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的清晨帶着絲絲涼意,範陽像往常一樣提前來到便利店,卻在店門口發現幾個環衛工人正縮在角落啃冷饅頭。他想起《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教誨,立刻讓店員燒了熱水,又将剛蒸好的包子分裝成袋。"各位師傅,天氣涼,吃口熱乎的再忙。"他把食物遞給環衛工時,特意壓低聲音,避免對方感到窘迫。這件小事被顧客看在眼裡,當天就有熱心人送來暖手寶,提議在店内設置"環衛工休息角"。
範陽順勢而為,将便利店的一角布置成溫馨的休息區,配備飲水機、微波爐和簡易醫藥箱。他沒有大張旗鼓宣傳,隻是默默在休息區張貼"累了請進"的手寫告示。漸漸地,快遞員、外賣小哥也成了這裡的常客。有人想付錢使用微波爐加熱餐食,範陽總是擺擺手:"都是趕路的人,談什麼錢。"
便民平台的文化課程日益火爆,但新的問題随之而來。部分課程因報名人數過多,線上直播間頻頻卡頓,而有些小衆課程卻少有人問津。範陽沒有急着删減冷門課程,而是組織團隊對學員進行分層調研。他仿照古代"因材施教"的理念,設計了詳細的學習需求問卷,發現不少學員希望能将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于是,他推出"文化實踐周"活動:書法課學員為社區書寫春聯,茶藝課學員在養老院舉辦茶會,古籍鑒賞課學員協助整理社區圖書館藏書。為解決直播卡頓問題,他沒有盲目升級設備,而是巧妙地将熱門課程拆分成系列小課,分散直播壓力。同時,他借鑒古代"口口相傳"的傳播方式,鼓勵學員在社交平台分享學習成果,以真實體驗帶動更多人參與。
蘇晚所在的醫院準備舉辦文化節,邀請便民平台合作。範陽親自參與策劃,提出"醫者仁心,文韻潤心"的主題。他注意到醫護人員工作繁忙,便将活動設計成碎片化體驗:候診區設置微型書法台,供患者書寫心願;護士站擺放古籍名句書簽,緩解工作壓力;住院部走廊懸挂學員創作的茶畫,營造甯靜氛圍。活動當天,不少患者和醫護人員駐足欣賞,一位老醫生感慨:"沒想到傳統文化還能這樣走進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