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正如同對軍隊的宣傳,不應該是一味地渲染戰士們的辛苦。”
A:“其實我小時候也去過這樣的地方,隻知道一直走,到了地方又不能夠亂跑,聽着上面有人一直講一直講,一開始很期待的,到最後壓根不想去。”
A:“畢竟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結果被抓到一個地頭,一堆人不能動,臉要繃着,也不知道講了什麼,後面又把人給帶回去。”
A:“這種對當時的我來說其實是一種折磨。”
孔雀:“愛國,不僅僅是對苦難的緬懷,對過去的反思,還應該有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對于孩子而言,沒有必要一味強加傷痛,更不必以上帝視角揣測孩子的心理,以成人的道德标準去審視孩子的行為。”
A:“這種就像是一個活的好好的人,說那些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就是脆弱一樣。”
孔雀:“很奇怪,一幫從沒學過教育學的人,身處教育行業之外,對現行教育指指點點。”
孔雀:“這不是評價冰箱制冷,這是外行指導内行。”
A:“盡管以年齡來說事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我問的那幾個,大多沒有成年,有的甚至還沒有讀高中。”
孔雀:“與其說是年齡,不如說是閱曆。”
A:“但是我去問那些年紀大一點兒的老人,他們反而更加理解小孩子的行為。”
孔雀:“就是看得太少,吃得太飽,孩子畢竟是孩子,人非生而知之者。”
二,
A:“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好日子不是憑空掉下來的,而是很多前輩為我們争取而來的,現在就有很多紀念館,還有烈士陵園,有些時候小孩子就不清楚這裡面是什麼人,會出現嬉笑打鬧的行為。那麼你認為,他們的行為應該被制止嗎?”
劉賢:“當然應該啊喂,'不清楚裡面是什麼人'本身就是教育的缺失,銘記曆史勿忘先烈不是說着玩的,小孩不了解那段時間的故事和烈士英雄的付出的話,愛國情懷根本不可能滲透到他們心裡,且不說是烈士,就算在普通的逝者墳前嘻嘻哈哈也很不尊重。”
A:“很多人都是這麼想,我不否認我曾經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我現在在想,他們當時是為了什麼而奮鬥的呢?大概就是希望能夠看到自己的後輩幸福的生活在這塊土地之上吧。
很多年前,兵荒馬亂,甚至鬧饑荒,小孩子别說是笑了,他們甚至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夠活着。
當然,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你認為是教育的缺失,那麼應該怎樣做才能夠彌補這一情況呢?”
劉賢:“給他們灌輸對革命先烈的尊重,小聲說一句,其實我有點難理解所謂的家國情懷,但是我知道起碼的尊重要有,要知道在墳頭喧嘩本身就是一件沒教養的事情。”
A(皺眉):“教養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