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給這對苦命鴛鴦帶來的,遠不止流離失所這麼簡單。
戰火紛飛,賊子作亂。身為江甯知府的趙明誠在動蕩的局勢裡掙紮着。
宋照清以魂魄的形式穿梭在大宋的各個角落,聽着百姓苦難,看着邊關狼煙。偶然之間,她竟聽聞官員王亦要發動兵變!
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
卧室裡,宋照清握着金钗的手有些發抖。
她怎麼忍心看趙明誠死在那裡,這場兵變,她一定要阻止!
叢雲挽髻,金钗緩緩沒入發絲。
再回過神,她已站在知府院内的屏風後,鏡子裡映出了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身影。
宋照清悄悄把王亦兵變的消息傳到趙明誠手下的耳朵裡。
一傳十,十傳百……想來這次,趙明誠該是有所準備了吧?
她拔下金钗,從這個時代退出,默默期盼着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團圓。
然而,事與願違。
這一次,她站在李清照的身側,眼前的小衛士似是一字一頓:“王亦兵變平息,江甯知府趙明誠棄城而逃……”
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刀,狠狠剜在李清照的心裡。
曾經的他知書達禮,溫文爾雅;曾經的他胸懷壯志,滿腔熱忱……
可是現在呢?他就是個懦夫,一個貪生怕死的膽小鬼!
李清照對這個自己過去深愛着的男人傷透了心。曾經的那些湖光山色、花前月下,在一瞬化為泡影。
這個經曆了國破家亡、失望至極的女子,再也寫不出“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樣的詩了。
宋照清聽後更是一腔怒火無處發洩。
她辛辛苦苦維護的,竟是這樣一個結局!她不知道自己的介入是對是錯。與其如此,倒不如讓趙明誠在兵變中被殺死!那倒也好留住他在李清照心目中最後一點兒頂天立地男兒的形象。
她再一次簪上金钗。
這一次,她與李清照融為一體。
她不記得那到底是怎樣一個季節,隻記得徹骨的寒意在心底蔓延。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是李清照寫下的,也是宋照清寫下的。
冥冥之中,正義與責任讓這兩顆相隔千年的心髒貼緊。
聽到趙明誠死訊的那日,李清照獨自坐在橋邊。
宋照清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慰,索性悄然離去。
即使萬般失望,可那仍是她最愛的男人,陪她度過了少女時代的青澀,深深愛着她的每一個樣子。
宋照清計劃周末去一次啞舍。
這大概會是自己最後一次去吧?她已經決定要把《金石錄》還回去了。說到底,這終究是别人的故事,她不想再去插手,也不敢再去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