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渣了偏執權臣後 > 第34章 回信

第34章 回信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早在樂绮眠用毒酒扳倒薛賢時,傅厭辭便知道,她擅長僞裝,是個極其危險的對手。

然而沒有人說過,她不但善于撒謊,眼神也會騙人。比如現在,樂绮眠望向他的目光天真,仿佛真的很好奇,他這麼做的理由。

“你覺得,”傅厭辭喉間收緊,腰線也緩慢繃起,“我何留你一命?”

為了對付聞師儉?為了挾制樂斯年?其他梁臣不像她身份特殊,大可以交給這些人做,他卻違背預期,選擇了樂绮眠。

樂绮眠感受到他的眼神變化,被握住的地方忽然滾燙起來。傅厭辭不知道,他每回這樣盯着她,貪婪的侵占欲都暴露無遺,似乎随時會做點什麼,逼她說出想要的話。

“殿下能擊潰聞仲達,也能将聞師儉耍得團團轉,用心之周密,”樂绮眠感覺氣氛危險,狡猾地改了說法,“非我所能揣測。”

“是不能,”傅厭辭眼神不變,卻撐住扶手,将她困在椅中,“還是不願揣測?”

問題是她抛出,也是她将傅厭辭拉入了危險漩渦,沒有她輕松抽身,他卻竹籃打水的道理。

“都是,都不是,但殿下請軍醫為我看診,我理當回報殿下,殿下想要什麼,”樂绮眠眸含水色,又懶又慢地說,“便自己來取好了。”

說這話時,她靠在椅背,很有些予取予求的散漫。傅厭辭的身體卻像羲和發作,驟然發燙。

很近了。

大帳隻有他二人,他日日觊觎,已唾手可得,為何不能随心所欲,為何要忍耐克制?既然她也——

樂绮眠忍不住後仰幾分,因為他好似饑腸辘辘的狼,灑在她頸側的呼吸極重,有種下一刻便要咬住她的脖頸,再吞下她的錯覺。

可出人意料,半晌過去,他除了在頸間嗅聞,遲遲沒有其他動作。

“今日你去了何處,見了何人,”傅厭辭忽然開口,嗓音略啞,“禦衛并非不知,隻是不過問。但你如何中的望舒,也是要保守的軍情?”

這一問在樂绮眠預料之外,她轉向傅厭辭,眉心微皺:他居然派人跟蹤她?

“很意外?”傅厭辭目光如炬,熾熱灼人,“你與蕭蟠日日相對,若一時興起,随他跑了,再去尋你,可不易。”

這人将監視說得理直氣壯,好似樂绮眠有錯在先,他隻是被迫應對。若非她記性不錯,險些要忘了,是誰逼她應對聞師儉,又是誰說“不會插手”。

樂绮眠道:“不是讓人愉快的舊事,我不問殿下的過去,殿下也不應好奇。”

傅厭辭知道她見了曹病已,也知道她避重就輕。拿不出誠意,卻想知道他的目的,也許她早就忘了,他不是魏安瀾,不想交代的話,沒人能叫他開口。

“但願你嫁入魏家,”傅厭辭盯着她半晌,還是退了開去,“也能靠裝聾作啞度日。”

他一退開,樂绮眠便發覺,衣裙浸滿汗水,潮濕地貼在背後。

——好險。

傅厭辭的眼神極有壓迫感,某個瞬間,她幾乎以為他知道了什麼。好在,他隻是對她有所隐瞞感到不滿,并非對她的身份起疑。

擦完藥,傅厭辭便出了暗室。樂绮眠看向右側手臂,這裡留有他的指印,如給人打下的烙印,引人注目。她想了想,還是拉上衣袖,起身離開大帳。

返回禦史台的路上,一輛馬車停在路邊,一人從其中探頭,朝她揮了揮手。

“勞駕姑娘回寓所一趟,”梁福行色匆匆,壓低聲道,“蕭将軍有要事相商!”

蕭蟠這時找他,應是為新君之事。

樂绮眠上了馬車,抵達寓所時,蕭蟠已坐在堂中,向她笑道:“姑娘為蕭某惹來禍事,我卻為姑娘拿下曹病已,如今将我撂在一旁,是想随意打發了蕭某了事?”

樂绮眠落座,随意道:“曹病已下獄,嚴洵獨木難支,不夠将軍向聞師儉交差?”

瑞雲殿的威脅讓蕭蟠動了殺心,若非有傅厭辭作保,她不可能在暗算了蕭蟠後安然無恙。

蕭蟠道:“老三脾性暴烈,若知道你的謀算,姑娘就算不死,也要脫一層皮。”

樂绮眠說:“可依我對将軍的了解,若對瑞雲殿之事耿耿于懷,不會隻是口頭威脅,更不會心平氣和坐在此地。”

蕭蟠嘴角噙谑,直言不諱:“姑娘不怕蕭某與你玉石俱焚?”

樂绮眠道:“有一件事,将軍應該知道,聞師儉在新君人選上與肅王争鋒,目的在于掌住奉京,避免與肅王鹬蚌相争,勤王軍從中得利。”

蕭蟠說:“那又如何?”

樂绮眠聲音漸低,唇邊浮現些許笑意:“因此,新君是誰不重要,隻要聽從軍令,野犬也能坐上龍椅。将軍随時可以除去嚴洵以迎合聞氏,是你自己放棄了這條路,怪不到他人頭上。所以,我很好奇,你當真懼怕被聞師儉責罰,還是另有打算?”

這番話撕開蕭蟠虛僞的一面,他的确對樂绮眠不滿,但說到底,他仍然想與傅厭辭合作,所以忍下一切。

“太懂人心不是好事,”當蕭蟠不再笑時,眼中的桀黠一覽無餘,“姑娘何時發現蕭某另有打算?”

樂绮眠眼前暗下,原來蕭蟠拉上垂簾,将光線擋死。随後将一封書信推到案前,重新落座。

不必拆看,兩人都知道,這是太子的回信。

“老三去信太子,願賭上聞家的前程,為太子與肅王一戰。昨夜,太子的回信到了營中,我沒有告知老三,提前拆看了書信,”蕭蟠眉梢挂諷,慢慢展開信紙,“太子說,肅王對國相的行動,出自陛下授意,讓老三立刻收手,否則發生何事,他鞭長莫及,無法相援。”

聞師儉沒有直接動兵,就是在等太子回信,他堅信太子不會抛棄聞氏,太子卻選擇明哲保身。現在,再追随聞氏等同自尋死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