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完菜,眼見到了吃晚食的時間,杜家二房娘子便去做飯了,今日簡單,隻需把飯煮上,再煮碗青菜便好。
裡正娘子讓盧大娘子和盧曉曉都撿兩碗菜回家吃,盧曉曉撿了幾塊鹽水鴨,盧大娘子撿了一碗酸菜魚,又夾了幾塊紅燒肉,便各自家去了。
一出門,晚風吹得盧曉曉一個冷顫,汗濕的衣服貼在身上隻叫人覺得涼飕飕的。
到了家,盧二娘子已經做好了晚食,再加上盧曉曉帶回來的鹽水鴨,一家人也吃得很是豐富。盧曉曉給衆人說了試菜如何順利的事。
吃過飯,略微歇息了一番,盧曉曉又要準備第二天的紅燒肉,這一天忙下來,猶如陀螺一般,不得停歇,盧曉曉隻歎這掙錢可真是累呀。
好不容易忙完,就拿出了今天的錢袋,一家人将今日掙的錢點出來,這一日隻賣了肉夾馍,掙得少,掙了不到兩百文錢。
盧二郎頗有些失望,道,“若是天天有幹鍋兔賣就好了,今兒可多人問了。”
“大多數的人怕是都跟鎮上的胡老四一般隻是問問,這真正有心買的就隻是那宋家的小哥了。”盧曉曉也有些沮喪,覺得忙碌了一天隻掙了這麼些錢。
她今日仔細觀察了一番,買肉夾馍的人裡,能花百文買道吃食的不多,若是真要花這錢,也更願意去鎮上的酒樓,雖說未必有她做的好吃,可有面子呀。
“這每日有個兩百文的進賬已是很好了,鎮上打一日的零工最多能掙到五十文。”盧大貴說道。
“咱這攤子,必須要做出名氣,才能有更多舍得花錢的顧客過來。”盧曉曉說道,她并不想因為經營的是個攤子,就隻賣些平價吃食,若是能做成遠近聞名的小吃攤,找準市場,也不是不能多賣些價高的吃食。
“若是裡正家的席面,大家吃好了,少不得要給咱家的肉夾馍加幾分名氣。”盧三郎道。
“是這麼個理,這買東西都想買那名氣大的,買的人多的,便是貴上幾分,也是能接受的。”盧大貴肯定道。
“隻是那日我要去做菜,顧不上攤子了,得娘支應一天。我已經跟伯娘說過了,做席那邊就讓伯娘和春芬姐幫手。”這生意不能斷。
“這不礙事,娘提前幾日跟你去攤子上熟悉熟悉,到時候就叫你爹去買肉。你要的幌子,今日也繡出來了,娘這會去拿過來。”要想做出名氣,那必是得先有個名兒的。
盧曉曉沒想到盧二娘子能這樣快繡出來,這可太好了,趕明兒起,大家來買肉夾馍的時候,都會見着這盧記的幌子了。
盧二娘子選了塊黃色的布,用紅色的線繡着盧記肉夾馍幾個碗口大的字,很是顯眼。字是照着盧三郎寫的字樣繡的,盧三郎小小年齡,寫的字已頗顯大氣。
見到幌子,大家對未來暢想起來,盧三郎見大家為了掙錢都那樣努力,就他一人幫不上什麼忙,越發覺得自己該更努力的讀書,早日考取功名。
次日一早,兄妹倆便早早的去鎮上擺攤了,盧三郎也比往日早了一刻起床溫書。
到了鎮上,大黃幌子支了出來,盧家肉夾馍的攤子頓時在整條街上亮眼起來,盧二娘子還在幌子上繡了個肉夾馍的圖樣,往來的行人不免多看兩眼。
揉面、做餅、賣馍,忙碌了一上午,許是幌子吸引人,今日未到午時就賣光了。盧曉曉觀察了一番,有好幾個老客是買肉回去做菜吃的,尋思明日可以加上一斤肉了。
到了家,盧二娘子說盧懷德來過了,給送了三隻兔子,又說盧二伯家這幾日要給田裡的稻子通水、施肥,還要把綠豆種上,不得閑進山了。這莊稼人掙錢也不能忘了田裡的地。
盧曉曉算了算,這兔子今日做一隻,初七那日做一隻,剩下一隻,隻看有沒有人來定,也是夠用了。
盧二娘子又說盧二伯從山裡抱出了一窩小兔子,正讓春芬、春芳養着,若是養成了,以後便不用進山打兔子了。
如果在家便能有穩定的收入,誰又願意進山去冒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