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治療師則根據榮格的“心象”理論進行專業分析。
置身黑暗,經典防禦姿勢,無鏡映射...
她望着眼前青年擺出的沙盤,卻聯想到剛才談話時的最後部分。沉思中,不覺皺緊了眉,突然聽到幾聲輕緩的敲門聲。
“請進。”話音剛落,便出現了一個同樣身披白大褂的身影。
“紀主任,這是剛才那位患者讓我轉交給您的。他說走的太匆忙,一時忘了親自給您,向您緻歉。”悅耳的女聲響起。
“沒事,你去忙吧。”紀苒華揮了下手,對方送完資料也及時離開了。
她重新回到辦公桌上,認真地審閱手中的資料。這是患者重要隐私,隻有征求本人同意,才能進行查看。因此之前一直被壓封在牛皮紙檔案袋裡。
隻有幾張表格,是關于家屬信息的。她飛速地掃了幾眼,不出所料,那位患者并沒有過多描述家庭具體情況。
她所能得到的有用信息,恐怕隻有姓名,職位和親屬關系了。
最上面的是青年的父親,賀州。
a市龍頭企業之一的昌碩的現任董事長。紀苒華在社會新聞上見過這個人物,聽說過對方的雷厲風行。
雖然從青年的舉止談吐以及穿着上,就可以推斷對方家境不凡。但事實出來,還是有些驚訝。
根據目前得到的數據分析,青年與父親存在關系交惡的可能性。高位者往往控制欲較強。
而青年看似禮貌守規矩,實際上十分反感被束縛,被控制的感覺。從看手表和眼神閃避等潛意識行為中可以看出。
與他相處時,不能步步緊逼,否則對方可能會以逃避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
她繼續往下翻看,第二頁的頭像框有一張美麗的照片。紀苒華很少關注娛樂圈,但因為自己兒子的職業,她對眼前的名字略知一二。
最年輕的國際影後,擁有媒體盛贊的天使面龐,以及超高的國民度。卻遭受過兩次大規模的網絡言論暴力...
她結婚後,幾乎淡出影視圈,但關注度和傳聞依然如影随形。
有人覺得她迫于權勢,與賀家聯姻後郁郁寡歡,最終香消玉殒。
也有人爆料,謝蕪與賀州是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一時間衆說紛纭,無法證實。
但伴随賀州的出軌醜聞曝光後,支持後一種說法的人變得很少。輿論導向都是譴責賀州的品行惡劣。
紀苒華沒有深挖下去,但她從開頭捕獲到一個關鍵詞“網絡言論暴力”。
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可能會産生抑郁傾向...
遺傳性?
紀苒華将謝蕪跟剛才的青年聯系起來。
不對,她不會妄下決斷。抱着對每位患者負責的原則,她決定下次複診詢問這方面。
最後一張紙,頂部的名字令她的瞳孔放縮了一瞬。
蘇沂。
竟然是那個孩子...紀苒華驚訝地感慨。
她已經年過四十,在心理治療領域從事将近二十年,可以說見過的各類患者已過千人。
她有條不紊地進行專業分析,龐大的工作量令她很少特意記住誰。
但眼前的名字,似乎把她突然帶回幾年前的某個下午。
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
他跟剛才的那位少年...是什麼關系?她盯着眼前空白的“親屬關系欄”,有些恍然。
“我不需要心理醫生...我隻是,想陪着他。”
紀苒華混沌的思緒裡突然闖入這句話,一瞬清明。
......
原來在很久前,故事就埋下了種芽。
作者有話說:
上章的“達芬奇密碼紙牌”和本章的“箱庭療法”都是我在網上搜的,如果有不專業之處,歡迎指正。
本章可當作獨立視角的番外,下章回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