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輛車一共去了七個人,除了姜知年這個臨時工,還有一個因為腿受過傷轉做維修工作的老司機,也難怪人手緊張,本來入夏之後縣裡運輸任務就多,跑長途還不得不多帶幾個人押車。
但縣城嘛,一年到頭也跑不了幾趟跨省長途,除非市裡幹不完往下派任務。
林開原63年轉業來雲安縣,才組建了縣城的運輸隊,不管是以前車少還是現在,運輸任務就沒少過。
作為司機他當然開心,畢竟出車有補助,但作為隊長又很煩,車不夠啊,他也要不來車,地區運輸公司也就二十幾輛,去年他硬是磨來兩輛,運輸壓力有所緩解,這一出長途又要加班加點。
姜知年感覺這也和目前的調配方式有點關系,做不到實時整合信息,全靠人工派單,不過她也沒有好辦法就是了。
一路上除了點爆胎的小事故,再沒發生什麼特别的事,至于他們所說可能會出現的攔道的,沒見着人,但路過過被人為破壞的路段,合理懷疑就是手段之一。
姜知年也知道了自己跟車的最大作用,林師父一上車就叫她睡覺,等晚上了他的值夜任務就順理成章給了姜知年,美名其曰她能熬。
姜知年怪無語的,你要是開頭車還敢這麼放手我才敬你是條漢子。
他還催着姜知年盡快熟練車輛維修,趕緊把實習證拿了,下回他們就能換着開,反正姜知年也不圖當正式工,隊裡也沒多餘的車,她這種臨時工就是最好使的。也就周曉偉成分不好,政審過不了,不然就讓他也去考了。
姜知年:……
資本家啊你!
到蘇市時已經是第四天上午,紡織廠的技術員們早坐火車來驗過貨,所以交貨、裝車都很順利,這樣的長途就算紡織廠的人再着急,他們也是要歇一天再走的。
林開原熟練地找倉庫的工人套近乎拉關系,存車換票,歇了一晚就,拉着姜知年就往蘇市最大的商場走,要她幫他給女兒選禮物。
這個年代流行的東西好像都差不多,轉了一圈選好東西,姜知年去了特色櫃台,各種扇子、刺繡、絲巾,樸素年代的它們也是異常美麗,當然……價格也很美麗。
林開原不知從哪聽說蘇市也有的确良,去了成衣檔口排隊。
姜知年覺得他癡人說夢,早幾年這種面料一直是進口又出口,國内供不應求,去年滬市有一批的确良襯衣上櫃,因為搶的人太多,還釀成顧客一死六傷的慘劇。
聽說滬市合成纖維廠已經建成全國第一條原料生産線,但年産量不高,原料(聚酯切片)依靠進口,不知何時才能實現化纖自由。
姜知年買了一堆絲綢制品,還斥巨資買了一幅可折疊的小插屏,真好看啊,忍不住就剁了手,這都比她一個月工資貴了。又看見别的櫃台有賣塑料拖鞋,一雙才兩塊五——瞬間感覺草鞋事業沒指望了。
她想了想買了三雙,縣城供銷社還沒見過,哄孩子應該不錯。
林開原果然沒買到的确良,最後買了一條簡約的卡其色大翻領風衣式連衣裙,倆人從商場出來後,又逛了點心鋪子、文具店,看見街邊有照相館,姜知年又拉着林開原請師傅幫他們和地标建築合影,留完地址,她驚奇發現照相館裡還有蘇市著名景點的現成照片,那師傅說可以買,隻是要比拍照貴兩毛。
60年代版明信片?可真有商業頭腦,姜知年在林開原痛心的表情裡買了五張,照相師傅喜滋滋收錢,并大方免了他們那張合照的錢。林開原對她花錢大手大腳萬分嫌棄,此時他還不知道姜知年買那些不當吃不當喝的漂亮玩意兒花了多少……
姜知年順路進了郵局,買了信紙信封和郵票,當場寫了一封信夾着照片寄出去,三樣都買了多餘的,林開原又是一陣叨叨,以前也沒發現這姑娘這麼能花錢啊。
姜知年:那能一樣嗎?這是蘇市哎!
他們逛過景點吃過飯,大包小包回了招待所,其他司機也跟他們差不多,都買了土産準備帶回去。
比較誇張的是那位腿瘸了的常大伯,他本來也是司機,後來出車禍傷了腿,但因為有一手認路的好本事,出遠門常會帶上他。
他沒出去逛,守車的時候跟工人搭上線,買到了廠裡的瑕疵布,連留下來跟車的技術員都是一副想要頂禮膜拜的表情。
社交大佬靜悄悄啊,他一路都話不多,連司機們得知姜知年失憶笑話她時,他也隻是淡淡微笑不怎麼說話。
姜知年在房間内又寫了一封信,趕在第二天出城前投進郵箱,為此還挨了林開原一頓臭罵,依舊是諸如“腦子糊屎”“豬腦子”之類的陳詞濫調。
姜知年:聽多了還真是毫無殺傷力呢┐( ̄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