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定陶登基,不久,定陶王宮門口,來了兩個不速之客,一男一女,抱着一個幼兒。
女的是戚氏,自稱是漢王的姬妾,曾随陛下東征,漢三年解荥陽之圍有功。男的是陳豨,戚氏的東郡老鄉,幼兒自然就是漢王的親骨肉。
守衛不敢擅作主張,安撫好二人,匆匆禀告彭越。這是陛下家事,彭越也不敢過問,于是帶着守衛去見劉邦,讓他陳述所見所聞。
劉邦一口咬定絕無此事,命守衛打發兩人離去。
戚氏可不是吃素的,她大聲嚷道:“老娘就是定陶人,漢王不肯見我,就讓定陶的父老鄉親出來評評理,他這個皇帝究竟是不是得位不正。”
戚氏時年三十八歲,有過四任丈夫,又是行伍出身,為人潑辣強悍,她一心往宮裡撞,五個守衛都拉不住她。
見守衛不肯放行,戚氏從陳豨手中接過幼兒,舉過頭頂,尖叫:“這是漢王的血脈,誰敢攔我,傷了龍裔唯你是問!”劉如意不過是兩歲稚子,被吓得哇哇大哭。
衆守衛無人敢攔,聚頭商議一番,派出兩個年輕機敏的士兵,引戚氏一行人前往王宮,先禀告了彭王,再由彭王禀告漢王,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士兵帶着戚氏在宮裡轉啊轉,戚氏擡手說道:“不用找了,我聽見了漢王的聲音。”語畢,踹開了一扇半掩的門。
高台之上,皇帝居中,皇後和張良一左一右坐在他邊上。三人均着常服,言笑晏晏,侍婢們穿梭其間,添酒布菜。一對幼童在階下玩耍。
劉邦見來者不善,忙令保姆們抱走孩子,又令皇後離開。呂雉見對方抱着孩子,氣勢洶洶而來,料想是老家夥的哪個情人,他越是催促她走,她偏不肯走。
事出突然,殿衛軍紛紛湧來,抽出佩劍,将兩大一小三人團團圍住。
劉如意抱住陳豨的大腿,陳豨蹲下身來,抱住幼兒,兩人眉目神情如出一轍。戚氏毫不畏懼,她高聲喝道:“漢王還記得妾身嗎?漢三年荥陽之圍,閣下......”
劉邦立刻打斷她的話,走下高台,語氣溫柔:“愛妃,你受苦了。自荥陽一别,朕時刻挂念着你,如今看見你活生生站在我面前,朕心中無比歡喜。”語畢,淚如雨下。
呂雉聽得心如刀絞,怪不得他急着打發自己走,原來殿前站着的才是他的意中人。
戚氏呆了,她是漢王早年間的姬妾,夾在一堆美人們并不受寵。難道漢王轉性了?離别了那麼久,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好?戚氏心中百轉千回,蜜色的臉龐浮起兩朵嬌羞紅暈,看向皇後的眼神也帶上了挑釁的意味:你有什麼了不起的,大王愛的是我,你現在擁有的一切遲早是我的。
呂雉的心又一次碎了,她瞪了劉邦一眼,嫁給這個狗男人,三天兩頭要犯心梗。
劉邦察覺到她的目光,故意不看她。是急從權,他生怕眼前這個潑婦把自己當初被困荥陽,用兩千女子脫困,狼狽而逃的事抖出來。雖說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他也不在意天下人怎麼議論他。
唯獨呂雉,他要在她的面前做一個英雄,甯願她恨自己怪自己也不要她看不起自己。
面對戚氏明目張膽的挑釁,皇後未置可否,張妃拍案而起:“大膽民婦,擅闖禁地,藐視天顔,冒犯貴人,拉出去,砍了!”
見張良站在自己一邊,呂雉不動聲色地往張良邊上挪了挪。
殿衛軍手足無措間,劉邦說道:“這是朕的愛姬,你們退下吧。”
張良關切地看着皇後,皇後眼中蓄滿了委屈,上下睫毛一抖一晃,挂上了兩排晶瑩剔透的小珍珠,她側着半個身子和他對視,美麗幽怨如牡丹泣露。
張良正色說道:“皇後,是陛下的結發妻子,她的父親對您有知遇之恩,她的兄長們跟随您平定天下,她為您誕下太子和公主,如今陛下為了一個賤妾,竟然棄皇後于不顧,實在是令天下忠貞之士心寒!”
殿裡殿外聚了烏泱泱一大群人,名為護駕,實際上一個個豎起了八卦的小耳朵。
劉邦握住戚氏的手,深情款款:“愛妃,你受苦了。數年來兵荒馬亂,朕遍尋你的消息而不得。”
戚氏拽過幼兒,抱給劉邦:“這是大王的兒子,生于漢三年九月底。他隻是生得弱小,月份是足的。”
不知哪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近臣在背後說道:“這孩子和陛下一點不像。”
“像陳豨,五官神态如出一轍。”
衆人哄笑,有不少是跟随皇帝守荥陽的,你一言我一語開始熱鬧起來。
劉邦對這些風言風語渾然不覺,他抱住幼兒,溫柔地問道:“孩子叫什麼名字?”
戚氏說道:“妾身一舉得男,故為他取名如意。”
劉邦連連稱贊:“好名字,好名字。”他在幼兒的臉上仔細觀摩了一番,向衆人說道:“如意類我,爾等不要再胡言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