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路相處,關系漸趨融洽後,偃娘對她講起宗文、鳳兒的調皮事,像每個娘親那樣,在外人面前對子女的一點一滴津津樂道。
林無求往日最煩别人跟她叽呱小孩那些破事,可這回她全未展露不耐,安靜傾聽着,偶爾扯起嘴皮附和一笑。
行至半途,鳳兒果然喊累,偃娘便将她也抱上驢背,叮囑她照看好弟弟,切莫打鬧。林無求近乎貪婪地看着。
“無求,你的父母何在?發生這麼大的事,怎一直對你不管不問?”
由自己孩子聯想到茕茕孑立的少女,偃娘忍不住關懷。
林無求低首:“忘記了,不清楚......你别問了,偃姨,我不知道。”
偃娘聽懂,她不想說。
寬厚的手掌撫拍肩頭,偃娘擡目望向丈夫,杜甫輕輕搖頭,轉而朝林無求道:“累不累?停下歇一歇再行罷。”
林無求睨他。這個人也不是她的,是别人的爹。
“不累,你累你休息。”賭氣似的,帶些蠻橫的回答。
幾步疾走到前方,直至男人追趕不上方才放慢腳步。
宗文牽着母親的手,悄觀父親臉色,見那張最親近的面龐上依稀泛着無奈,卻無任何惱怒或厭惡,眨了眨眼,若有所思。
*
他們行了日餘,至白水縣時已近黃昏,暮色四合,好容易在日落前趕到崔家。杜甫的舅父崔顼早先收到來信,已備下膳食,于當晚設席接待他們。
家不算破,然也稱不上闊綽,林無求環視四壁,給出評價。
崔宅坐落于林杪,又稱“高齋”,屋外泉溪松影近在咫尺,曠野風聲動靜入耳,頗有隐逸閑适之美。
杜甫的舅父崔顼是位情緻高雅、體貼入微的老翁,清楚時局艱難,為前來投奔的杜甫一家騰出三間屋子,供他們休憩。
問到林無求時,又一番尴尬囫囵的解釋。
“這位是?”
“此為友人之女,無依無靠,前來投我,我不忍抛下,便将她帶在身側。”
“原來如此,”崔顼眯起日趨昏花的老眼,呵呵調侃,“我還道是子美的女兒,出落得這般亭亭玉立,這些年久未聯絡,讓老夫給忘了。”
“舅父說笑了。”杜甫亦彎眸,轉首去看林無求,往日早該嘚瑟起來的少女目今卻面無表情,仿佛談論的話題與己無關。
意外之餘,不免幾分在意,随後轉向其他話題,暫略不表。
*
這日後,杜甫一家加上林無求,便在高齋住下。
林無求是個膽大心粗之人,且極其缺乏生活經驗,當初杜甫說要去奉先接妻兒,她滿口答應,又說往白水投奔舅父,她亦舉雙手支持。
滿以為逃離長安即可,至于去何處避難,交由“大人”思考便是,“大人們”考慮得定然比她周全。
不過,林無求到底心生疑惑:怎的奉先到白水的路程好似比長安到奉先還短?
“子美先生,你有地圖嗎?”住下沒幾日,林無求逮着機會詢問。
一觀地圖,猶如晴天霹靂,五雷轟頂。手指一比劃,白水縣與潼關的直線距離竟比長安還近!
林無求顫顫巍巍:“子美先生,此地不宜久留,我們得向西逃才安全啊!”
深悔自己之前太過放心,她又一次開始火急火燎地催促。
“我知白水物價較長安便宜,但跟命起來,還是命更重要啊!”
拉扯完杜甫衣袍,又去扯偃娘手臂,“偃姨,我們走罷?潼關萬一淪陷,白水三日之内必遭屠戮,你們還帶着孩子,多危險!”
偃娘顯然被她勸動,目光不安望向杜甫,後者唇齒翕動,觸上林無求焦切的目光。
“子美先生——”
仿佛難以滿足少女的期待,他一時躊躇未言。
察出丈夫的為難,偃娘主動安撫林無求道:“非我們不願離開,而是西面了無親故,我們難尋去處。即便動身,亦終日漂泊,一日兩日尚可,日子久了,縱資财未耗盡,孩子也經不住奔波之苦。無求,是我們拖累你,害你身處險境,或有你的親眷在西南,可使你前往投靠,不必理會我們,這裡有些碎錢,毋論你往何處,皆可作為盤纏......”
林無求啞口無言。
她明白了,她既無威信使人相信她說的話,也無能力幫助他人擺脫困境。
除了在關懷她的人面前“胡言亂語”,惹人心亂,她毫無用處。
林無求徹底安靜下來,再未提搬遷一事。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暮春時節,柳絲榆莢,山翠撲簾。
白日裡,她同八歲的宗文一塊練字、讀書,偶遇生澀難懂的句子,便跑去讓杜甫指點。
無論正忙甚麼,杜甫均會停下手中事務,為他們詳細解釋。
林無求尤愛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譬如“詩人幾歲寫的詩”“他爹娘是做甚麼的”“那他後來死了嗎”,到“當時的皇帝是誰”“詩中提到的古寺在哪”“距離此地多遠”“咱們何時去看看”,諸如此類,話題往往由詩句含義衍生至詩人的生平。
無論她問甚麼,溫煦慈藹的文人悉不厭其煩為她道來,至終,身旁往往會多兩道矮小身影,宗文與鳳兒搬着月牙凳一塊湊來。
三人目不轉睛、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故事,每每此時,偃娘哄着懷中幼子坐在樹蔭下,嘴角漾一抹笑痕。
初夏盛陽穿透枝葉繁茂的樹梢,搖落斑駁光影,崖外風聲淅瀝,烽火于雲霧中閃爍,兵芒在四百裡外的潼關隐隐浮動。
宗文身為長子,寄予了杜甫的厚望,其本人亦愛在弟妹面前扮演老成,一副長兄做派,至與林無求混熟後,方流露出孩童幼稚攀比的特性。
偶有一兩首詩自己背過,林無求未背過,宗文即道:“你連這個也沒學過?我去歲就會了。”
林無求哪裡能讓他得逞:“一首詩而已,沒背過又怎樣,你知道秦始皇哪年統一六國嗎?知道項羽為何敗給劉邦嗎?”她甚至不無惡毒地接了句,“你知道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的關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