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食,盧二娘子和盧曉曉一起收拾好竈房,便回屋了。
盧曉曉舀了一碗面出來,準備明早的吃食,她想好了,吃食生意就賣肉夾馍。
這樣一來,紅燒肉既可以夾在馍裡當主食吃,又可以單賣出去做菜吃,要是有爐子,馍還能現吃現做,吃熱乎的就更美味了。
古代沒有酵母粉,盧曉曉決定用老面發酵,提前一天和好一團面,充分發酵後,作為和面時的面種。
把面粉倒在面闆上,中間扒出一個凹塘,将涼開水徐徐倒進去,用筷子慢慢攪動,水吸收後,用手反複搓拌面,使面粉變成許許多多的小面片,而後再繼續加水,用手攪拌,小面片成了團團的疙瘩狀小面團,再用手蘸些水灑在小面團上,繼續揉搓,直到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
盧曉曉把揉好的面團用碗裝着,放到廚櫃裡。又接了盆溫水回屋擦了擦身,換了身幹淨的衣服,便到院子裡歇涼。
傍晚的院子,微風吹過,拂去了一天的燥熱和疲憊,一家人坐在院子裡,盧大郎和幾個弟弟妹妹說着在鎮上的見聞。
“三叔、三嬸,我來送碗了,我娘讓我拿隻兔子過來,曉曉今日做的肉可太好吃了,爺爺吃了一大碗米飯!”二伯家的大堂哥抓着一隻約摸三斤重的野兔。
“懷德來啦,今兒又跟你爹進山打獵了?自家留着吃就行了,多的拿去換錢使,别老拿過來了。”盧大貴道。
盧大貴打獵的本領不如哥哥,又常年忙于照顧家裡的田地,打獵的本領就荒廢了,盧家三兄弟早年跟着杜秀才讀書,下地的時間不多。
倒是盧大貴一家,田地不多,兩個兒子又繼承了他的打獵天賦,三人經常進山打些兔子、野雞的小動物,一部分留自家吃,另一部分就拿去鎮上的酒店換銀錢,日子也過得不錯。
“今兒獵了好幾隻呢,曉曉手藝這麼好,要是做好了再給我們分一碗嘗嘗。”盧懷德不好意思道,這是弟弟妹妹特地囑咐他的。
“那是必然的,明兒等春芬、春芳過來,就順帶拿回去。”盧二娘子接道。
“嬸,給我們嘗個味就行,可别多了,沒啥事我就回去了。”說罷,把兔子遞給盧二郎,和幾個堂弟妹打了招呼就回去了。
“曉曉,這兔子怎麼處理?”盧二郎已經迫不及待吃盧曉曉做的兔肉了。
“二哥,先養着吧,明兒吃過早食再弄。”
大家又坐了一會,就各自回屋歇息了。
主屋裡,盧大貴夫妻倆說着做生意的事,“惠娘,你說這賣吃食的事能成嗎?”
“我是希望這事能成,三郎已經考取了童生,這以後學的跟之前的就不一樣了,小杜秀才說等鄉試過後,三郎的束脩需漲一些。”
“都是我沒能力叫你們過上好日子。”盧大貴感歎道。
“哪有的事,日子不都是這麼過,地裡的活全賴你照應,收的糧食還比别家多,如今大郎去書肆當上活計,也算是有了出路,曉曉手藝好,老二機靈,若是生意能成,咱家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盧二娘子說道。
“對,咱得對孩子有信心,做吃食估計需要個爐子,趕明兒我就去那賃物行看看。”
說完,兩人才歇下。
次日,盧曉曉早早起來和面,舀了一盆的面粉,加水揉搓成疙瘩狀的小面團,把發酵好的老面掰成幾塊,加到新揉的面裡,充分揉搓,直到老面與新面完全融合,搓成一個光滑的大面團,又放到盆裡醒上半個時辰。
再繞去屋後淋了菜,摘了把鮮翠欲滴的小芹菜和幾顆生菜,回到竈房,開始做肉夾馍的面餅。
把醒好的面團揉光滑,揪成一個個小劑子,再搓成兩邊細中間粗的長條,将長條卷成個圓餅狀,壓扁。
在鍋裡抹上點油,把做好的面餅放到鍋中,待一面微微發黃,就翻到另一面,直到面餅蓬松,兩面微微帶金黃色,就起鍋。
把烙好的面餅碼在簸箕上,蓋上面巾,保持面餅的溫度,将留着的五花肉用鍋熱了熱,再熬上一鍋小米粥,又把摘回來的芹菜和生菜洗淨,用熱水将芹菜略微焯一焯,焯水時加點鹽,保持菜鮮脆的口感。
将五花肉與菜剁碎,面餅從中間切開,把剁碎的肉塞到切開的餅皮裡,做了十個巴掌大的肉夾馍,一半塞的是芹菜五花肉,另一半塞的是生菜五花肉。不一會兒,粥也熬好了。
揀了不同口味的肉夾馍,又盛了碗粥給盧三郎送去。回家後,爹和哥哥們也從地裡回來了,盧曉曉把肉夾馍和粥端了出來。
肉剩得不多,隻做出了十個肉夾馍,她和盧二娘子的胃口小些,将兩個肉夾馍對半分了分,這樣兩個口味都能吃到了。
盧大郎拿起個肉夾馍,這馍跟鎮上的燒餅差不多大,看着松脆焦黃,條紋清晰,聞起來濃郁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