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渣了偏執權臣後 > 第13章 太子

第13章 太子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道聖尚未做出任何回應,但有上千雙眼睛盯着,他遲早要給二人一個交代。

樂绮眠并未出面,一是皇城司隻聽令于道聖,鎮得住皇室,二則與另一件事有關。

——興許那場談話觸及傅厭辭與聞仲達的隐秘,為了掌握她的一舉一動,從她回城起,幾名禦衛就立于府門口。

樂斯年道:“你打算讓這些門神一直在這兒?”

禦衛不阻攔樂绮眠出府,但會将她每日行程送往北營,對計劃來說是個不小的麻煩。

樂绮眠在校正膝上一把袖弩,袖弩袖弩,顧名思義是戴在腕部、袖珍小巧的弩機。因為弓臂較短,折疊後可以收在矢道内,射殺敵人時安靜迅速,卻能讓對方措手不及。白馬河之戰時,這把袖弩幫她殺了聞師僖,現在也是她最常用的武器。

樂绮眠說:“府中不是缺幾名護院,我看他們挺合适。”

把肅王的兵當成護院,她應該是空前絕後頭一個。樂斯年不由佩服她的從容,隻是,卷入肅王與聞仲達的争鬥,現在是受鷹刑威脅,被禦衛看守,日後呢?

樂绮眠看他往門外走,不由擡頭。

樂斯年道:“廂房的屋頂漏風,我讓禦衛把屋頂修了。”

既然樂绮眠都不懼肅王,他何必顧慮左右?幹脆物盡其用。

樂绮眠笑了,險些沒拿穩調好的袖弩。等樂斯年折回小院,才收斂笑容,正色說:“郡王的忌日将至,每年道聖都會入府祭拜,曹病已如果要做文章,隻會從這裡下手。”

樂斯年道:“不論郡王之死是誰做下,隻要道聖不認,樂家就是刺殺皇室的罪人。”

樂绮眠說:“我見過郡王的屍體,有件事,不知是否與案情相關。他出使時佩戴抹額,上嵌一顆明月珠,但送回奉京的屍體,并無此物。”

鬼鹫出産一種以蚌為食的天鵝,鬼鹫人靠鷹隼狩獵天鵝,再用尖錐剖取嗉中珍珠,作為貢品獻給北蒼。那顆明月珠是北蒼給甯安帝的國禮,因郡王在鏡鸾之變中的功績,先帝将其制成抹額,轉贈給了郡王。

更重要的是,除了消失的明月珠,她在屍體上發現了帶毒的金粉。

樂斯年也覺得蹊跷,道:“或許被禦史台的官吏收走?”

樂绮眠說:“抹額還在,明月珠卻不知去向,況且這是禦賜之物,可能性極小。”

樂斯年道:“那郡王死時,是否有随行者能證明你不在場?”

樂绮眠說:“倒也不能說沒有。”

樂斯年道:“誰?”

看清樂绮眠的表情,樂斯年驟然意識到對方的身份。如果是他,那的确不好辦。

“不過,是他也好,至少征南軍要在奉京待上數日,我也有機會問一問,”樂绮眠撥動弓弦,讓它發出清脆如金石擲地之聲,“那顆明月珠,到底到了誰手中。”

剛過午時,大營清出一塊空地,士兵布置好酒案與畫屏,升起黑鷹旗,恰好懸在大梁的蟠龍旗之上。

“八日後梁君将出城納降,也将在此钤蓋國玺,正式向大蒼稱臣,”崔烈說,“若儀式順當,開春前就能拔營起行。”

微風卷地,傅厭辭袖袍揚起,身前落下一道黑影。

“殿下,”一名禦衛跟随燭而來,“樂氏女求見。”

傅厭辭打簾入内,樂绮眠站在案前,仍然戴那頂帷帽,叫人看不清神色。

“今日來,是有一樁舊事詢問殿下,”樂绮眠開門見山,“殿下可記得,郡王遇害時,額間有一顆明月珠?”

上回的死裡逃生沒有讓她松懈,反而喚起她的警覺,她講話客氣,完全遵循梁臣的身份。

傅厭辭說:“流放地的屋頂,也漏風。”

他答非所問,樂绮眠一時沒明白話中含義,直到想起府中禦衛。

“……這倒沒錯,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樂绮眠歎道,“住過完整的屋舍,誰又能坦然住回破屋?”

他調侃樂绮眠在流放地沒少住破漏的屋舍,應當早已适應,現在卻多此一舉,讓禦衛修整屋頂。

傅厭辭道:“屋頂殘破到需要修補,換一間屋舍,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樂绮眠看他一眼,若有所思:“但天下的屋子經年累月皆會殘破,住在何處,不比屋裡住的是誰重要。”

她倒是自信。

傅厭辭在案後入座:“郡王死在誰手中,也不比因何而死重要。”

樂绮眠眸光微動,沒有應答。

兇手恰好在她出使時動手,這麼做未嘗不在針對武安侯。何況武安侯一死,和談自成,當年的道聖求之不得,郡王之死與其說是場意外,不如說像兇手在替道聖除去樂家。

“殿下是否想說,屈膝投敵,為人不齒,”樂绮眠笑一笑,“現在又妄圖查探真相,反複無常?”

帷帽能遮住她的面容,遮不住傅厭辭的目光,她卻不閃不避,接受他所有佻薄或鄭重的審視。

真相不重要。

即使時過境遷,武安侯反對議和的舉動有先見之明,道聖也沒有平反或者減罪的念頭。何況她要做的事無需真相,權衡利弊而已。

“所以,”傅厭辭問,“你為何而來?”

他在問明月珠,也不在問明月珠。

“因為面對殿下,”樂绮眠感歎,“如攬鏡自照,能看到自己。”

他主動做了天狩帝的刀,她也來到他身邊,成為魏家的傀儡。兩人都沒有自由可言。

傅厭辭維持着冷靜,卻在想,她心性變得偏激,是因為武安侯之死?尋找明月珠,恐怕也不是為查案,而另有目的。

就在這時,崔烈通傳:“殿下,出事了。”

兩人同時看過去。

“薛賢從營中出逃,被國相抓回,審出前幾日離開過營地,國相認為營門守衛森嚴——”

崔烈看向傅厭辭,聲音有幾分沉重。

“薛賢必有同伴相助。”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