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前就經常聽到這樣子的事情,有一些人很愛國,看到别人用的是日本貨,買的日本車,就跑去砸人家的車,說自己這是愛國。你覺得這是愛國嗎?什麼時候我們的愛國就是去砸人家的東西?你這是愛國嗎?”
B:“愛國并不隻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A:“确實不隻是口頭上說說,他們可是身體力行,做到了一般人輕易做不到的事情。”
B:“這些年的愛國教育還少嗎?但是不少人還是對愛國這個詞的概念很模糊。”
A:“我一直覺得,這些含義并不是很重要的,含義是人總結出來的,一個人可以背會很多東西,他口頭上說的很動聽,就像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山盟海誓一樣,他說的很動聽,但是你會隻相信這個人口頭上的話嗎?”
B:“大家也都知道不能夠隻看口頭上的承諾,但是行動往往是很難被看到的,或者說一時之間很難被人看到。行動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口頭上的承諾卻隻需要一瞬的時間而已。”
A:“是啊,我們都說不要聽甜言蜜語,但是偏偏卻被甜言蜜語所捕獲。”
B:“群衆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嗎?”
A:“當然不是,不過大家都隻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然而普通而又平凡的我們卻不願意承認自己容易被一些風言風語給牽着鼻子走,所以這句話就成了正确的話,好像我們這些人的眼睛就真的是雪亮的一樣。”
B:“說了這麼多,你覺得這些人砸車的行為是在愛國嗎?”
A:“或許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愛國,或許不是,但是我認為他們的行為不是愛國,而是礙國。”
B:“怎麼說?”
A:“一個人無論出于什麼目的買了别的國家的車,或者是碰巧買了一些辱華的公司的産品,或者是剛好喜歡了辱華作品。那麼,無論這個人過去買了多少東西,在這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就是無錯的,你能夠審判一個無罪的人嗎?”
B:“怎麼判斷這個人是在什麼時候購買的這些産品呢?”
A:“這是你應該操心的事情嗎?”
B:“為什麼這不是我們應該操心的事情呢?大家都會這麼想,就是因為有你這樣的人存在,社會才會變得這麼冷漠的!看吧,大家都是這麼想的,你無法阻止他們。”
A:“我沒有打算阻止,朋友,我不認為我有能力阻止得了他們,隻是,我希望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寫下我的想法,把我的想法給更多的人看,希望能夠讓大家多想一下:這樣做真的是應該的嗎?這才是我的目的。”
A:“我們沒有資格這樣做,但是偏偏我們想要生活在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想要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就必須去改變其他人,這真的很難。”
A:“但是,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
B:“會的,會有這一天的吧?”
A:“以前我都會這樣的事情視而不見的,我覺得吧,那些人為什麼非要買日本貨呢?誰讓他們買日本人的東西?被砸了就是禍害!今天我看到一個同學說他很愛國,但是他真的不想要丢了自己的鞋子衣服褲子。是啊,他做錯了什麼?他又不是什麼漢奸,他也不是叛徒,怎麼要這麼對他?”
B:“有人打算讓他扔了自己的鞋子嗎?”
A:“大概是的。我說過我們隻是消費者,我們買東西考慮的是質量,質量之外的東西都是其他,但是愛國是我們的底線。以前買過的東西我們也不必丢了,隻要以後不再去買就行了,這隻是一個态度,我們隻需要一個态度。不應該把人給逼的太死。”
B:“你覺得這樣放任自流的行為是可行的嗎?”
A:“為什麼不可行呢?我認為這件事情就像是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我們越是禁止,越是不讓人去做,人反而越是叛逆。”
B:“你前面有說萬一剛好喜歡了辱華的作品,如果是你,你打算怎麼做呢?”
A:“我認為喜歡是沒有錯的。無論是什麼人,都不可以因為你曾經喜歡過辱華的作品,就上升到你的人品,說你這個人的人品有問題,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極為不負責任的。一個人的人生多麼重要,很有可能就因為這一句話給毀了!假如是我,我可能會劃清界限,說清楚自己的立場,如果不道歉,不反思,以後别想讓我再去關注這個作品,就算心裡再喜歡,我也不會在衆人面前談論了。”
B:“那你會覺得自己過去喜歡這樣的一個作品是可恥的嗎?”
A:“我不覺得是可恥的,熱愛是沒有錯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批判我們。隻能夠說我們一片熱愛喂了狗,這個狗不值得讓我們再去熱愛,但是曾經的我們,那樣的熱愛着一樣的事物的我們,不應該被受到批判的。”
B:“喜歡這樣作品的人是沒有錯誤的,那麼,這部作品裡面的角色有沒有罪呢?”
A:“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有些人覺得這些作品裡的角色被創作出來,他是無法選擇的,所以他是沒有任何錯誤的,有人認為角色就是代表着創作者的思想的,所以如果創作者有問題,這個作品的角色也就跟着有問題。”
B:“那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A:“我是認為角色沒有錯的那一波人的,倒也不是因為角色無法被選擇,而是因為一個角色被創作出來,如果他能夠表達出來的東西,是超越了很多的,比如說莎士比亞的作品,這個人的黑點可能有很多,比如培根,還有一些很差勁的人,差勁的創作者,但是這些人的作品,你能夠說是很爛的嗎?”
B:“可能是我們這邊的風俗習慣不同,你舉例子說明的都是外國的人,而在我們這裡,如果一個創作者人品不行,那麼他無論多麼有才華,作品寫的多麼好,這個人在大家心裡也是不夠好的,這個人的名字甚至要遺臭萬年,子子孫孫都要受到人們的白眼。”
A:“唔……這個情況我确實沒有考慮到。”
B:“那麼,有一些人說自己盡管還在買這些辱華作品的周邊,還在買這些辱華公司的産品,但是他們的内心是愛國的,這樣的行為,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A:“是令人不齒的。如果說之前買純粹是因為熱愛,因為這些公司這些作品沒有被人爆出來,你買是可以的,大家都能夠理解,但是在這些事情爆料出來之後,你就應該劃清界限。可能我這樣說也有指手畫腳的嫌疑,但是我覺得一個人無論再如何,他也應該是有底線的,國家就是我們的底線。”
B:“國家真的是我們的底線嗎?在更多的人惡心眼裡,恐怕隻是個擋箭牌吧。”
A:“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