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郡因為境内有黃河、洛河、伊河三川,故而得名。緊鄰函谷關,再往西行就是秦國。劉邦項羽忽然驚覺此行太遠,立即回師,在路上攻打外黃縣,未克,兩人一路向東,與項梁會師。
此時項梁已經在定陶大敗秦軍,劉邦項羽斬殺李由的喜訊又傳至項梁這裡,項梁喜不自禁。此時宋義勸他:“如今楚軍士卒惰怠,将領驕傲,而秦軍與日俱增,我為您的處境趕到擔憂。”項梁不聽勸告,打發他出使齊國。
齊國見楚軍大勝,有意派兵增援,命令高陵君田顯會見項梁。宋義見項梁不聽勸告,于是懷恨在心,半路上截留了高陵君的馬車。
宋義攔住了馬車,高聲喝問:“足下此行是去見武信君嗎?”
高陵君在馬車裡回道:“然。”
宋義:“武信侯此戰必敗,足下晚些時日抵達,則可免遭殺身之禍,去得快了,則會趕上災禍。”
高陵君驚出了一身冷汗,當即停在原地觀戰。
此時,秦軍傾全國之力,發兵增援章邯。劉邦項羽二人在回程路上,雖然星夜兼程,然戰線太長,未能及時趕到。
九月的深夜,天色漆黑如墨,萬籁俱寂,項梁的楚軍已經歇下。章邯領着秦軍精銳,口中銜枚,進行了一場突襲。
一時間火光沖天,人仰馬嘶,火光和血光照亮了黑夜,無助的楚軍被盡數屠殺,章邯親自砍下了項梁的頭顱。
劉邦和項羽正在攻打陳留時,項梁兵敗的消息傳來。二人商議之下,唯恐士氣低落,于是退軍。項羽引軍駐紮彭城之西,劉邦駐紮砀郡。
項梁戰死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高陵君耳中,他無比欽佩宋義,于是帶着他前往盱眙觐見懷王熊心。高陵君在熊心面前對宋義大為稱贊,熊心此時失去了靠山,驚懼不已,于是封宋義為卿子冠軍,為楚軍諸将之首。
項梁突然戰死,楚軍的兵權和政權都出現了真空。項羽是項氏之後,彭城是項氏故鄉,彭城人很快打開城門,邀請項羽進城。彭城,是項氏故居。項羽時年27歲,第一次來到他的故鄉。項梁如日中天時,六國不知楚王,隻知武信君。項梁突遭厄難,能夠留給項羽的不過三萬餘項家軍和一萬餘江東軍。
項羽還是襁褓嬰孩時,他的父親死在了戰場上,季父将他撫養長大。在千萬百姓的歡呼聲中,項羽閉上了眼睛,叔侄二人朝夕相對的二十七年曆曆在目。季父為人理智善謀斷,他全部的愛和柔情都給了自己。分别不過月餘,已是天人永隔。季父多次說過:“子羽是我唯一的繼承人,待我百年之後,他繼承我的全部财産和名譽。”
在他還是稚子時,以為自己若幹年後會在會稽,在吳縣,繼承季父的田宅童仆車馬和他的一百多個門客。季父躺在軟榻上,握住他的手,千呤萬囑,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
而不是在戰場上,刀兵相接中,冰冷的戰報:武信君卒。他的頭顱被章邯砍下,戰馬踐踏着他的屍體,鳥獸啄食他的血肉。痛,實在是痛。
圍觀的百姓見公子淚如雨下,以為他是眷念故土。
項羽悲傷欲絕,然而形勢危急,留給他悲傷的時間不多。
此時秦軍收複了定陶,若繼續南下,則盱眙未必能守。項羽遣使見懷王熊心,請他遷都彭城。
陳縣,在定陶南,是陳勝舊将呂臣在把守。
此時秦軍隔着淮水,虎視眈眈。呂臣想到項梁之死,寝食難安之際引兵東行,投靠了懷王熊心。
這時的熊心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個鄉下牧童了,他學會了簡單的貴族禮儀,手上有宋義這樣的謀臣,對内是楚地諸将的名義領袖,對外,是齊國和趙國的盟友。他雖然沒有兵權,卻有了君主的威望,于是他膨脹了。
熊心在呂臣的護送下,大搖大擺進了彭城。
熊心封呂臣為令尹,封宋義為上将軍,至此,楚國名義上的一文一武兩名最高長官都是他自己的人了。三個月前還在鄉下放羊的年輕人,如今成了荊楚大地的王,誰又能想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