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六年九月初六,李紹清攜領一隻軍團與吐蕃大相于孔酮廟交涉,在雙方交換完戰俘後,兩人分别在戰和契書上,代表着各自的國家簽字,并畫押。随着雙方各自按上了鮮紅的指印,及落上了兩國的國章後,這份戰和契書,算是完成了。
雙方士兵見契書完成,兩國代表握手交談,互生笑意,便歡呼起來。這也許是兩國戰士都有的一種情緒:戰争終于結束了,終于可以歸家了,見父母見妻子見兒女!不管是哪國的士兵都在渴望這一天吧。戰争的勝利固然能使人充滿成就與快感,但始終不能與歸家與家人相伴的幸福安穩相比拟。
當夜,李紹清命人在大宅内擺酒設宴慶祝,一來是慶祝兩國戰争終于停了,邊陲百姓終于安甯了。二來是犒勞連日來糜戰的士兵們。
宅内的院子裡擺滿了大圓桌配上長闆凳,大圓桌上有肥美的扁魚有豬蹄子,牛肉等大菜,也有解膩的時蔬,清甜的水果。妥妥的就是大富人家擺席的标配。這場面對于曠久未吃大魚大肉隻吃參軍中粗制幹糧的士兵來說,簡直是移不開眼,等人到齊得差不多了,便大快朵頤起來,大口吃肉喝酒好不快活。
院内張燈結彩,将士把酒言歡,院子中央早早的搭起了戲台,戲台上正有梨園演繹《雁蕩山》這出戲,這是場武戲,台上的武生與各角們演繹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鬥場面,看得人非常熱血,剛從前線歸來的士兵看這場戲仿佛又回到了戰場厮殺一樣,叫人熱血沸騰。随着戲子們演繹上山追擊、夜襲、水戰、攻城等名場面,展現戲曲中兩軍對壘使用刀、槍、藤牌等諸般武藝以及徒手格鬥的激烈厮殺和翻轉騰越的跟鬥功夫,表演在這時達到了高潮,底下士兵情不自禁不約而同的拍掌叫好。
随着反派倒地,最後生擒反派頭目,這出戲演出結束,台上的角們齊刷刷的向各方行抱拳禮以表達對台下觀衆的感激。行禮結束,台上的角們紛紛退出了戲台中央。
這時,李紹清走到了戲台中央,高舉着酒杯,大喊着“李家的将士們,與吐蕃數久的戰事今日終于停了,我們為皇上,為大漢收複了被吐蕃侵占數十年來的城池,不再被動的迎接吐蕃的戰争,這一天我們終于等到了!戰争的勝利離不開每一位與我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為慶祝這場最終的勝利,我們今晚不醉不休!”
“不醉不休!不醉不休!”台下士兵們紛紛站起身來,激動地回應着!
李紹清才落座主桌不久,正和李家軍的骨幹将帥相互敬酒時,春生急急忙忙地跑至裡紹清跟前,在其耳旁邊,捂嘴說了句話。李紹清聽後,原本帶點微醉的俊臉變得嚴峻起來。
“各位将帥們,我有事先走一步,你們繼續喝酒!”李紹清說着,給自己倒了一整杯的酒,而後一杯幹,以表示自己不能作陪的歉意。幹完酒後,便急匆匆的離開了席位。
“該不會将軍是陪玥姑娘去了吧”,桌席上的一名将帥打趣道。
“你小子啊,将軍那點事都叫你知道了。”另一名将帥接話嬉笑道。
*
房間内,身着玄青色衣袍的男人立于桌前,“春生,李府的書信遞上來吧!”
“是”,春生從懷中取出明黃色紙殼包着的書信,雙手捧着呈遞至李紹清跟前。
李紹清接信,撕開信封後,從其取出一張寫滿字的紙張,掃了兩眼内容後,微冷的鳳眸注視着信中最後的幾行字,“父已病榻良久,已至彌留之際,唯一念想為盼我兒紹歸!”,李紹清的下颌角硬朗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