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林小雨的工作也進展神速。她将村民們的農産品重新包裝,設計了統一的品牌标識。"我們要講好故事,"她對李明說,"城裡人買的不僅是産品,還有背後的情懷。"
第一批新包裝的蜂蜜上線那天,訂單量翻了三倍。村民們圍着電腦屏幕,看着不斷跳出的訂單通知,笑得合不攏嘴。
"這丫頭有兩下子,"張嬸悄悄對李明說,"比你會忽悠。"
李明哭笑不得,但心裡明白,林小雨确實帶來了他們欠缺的專業視角。
一個雨後的傍晚,李明和趙志強并肩走在田埂上。夕陽将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
"你們這批年輕人,真了不起。"趙志強突然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隻知道埋頭種地。"
李明搖搖頭:"是時代不一樣了。沒有你們帶來的資源和技術,我們走不了這麼遠。"
趙志強拍拍他的肩:"資源隻是工具,關鍵是用工具的人。省裡很關注你們村,可能還會有更多支持。"
李明心頭一熱。遠處,新安裝的傳感器在夕陽下閃着微光,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靜靜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時刻。
回到服務站,他發現林小雨和王磊正在激烈讨論着什麼。
"怎麼了?"李明問道。
"我們發現村裡的物流成本還是太高,"林小雨皺着眉頭,"如果能打通最後一公裡......"
王磊接過話頭:"我正在設計一個配送優化算法,但需要更多數據支持。"
李明想了想,突然有了主意:"村裡有不少閑置的三輪車,能不能組織起來?"
三個年輕人的眼睛同時亮了起來。那晚,他們一直讨論到淩晨,桌上的草稿紙畫滿了路線圖和計算公式。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窗戶時,一個全新的村級物流方案誕生了。李明看着兩位新夥伴疲憊卻興奮的臉龐,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村子真的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