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呢,以前對漢服很感興趣的,也是被這種好看的服飾吸引,更何況這服飾打着傳統文化的幌子。我對于這種文化的東西,一向是很小心的,心裡也充滿了向往。但是越來越多的事情,讓我開始懷疑,漢服真的代表傳統服飾嗎?穿漢服的人,真的是為了複興傳統文化嗎?”
魏清儒:“複興傳統文化是中央在做的事,漢服僅僅作為一種漢飾和文化符号,有喜歡的人就有市場就有産業鍊,漢服才會興于一時。可實際上,漢服也是現代的修複産物,穿漢服不是複古,穿件衣服也不可能複興文化,所造成的隻有潮流。”
A:“我這個人對别人穿什麼沒什麼興趣,好看的我會多看幾眼,以前也真被這個傳統服飾的稱号給唬住了。後來他們漢服圈鬧出來的事情讓我反感,我不想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人,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不想就不會這麼去想的。一些人對自己穿漢服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在複興傳統文化。”
A:“你認為這些人的心态是怎樣的呢?”
魏清儒:“是非常不正确的,用一些反對方的話來說,就是“穿件衣服還穿出優越感來了。”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可是得是“人穿衣”,衣服穿在人身上顯氣質,而不是“衣穿人”,衣服擡舉人,衣服比人高級,把衣服當成榮耀。”
A:“其實我覺得,他們與其說是優越感,不如說是骨子裡的不自信。如果真是一個自信的人,那麼有必要靠一件衣服來維系自己的這點優越嗎?而不自信的人僞裝自己,透過外界來看,就是優越。”
魏清儒:“的确如此,正因不自信才需要到處尋找優越感,但漢服本身并不是應該被用以炫耀的産物,這是對漢服的不尊重,也是對穿漢服的人的不尊重,更是對真正苦心經營,還原漢服文化的人的不尊重。”
A:“或許并不一定隻是漢服。很多小衆圈子的人,都是抱有類似的想法。包括但不限于洛麗塔和jk。”
魏清儒:“那洛麗塔是複興英國古典文化,jk是複興日式校園文化嗎?”
A:“當然不是,但是他們都有一種自視甚高的優越感。其他衣服,你見過有那麼在意山寨與正版的嗎?”
魏清儒:“的确,三坑的山正争議極大,正反雙方各執一詞無法妥協。貴一點的衣服都有山正啊。”
A:“是這樣的,我這個人如果能買正版就買正版,正版買不到我覺得買個山寨的也不是不可以。買什麼這是我的自由,你買正版的可以說你有錢,我買山寨的你也可以看不上,但是我就是個買家,我當然是從我的角度來看,一個衣服而已,我為什麼要在乎正版還是盜版?除非國家明确說了,買山寨犯法,這樣我絕對不會去買。”
魏清儒:“沒錯,但是十級漢服娘和十級lo娘已經不是道德綁架了,她們會直接上手解決。聽說過有些十級會去脫穿山的人的衣服。”
A:“那些人穿了山寨的衣服有沒有錯我不知道,但是這些人在我看來無疑是踐踏了人權的。一個是不清楚到底有沒有錯,一個明顯的錯誤,孰輕孰重一目了然。這些人很多可能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做些什麼。我常常說,人要知道自己是在做什麼。你要是清楚自己的行為代表什麼,那沒有問題,但是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他們甚至還自以為自己是代表着正義。”
魏清儒:“衆所周知,歧視是和階級一同出現在人類曆史上的,它層出不窮但頑固不可根除,讓被壓迫被歧視的人們苦不堪言。那麼,歧視就應該被歧視嗎?”
A:“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眼,我的感覺是,當然應該,為什麼不呢?這些人歧視别人,反過來被别人歧視,這好像是天經地義的。就像以前看的武俠小說一樣,殺人人殺,這就是江湖。但是,仔細想想,别人歧視你,你覺得苦不堪言,現在你卻要這樣去對待别人。”
A:“這樣,你跟那個歧視别人的人,又有什麼差别呢?”
魏清儒:“的确如此,一方面,歧視與反歧視,歧視歧視與中間派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合理性,歧視本身為人所不恥,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另一方面,極端的歧視與歧視歧視則對人的思想和生活帶來等同的負面影響,這又是為人所抨擊的。”
A:“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了,壞人就應該被殺死嗎?有人說當然可以,壞人的存在危害到了好人的生存,所以是可以被殺死的。有人說這不行,壞人也是一條生命,好人是人,壞人就不是人了。你知道我是怎麼看的嗎?我是覺得,我這個人雖然不是好人,但是也不會是一個壞人。我隻是一個普通人,可能不那麼好,但是也不壞。”
A:“壞人的存在威脅到了我,所以我希望壞人都死去。但是,如果是個人對壞人的審判,我認為,這樣是不行的,個人都是主觀的,他們會用自己的主觀看法去評判一個人的好壞。”
A:“歧視别人的人也是,我們隻是普通人,所以我們沒有那麼偉大,被人歧視,我們反過來歧視歧視我們的人,這有什麼不可以呢?”
魏清儒:“這一點我持保留意見,我們的論題是“歧視是否應該被歧視。”重點落在“應該”上,“應該”為道德性正義,就這一觀點,我持否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