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抛開這些官場上的彎彎繞繞,京城中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相公去世,也絕不可能悄無聲息。
雖然蕭家不缺錢财,但蕭凱的葬事卻由官給,并賜東園秘器。蕭凱生前的官位已經夠高了,死後再加官侍中,而且皇帝還親自定了谥号,足以見天家的重視。
總之,排場必然是要做足的。
謝宜瑤也親自到場吊唁,這還是她開府後首次以吳郡公主的新身份出現在公共場合。
蕭弦還年輕,雖然父親去世了,他必然要丁艱去職的,這是孝道。但看這樣的君恩聖寵,哪怕隻是看在蕭凱的面子上,等期滿起複,仕途定然又是一片光明。
蕭弦現在幾乎可以算是他們家的獨根孤種了,但越是這樣,謝況就越是敢用他。因此蕭凱的死對于蕭家人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
蘭陵蕭氏作為最早南渡的一批士族,在南方還是圈到了一些地和人的,祖上往上數個五六輩,也是出過家國柱梁級别的重臣的。
這些北方僑居而來的家族們在南方站穩腳跟并不容易,興盛更非一朝一夕所能達成,但衰敗卻在一兩代内就可能降臨。
蕭家在前代權勢鬥争中受到嚴重的打擊,現在就算有蕭弦有通天的本事,也不能讓蕭家回到如日中天的光景了。他本人的仕途自然光明,但蕭家卻是越來越像個空殼,隻能憑着舊日的榮耀安身立命。
這并非是蕭家無能,而是這些世家大族早就到了該退場的時候,他們是打頭陣的那個罷了。不光謝況,前頭幾代皇帝,但凡有點見識和野心,也都是這麼想、這麼做的。
舊的勢力漸漸退場,就會有新的勢力加入。
謝宜瑤再一次檢查着府上官員的名單,其中不乏士族子弟,可這些清貴子弟有的是門路,謝宜瑤雖然不會忘了和他們結交,但相比之下,更留心那些出身普通的人。
黃玄是府僚中出身最低微的,雖然這幾年間,他的才名早傳遍了京城,但要不是有謝宜瑤的格外恩典,他若是要做官,起步肯定會是更卑微且勞累的職位。
還有這個叫鄧揚的,作為當今太學中為數不多的寒人,被謝況看中,選進了公主府做錄事。
他雖然明面上寫着說是南陽鄧氏,鄧禹之後,可隻要細細一推敲,就知道這是硬搭上的關系,不是真的。當然,還是比不上真的篡改了戶籍而跻身士族行列的人。
這些出身寒微的人,身上都得有一兩個特長,才能夠被選進來的。但要說什麼王佐之才,她這小小的公主府中是萬萬沒有的,否則早就被謝況挑揀去了。
謝宜瑤也沒抱那麼大的願想,她這重活的一生,能遇到個沈蘊芳,能讓自己更容易地度過起步階段,已經是天上掉餡餅啦。
她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發揮各自所長,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就已經可以知足了。
……
凡事有利就有弊,雖說有了府屬後,和外人結交能更方便,但也意味着會有更多眼睛盯着謝宜瑤。
因此謝宜瑤仍選擇在宅第中處理秘密事宜。
“俞娘子上個月底跟着她兄長進了宮,”謝宜瑤支頤,“據說是寫了篇頂好的賦,被陛下看重了,命她教授後宮嫔禦詩文之道。所以我這些天進宮,經常能遇到她。”
俞妙蘭雖然和謝宜瑤交往不深,但她之前編了卷詩集想要發行,還是多虧謝宜瑤慷慨解囊,才能讓她付得起那些抄書人的工錢,以及裝幀的成本。
謝宜瑤自然是不求回報的,但俞妙蘭卻時常挂念着這份未還的人情。因此在宮裡頭遇到了謝宜瑤,冷面冷心的俞娘子,都擺上了一幅熱面孔。
這些時日多的是因為謝宜瑤的地位身份讨好她的,俞妙蘭這樣的倒很難得。
“既有此事,”沈蘊芳道,“可見天子雅好文學之心。”
沈蘊芳現在有了個名義上的職位,是公主府上的女官,還有一份微不足道的月錢可領,但還是同往常那樣,常在謝宜瑤宅第中的書房辦事。
謝宜瑤道:“所以我前幾日進宮,借着這個話頭,和皇帝提了辦女學的事情。”
這件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需要慢慢道來。
從國學太學到地方上的學館,如今的大楚,學風日盛。
當然,這樣的風,是吹不到女子面前的。
富貴點的人家,會為女子請師傅,通常是教授一點女德上的知識就足夠了。也有教女兒家們讀些經史的,但比較少見。
謝宜瑤幼時雖沒有專人教學,卻也讀過不少書,雖然她在文學上的造詣可謂是一塌糊塗,但到底是開闊了些眼界。
隻是女子讀書的事,都囿于宅院,沒能成一定的規模。
謝宜瑤想過女軍,自然對女學也早就有想法。
但是要讓謝況點頭,并不容易。
“諸皇子有的,皇女們也該有。王侯的兒子們有的,女兒們也該有。”
這是任性的荒唐話,故而謝況起初并未放在心上,隻當謝宜瑤是一時胡鬧,不必直接反駁,哄一哄便是了。
“雖是這麼說,但男女自然有不同。你的阿弟們整日學的是不僅是治國之術、兵法謀略,這些即使讓女子們學會了,也沒有用武之地呀。”
難說,謝宜瑤心裡想。
但她嘴上卻是這麼說的:“因材施教,教授的内容自然可以不同。”
“可是沒有這樣的先例。”
“有的,不是有和熹故事可依麼?”
這說的是東漢太後鄧綏曾經征召皇家男女和鄧氏子孫的前例了。
謝況一時被這個例子噎住了,于是又把别的道理搬出來:“男女有别,那些夫子怎麼可以教授女學生呢。”
謝宜瑤的态度仍然積極:“阿父不知道宣文君的事迹麼?女夫子可以教授男學生呢,自然更可以教授女學生。俞娘子為嫔禦們講學,不就是父皇的意思嘛。還有崔娘子,她把敬亭教得多好呀,阿父之前不是還誇敬亭的詩做得比兄弟們都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