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知年隻覺她來得正好,滬市人嘛,四舍五入也是見過西湖的,姜奶奶描述不出來,她講不就露餡了,正好正好。
“同學們,這是來自滬市的小楊知青,她的家鄉跟詩裡所說“望湖樓下水如天”的地方相距不到400裡,大家鼓掌請她講一講好不好。”
姜奶奶從新謄了詩,搬來闆凳坐在學生裡面,一臉期待看着楊君梅。
楊君梅:啊!啊??
姜知年給她一個鼓勵的表情,轉身回屋。楊君梅硬着頭皮磕磕絆絆講了起來,好在她長在教育資源豐富的地方,面對小孩稀奇古怪的問題也勉強能答得上來。
時間差不多,小孩注意力也不再集中,她長舒口氣把講台的位置讓給姜奶奶,自己推門進了書房。她十分幽怨,低聲說姜知年:“哪有你這麼抓壯丁的,滬市和杭市不是一個地方的呀。”
“理解一下啦,我們都是北方人,對你們南方不熟悉的啦。”姜知年頭也不擡敷衍道。
“你在幹什麼……啊!這是什麼?”楊君梅靠坐過來,看着姜知年筆下的東西,傻眼了,這都什麼東西,為什麼組合在一起她看不懂,地膜是什麼,辣椒嫁接?辣椒不是摘完就死了嗎?辣椒樹?
她是第一次在姜知年在的時候來她家,自然也是第一次進書房,她看面前滿滿當當的各種書,好家夥,原來學渣隻有她自己!
姜知年想了想,停下筆問她:“我想在村裡搭大棚,種反季蔬菜,知青裡面有人了解相關的東西嗎?”
楊君梅愣愣搖頭,聽着有點高端,她不知道,要不是白景書修了大隊的拖拉機她都不知道還有知青會這種技能,她隻知道黃雲生做飯最好吃……
姜知年:果然是個傻孩子。
她從書架上拿了幾本書,遞給楊君梅讓她先看着,點心也推到她手邊,她得趁着這陣思路清晰把記憶中的東西先寫下來。
楊君梅撓撓頭,她不是很想看書……算了,總好過出去哄小孩,好在這幾本都是比較流行的小說。
姜知年整理完草稿再看她,還挺認真,她盯了一會兒,楊君梅感覺到她的視線,擡起頭合上書,伸了個懶腰:“你忙完啦。”
她湊過來驚奇問道:“你們這的小孩學這麼深的嗎?這詩我小學都沒見過哎,教了能記住嗎?還有還有,你講什麼浮力啊之類的,他們能聽懂嗎?”
“也不是,他們學什麼都看我奶奶心情的,可能是今天下雨,我奶奶就想到這麼一首了。聽不聽得懂有什麼關系,他們好奇就教一教喽,别的不知道,但你講的那些他們肯定記得牢牢的,回去還得給爹媽講一遍。”
姜知年有點猶豫,辦學的事到底沒确定,要不要給她透露一下呢?
“知青點高中生是不是挺多的?對了,你是初中還是高中?”
楊君梅有點扭捏:“初中生。”她以前沒覺得這學曆有什麼拿不出手的,但是突然發現,即便是同等學曆自己跟小夥伴的差距也有點大哦。又掰指頭數了數,“一、二……知青點得有一大半的是高中生。”
……算了,估計說了也沒戲……而且選老師肯定優先村民的,最多和知青五五開。
“哎,你學習看着挺好的嘛,為什麼不上高中呢?”
“忘了,反正都上不了大學,讀不讀高中也無所謂了。”初中文憑都是找校長考的,高中沒關系,家裡總不能連個明面上的進項都沒有。再讀也沒前世學曆高,恢複高考直接考大學就完事了。
“唉,我有點後悔了,我爸爸媽媽本來要我把高中讀完再下鄉的,我沒聽……”楊君梅很低落,人總是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而,為時晚矣。
“你爸媽還沒聯系你嗎?你也沒寫信回去?”姜知年後來了解了她是如何下的鄉,就很服氣,坑爹坑娘坑自己,不愧是你啊,不過這貨有這麼硬氣的嗎?
她搖搖頭:“不過我哥哥給我寫信了,還寄了錢,說以後會定期給我錢的,不然怕我餓死。”她笑起來,眼底仍是失落。
“你哥寄錢你爸媽肯定知道的,再過一段時間,山裡栗子、柿子這些就能吃了,到時候寄點回去跟他們服個軟吧。”姜知年拍拍這傻姑娘的頭,被忽悠瘸了的又何止你一人喲,“說起來,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沒什麼事啊,今天不上工,好無聊哦,就想來找你玩。我也真是堕落了,居然覺得上工也挺有意思的。”
看來是真無聊,不過來得正好,她看了看天色,沒說别的,隻找出初中課本讓楊君梅翻看,等她回來。
她則趁雨小上山掏了個兔子洞,拎回來後剝皮分肉一氣呵成,楊君梅看得頭皮發麻、毛骨悚然,跑回屋裡乖巧看書,姜知年做了微微微辣的水煮兔肉,依舊吃得她“嘶哈嘶哈”,不過也忘記了先前的殘暴場面。
楊君梅:真沒想到兔兔這~麼好吃,剝皮什麼的,都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