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剿殺方臘義軍的戰鬥中,韓世忠勇猛異常,且善用計謀,以寡擊衆,設伏兵用弓弩擊潰數量衆多的義軍,人送綽号“萬人敵”。
在最後一戰中,韓世忠窮追方臘殘軍至其老巢睦州清溪峒,在當地百姓的指引下尋得捷徑,涉險數十裡,出其不意直搗義軍大營,他身先士卒,擊殺數十人,格鬥中生擒方臘,正是在此戰結束後途經京口時遇到了梁紅玉。
雖然童貫将他的功勞給了他的心腹,但後來有人将此事告知了趙佶,他因此戰績擢升為承節郎,再也沒有人敢小瞧他,而是尊稱他為韓将軍。
那一年 ,他二十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他回家正欲将這個好消息告訴父母還有白氏。
正當他興緻沖沖地沖進房門時,卻看見慘烈的一幕:父母和白氏都倒在血泊中,幾個赤紅血腥的大字直沖眼簾,“你殺我們大王,我便殺你父母、妻子。”
他頓覺天昏暗,一股血腥湧上心頭,便暈了過去。
他從悲痛中蘇醒過來之後,便将父母、白氏葬在了阿狗的旁邊。
白氏因他而死,他曾經發誓,此生不再娶妻。
而如今誓言猶在,他卻對别的女子動了心,這種感覺讓他覺得愧對白氏。如今大宋正經曆風雨飄搖,好男兒志在四方,豈能陷入小情小愛,這種莫名的情感隻會影響他的心智,應該及時掐滅。
想到此,韓世忠下定決心,應盡早離開京口。
二人從漁船上下來之後,便換上了便裝來到了醉心樓,嚴媽媽知道韓世忠已經升了承節郎,心裡暗喜,便也沒有數落梁紅玉。
梁紅玉又處理了一下韓世忠的傷口,邊上藥邊歎氣道:“想不到童貫這麼奸詐狡猾,經過這次刺殺後,已經打草驚蛇,以後想要再刺殺他恐怕就難了。”
韓世忠寬慰道:“童貫這次吃了敗仗,折損了大宋十萬精兵,想必官家以後便不會再重用他,我們有的是機會殺他。”
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未過多久,童貫的官職不降反升。
趙佶之前派使臣趙良嗣帶書信給金國,如果金國答應歸還幽雲十六州(實際上隻是燕京六州),宋廷就會把以前每年給遼國的歲币轉交給金國。
趙佶堅信,隻要金人答應,再花費一點歲币,就能完成唐末以來多少人都完不成的夢想,他将超越太祖趙匡胤,成為名垂青史的一代帝王。
趙良嗣來到宋遼邊界之後,沒想到金軍不到半天就攻破了遼國的都城上京,這速度簡直摧枯拉朽。遼國的上京規模雖不如開封,但也固若金湯,即便這樣,在金軍的強大攻勢下居然也挨不過一天。
他本來是過來跟金人談判,準備共同出兵攻打遼國,然後順勢拿回幽雲十六州,可現在這種情形,,遼國一旦滅亡,大宋面對如此強勢的金國還真不一定能拿回幽雲十六州,就算拿回去了,以後又能不能受得住呢?遼國也算是軍事強國,在新興起的金國面前都如此不堪一擊,而大宋朝中整日不幹正事,各地民怨沸騰,難道要用空虛的禮儀、藝術、修仙去抵抗金國嗎?恐怕遼國的今天就是大宋的明天。
但是本着人臣的本分,被金國的戰鬥力吓得不輕的趙良嗣還是将趙佶的親筆信交給金國的皇帝完顔阿骨打。
最後宋金達成協議,宋金一起出兵,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遼國,宋将之前給遼國的歲币轉送給金國,并給金國一定的糧草補給,戰後,幽雲十六州交給大宋,雙方不許招納判降,如果有一方不遵守,則定下的盟約條約不再兌現。
宣和四年正月,金軍攻破大遼中京大定府,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北逃。
而由童貫率領的大宋十五萬兵力卻敗給了遼國的區區兩萬人,趙佶沒有降罪于童貫,卻隻罰俸一年,這才有了梁紅玉和韓世忠共同刺殺童貫那一幕。
一直在旁觀戰的完顔阿骨見宋軍如次不堪一擊,決定親自上陣。
宣和四年十二月,完顔阿骨打親征燕京,遼帝耶律淳已死,攝政王又北逃,虞仲文等漢臣開城投降金國。
眼見金國占領了燕京,趙佶又坐不住了,便派趙良嗣再次出使金國,跟金國洽談歸還幽雲十六州之事。
面對如此無能的大宋,金國不斷提出苛刻條件,趙佶也一一答應。
一.金國将幽雲之地交給大宋管轄治理,而其他諸如奚、契丹、渤海等非漢族的人口和财産全部歸金國所有。
二.大宋要向金國每年交付一百萬幽雲之地上産生的租稅。
三.大宋給金國一次性支付十萬兩的歲币。
四.大宋給金國二十萬旦糧食。
金國幾乎榨幹了大宋,終于将幽雲之地(實際上是燕京六州)“還”給了大宋,在交割之前,燕京的涿州、易州、檀州、順舟、景州、薊州等地的職官、富民、金帛被劫掠一空,大宋拿到的隻是被掃蕩得幹幹淨淨的空城。
趙佶感慨萬分,他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土地,恢複了中原故土,終于做到了先祖趙匡胤都無法做到的事情,終于達成了足以名留史冊的千秋功業!雖然苟延殘喘,雖然卑躬屈膝,能收複幽雲之地已經足夠了。
派去接收幽雲之地的童貫、蔡攸率領宋軍進入燕京城之後,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城中蕭索,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盡管如此,趙佶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對本次出征伐遼國,收複幽雲的有功人員進行大肆封賞,蔡攸封為少師,趙良嗣封為延康殿學士,最大的一份功勞則賞賜給了童貫。
童貫先後被加封為徐國公、豫國公,後來又于宣和七年被封為廣陽郡王。
大宋自立國以來一百六十多年,以宦官身份封王的僅此一例,童貫達到了真正的人生巅峰。
梁紅玉收到了自汴京秋鳳的來信之後,大為震怒,她拍了一下旁邊的案幾,案幾上的茶盞紛紛滾落在地,發出乒乒乓乓的響聲。
錦繡見狀,連忙跑過來彎腰撿起了掉落在地的杯盞,道:“姑娘,何故生這麼大的氣?”
“簡直是聞所為聞,吃了敗仗,損失了十萬大宋将士的童貫不但沒有降職,反而封了王,大宋的官家竟糊塗至此,一個宦官竟封了……”錦繡聞言,吓得連忙用手捂住了梁紅玉的嘴,那個“王”字還是從錦繡的指縫間漏出。
錦繡見梁紅玉此刻的情緒稍微平複了下來,便溫言勸慰道:“姑娘,當心禍從口出。”
梁紅玉頹喪地坐到了凳子上,一滴豆大的淚珠奪眶而出,滾落在地上。
她努力了這麼久,連仇人的一根頭發絲都沒有損傷,卻眼見着仇人越來越強大,自己在他面前猶如蚍蜉撼大樹。一股蒼白的無力感漸漸湧上心頭,滅門之仇何時才能得報。
這時,卻見錦繡遞過來一封信,“姑娘,韓将軍的來信。”
梁紅玉打開信件,信件的内容和秋鳳所說并無二緻,可當她讀到最後一句時,瞳孔突然放大,臉上的愁容也漸漸淡去,竟生出了一絲笑容。
錦繡見狀,将信件從梁紅玉手中抽走,信中的最後一句說道:“我知姑娘讀此信之後肯定難平心中的憤恨,但請姑娘仔細想,大宋曆代皇帝最忌諱的是什麼?當然是武将手中的權力太大,童貫雖是一名宦官,卻也是一名武将,武将封王,這是大宋自成立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因此據我斷定,童貫的死期不遠了。”
錦繡讀信之後也附和道:“姑娘,我覺得韓将軍所言甚是有理,一個武将的權力達到了頂峰,便會被官家忌憚。”
梁紅玉聞言,内心不禁納罕:錦繡這丫頭一天到晚就隻知道吃,沒想到竟有如此見地,于是笑道:“沒想到你個小丫頭懂得還挺多的。”
錦繡自豪的說道:“那是,誰讓我跟的是姑娘呢。”
梁紅玉心中暗許:希望如韓将軍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