。
接着處理牛肉,宋府準備的牛肉看起來肉質鮮嫩,适合直接涮着吃,盧曉曉順着機理将牛肉切成片,再加入醬油、味精、油,腌制入味。
然後又将鲈魚片成片,蘿蔔滾刀切成塊,白菘切成絲,山菇洗淨。
最後處理海鮮,先将基圍蝦去頭去殼去蝦線,然後将貝殼、生蚝撬開,把肉取出,用面粉清洗幹淨。
把涮菜都處理好,粥也快熬好了,打開蓋子,隻見粥水沸騰着一層層往外翻,宛如一朵盛開的牡丹花,從花心舀起一勺粥水,濃稠雪白,不見米粒。然後将粥倒入篩子中,篩去米粒,隻剩粥水,這毋米粥才算熬制好了。
粥熬好了,菜備好了,也到了午食的時候。宋管事叫了幾個丫鬟、婆子,将準備好的食材端到了宋老太太的院子。除了食材,還有一鍋毋米粥、一口爐子、一張中間有孔的桌子。
往來的仆人們看見了,都好奇的探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