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不見,你最近睡眠怎麼樣?
改善不少,謝謝您的處方。
—嗯。現在對周圍人的看法是?
有主動靠近我,看上去關心我的人。但有些時候,我會莫名産生厭惡,煩躁的感覺。
—你覺得他們對你的在意,是出于真心嗎?
也許是。但我..不太能相信。
紀苒華聽着,手中的筆飛速在本上記錄着關鍵詞。她擡頭,望着眼前複診的青年,平靜地問出下個預設的問題:
“現在對自己的評價是什麼?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
“我覺得自己是...抱歉,我好像說不出口。”不同于剛才的流暢應答,青年的臉上閃過一絲糾結和苦惱,好看的眉形微微下擰。
“沒事,放輕松。”紀苒華及時中斷提問,雙手自然攤開,作出放松的姿态。
她無形中引導對面的人,跟随自己作了三回深呼吸。
氣氛重新回歸和緩,青年已經調整成最初的狀态。紀苒華嘗試跟他建立眼神交流,卻總是得到回避,她将這個小細節也記在了筆下。
“不要有負擔,我們順便聊聊天吧。你之前說自己的夢很零碎,又構成循環。那樣多的片段裡,有難以理解的嗎?”
“有。我看到了兩個人在接吻...”
“他們對你來說,分别是怎樣的存在?”
“一個是我很讨厭的人。另一個...”青年毫不掩飾此時的不快,皺了下眉,接着說,“是我曾經信任的對象。”
信任的人?紀苒華畫下了着重标記。
“你當時的感受如何?”
“很複雜。應該有驚訝,憤怒和難過,以及..”他說到一半,突然止住話頭。猶豫了幾秒後,低頭看了一眼手表。
如果在與人交談時,下意識看表。隻有兩種常見情況,第一種是轉移注意力,緩解話題的尴尬。
而第二種,則是對談話内容感到不适或者無聊,并且接下來有要做的事情,需要趕時間。
她有些好奇,青年屬于哪一種。或者兩者兼有。
根據剛才青年說的關鍵詞,她默默判斷着,抛出關鍵問題。
“你覺得那個人背叛了自己,對嗎?”
“......”
青年第一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紀苒華将這個反應收入眼底。
長期的治療,十分注意醫患之間的良性溝通,以及友好關系的建立。
所以她沒有追問下去,而是放緩聲音說,“現在你可以閉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心跳和呼吸,隻感受自己的存在。暫時忘掉過去已做,将來要做的事情。隻感受此刻...”
“對...再放緩一些。”大概過了三分鐘,她的聲音就像來自遙遠的另一個宇宙。
“現在你告訴我,你覺得自己如今的處境是怎樣的?可以用抽象,潦草的話去描述。”
......
“我覺得自己坐在中間,周圍是一圈高大的鏡子。但沒有光...”
“你隻是坐着嗎?”
“嗯...雙手環抱膝蓋,将頭抵在上面。”
“鏡子裡有反射出什麼嗎?”
“不清楚,好像什麼也沒有。”
青年已經睜開眼睛,琥珀色的瞳仁倒映着光,隐隐綽綽,看不真切。
紀苒華露出了一個寬慰的微笑,仿佛鼓勵般,輕松地說:“你答的很好。今天就到這裡吧。”
“好的,謝謝您。”青年客氣有禮地回應,起身離開。
青年走後,紀苒華獨自走到輔療室,這個房間專門設計在心理對話室的隔間。可以說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房間内部有許多新型的心理道具,主要用于心理預測,以及壓力疏解。
她走到一個熟悉的位置,停下了腳步。面前是傳統的沙盤遊戲,亦稱箱庭療法。一般病患都會在治療師的陪伴下,擺出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