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張博士冷靜而洞悉的目光,他第一次被迫剝開層層防禦,直面那個蜷縮在童年廢墟中、充滿恐懼和憤怒的“小許星野”。
過程痛苦不堪,自厭、抗拒、沉默是常态,但他沒有再逃避。這是他能抓住的,唯一可能通向林硯之身邊的繩索。
同時,在徐姐的強力公關和林硯之幕後冷峻的指揮下,危機應對策略開始執行——
許星野工作室發布了一則由許星野本人出鏡的、極其簡短的視頻聲明。
他穿着簡單的黑色T恤,素顔,眼下有明顯的青黑,眼神疲憊卻帶着一種近乎麻木的坦誠:
“我是許星野。對于近期因我個人情緒失控引發的深夜駕駛行為,及其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我深感愧疚與自責。我的行為是錯誤且不負責任的,沒有任何借口可尋。我向公衆緻以最深的歉意。我已深刻反省,并正在接受專業的心理評估和治療。”
“關于我的家庭事務,占用了過多公共資源,再次緻歉。我依然堅持此前聲明中的立場,但解決方式不應是情緒的宣洩。我将暫停所有商業活動,專注于個人調整和專業治療。未來一段時間,我希望能更多地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以行動回饋社會,彌補過失。懇請公衆監督。”
視頻沒有辯解“不孝”,沒有提及周雅茹,隻聚焦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和尋求改變。
這份克制和“不賣慘”的态度,在鋪天蓋地的罵聲中,意外地讓一小部分人(尤其是經曆過心理低谷的網友)感到一絲異樣的“真實”。
許星野如同人間蒸發。
所有商業活動、社交媒體更新全部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室定期發布的、極其低調的公益活動記錄:他戴着口罩和帽子,出現在偏遠小學捐贈圖書、在自閉症兒童康複中心做簡單的義工、參與植樹造林……沒有任何媒體通稿,隻有幾張不帶任何宣傳性質、甚至有些模糊的現場照片,由工作室“例行公事”般發布。
這種“贖罪”般的姿态,雖然無法扭轉主流輿論(大部分人仍認為是在“洗白”),但确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口碑的進一步崩壞,并開始極其緩慢地積累一點點“踏實改過”的印象分。
林硯之重返工作室,又再次投入另一片無聲的戰場。
她依舊是那個冷靜、高效、思維缜密的林博士,處理着堆積如山的郵件、會議和項目細節。
但細心的同事能察覺到一絲不同——她眉宇間那層冰封的疲憊更深了,鏡片後的眼神銳利依舊,卻仿佛隔着一層更厚的玻璃,将個人情緒徹底隔絕在外。
媒體和網絡從未停止探究。許星野銷聲匿迹的低調“贖罪”,以及林硯之搬離愛巢、獨自返回工作室的舉動,被敏銳地捕捉并無限放大。
熱搜上,#林硯之許星野情變#、#林博士搬離愛巢,頂流愛情終結?#、#許星野被抛棄?# 等詞條如毒藤般蔓延。
各種“知情人士”爆料繪聲繪色:
「林博士忍無可忍,終于看清許星野本質!」
「頂級心理專家也救不了?林硯之切割隻為自保!」
「許星野情緒崩潰疑因被林博士分手!」
這些喧嚣的猜測如同一波波渾濁的浪潮,拍打着林硯之築起的理性堤壩。
徐姐憂心忡忡,私下詢問是否需要公關幹預,澄清關系狀态。
林硯之隻是搖搖頭,語氣平靜無波:“不必回應。任何解釋,此刻都會被過度解讀,成為新一輪攻擊他的彈藥,或者成為周雅茹團隊證明他‘衆叛親離’的證據。沉默是目前對他最好的保護。”
然而,當一則惡意解讀的帖子将她描述成“及時止損的聰明人”,暗示她早已看穿許星野的“危險本性”并急于撇清關系時,林硯之盯着屏幕,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這種污名化,不僅是對她個人情感的踐踏,更是在許星野鮮血淋漓的傷口上撒鹽,坐實他“不值得被愛”的标簽。
她不能容忍。
她登錄了自己的個人賬号,無視了私信裡塞滿的探究和謾罵,手指在發布框上懸停片刻,然後,極其鄭重地敲下了一行字。
沒有配圖,沒有多餘的解釋,隻有一句來自《漢樂府·古豔歌》中的古老箴言,穿越千年的時光,被她賦予了全新的、沉甸甸的分量:
「茕茕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這句詩如同一顆投入沸水的冰珠,瞬間引爆了網絡!
熱搜詞條 #林硯之引用古詩表态# 以驚人的速度攀升至榜首。
解讀與分析如雪花般紛飛:
「茕茕白兔,東走西顧」:被解讀為描繪許星野此刻的狀态——如同受驚的白兔,孤獨彷徨,倉皇四顧,充滿了不安和恐懼。
林硯之以此表達她對他處境的深刻理解和痛惜。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這是最核心、最擲地有聲的表态!直譯是“衣服是新的好,人是舊的好”。
林硯之用這最精煉的古語,斬釘截鐵地宣告:在她心中,無論外界如何非議,無論許星野此刻多麼狼狽不堪、聲名狼藉,他永遠是她認定的“故人”,是無可替代的存在。這份情誼和堅守,不會因外界的流言蜚語、利益誘惑而有絲毫動搖!
這則聲明帶來的效果是爆炸性的:
一句“人不如故”,以最優雅也最無可辯駁的方式,宣告了她對許星野堅定不移的立場和支持。所有關于她抛棄許星野、切割關系的猜測,在這份沉甸甸的古典情義面前,顯得蒼白可笑。
同時,在許星野深陷泥潭、被千夫所指的時刻,林硯之沒有長篇大論的辯護,沒有煽情的告白,隻用一句蘊含千言萬語的古詩,告訴他和全世界:她懂他的孤獨與恐懼,而她,選擇站在“故人”身邊,不離不棄。這份沉默的支持,比任何喧嚣的聲援都更有力量。
這份充滿文化底蘊的表态,瞬間拉高了讨論的層次。許多人被這份含蓄深沉卻無比堅定的情感所震撼和打動。它像一道清流,沖淡了一些純粹的惡意,也讓部分中立者開始重新思考——能讓林硯之這樣冷靜理智的頂尖專家如此珍視和守護的人,是否真的如輿論所描述的那般不堪?周雅茹單方面的指控,是否掩蓋了更複雜的真相?
林硯之的聲明,本身就是對周雅茹“證明許星野不值得愛、衆叛親離”這一核心動機的緻命打擊。
它向公衆展示:即使全世界都背棄許星野,至少還有一個人,一個極具公信力的人,堅定地相信他、守護他。這無疑動搖了周雅茹“自我證明”的邏輯根基。
工作室裡,沈南喬看着熱搜,忍不住小聲問:“林博士,這樣公開表态…會不會把您也拖進漩渦更深?”
畢竟,現在支持許星野,幾乎等同于站在輿論的對立面。
林硯之剛結束一個視頻會議,她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倦色,但眼神卻異常清明。
她看了一眼屏幕上那句古老的詩詞,聲音不高,卻帶着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漩渦一直都在。重要的是,我們站在哪裡。”
她重新戴上眼鏡,鏡片後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城市的鋼筋水泥,看到那個正在孤獨掙紮的身影。
“‘人不如故’,這不是公關策略,這是我對他的信任。”
她不再多言,轉身投入下一項工作。那份以古詩寫就的聲明,如同一面沉默的旌旗,在喧嚣的網絡戰場上獵獵作響,為那個在風暴中心艱難跋涉的人,守住了一片名為“信任”的陣地。
而風暴之外,調查周雅茹的齒輪,正在隐秘而高效地轉動着,尋找着能徹底扭轉戰局的關鍵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