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午間袁大哥回來用中飯,隻見女兒站在門頭,滿臉笑容地迎接。袁大哥心頭一暖,卻回過神來,頓覺不妙,隻聽滿滿笑道:“爹,您幫我一個忙吧!”
今日破曉之時,禦街上主要客源有三類:上朝、點卯的官員,上學的學子,以及早早去寺廟上香還願的香客。而最佳的擺攤地點,便是禦街往北的路口。此處向南走便是朝天門,直達禁中,向西便是太學國子監,周邊更有各大坊市,卯時掙了第一波貴客的錢,還可以在辰時再撈一筆,順帶給食肆宣傳宣傳。
滿滿也順帶研究了同行。畢竟起得早,食客也行路匆匆,所以多是做一些易于攜帶的面點,味道大多差強人意,更别說在式樣和寓意上。
再一思索,在路邊行色匆匆的,大半家中沒有博士廚娘,所以在飲食上也并不講究,那如何賣給那些家中也有廚房的貴客呢?自然是在點心上下足功夫,若是味美,食客們自會口口相傳。加之來往多是讀書人,為每一個點心尋個典故,引經據典,更能讨得士子歡心。
這便是滿滿找袁大哥幫忙的地方。滿滿把木牌上四樣菜的做法細緻地教給蘭嫂子,轉身投入新點心中。父女二人找了一個時辰,最終敲定兩樣。
“莼菜鲈魚方有味,遠來猶喜及秋風。”——在朝為官,有些士子千裡迢迢來到臨安,難免會有思鄉之苦,便做一道莼鲈水晶包。
“打破無明殼,湧出菩提露。”——正在二人埋頭苦思之時,鋪子外邊走過一個賣竹子的老丈,又恰逢今日一早花肆吳娘子送來一籃槐花,滿滿突然想起一道菜——竹露金粟團,其實就是竹筒包桂花團子,打開竹筒之時,便有金露流出來,好不誘人。如今時節沒有金桂,不過以槐花替代反而添上幾分清香。暗合幾分禅意,倒是頗得香客歡喜。
“爹,不如這般,你下午去講學,便讓孩子們用小紙摘錄這些短句,我貼在油紙上,也添上幾分新意。”
袁大哥的字寫的飄逸灑脫,暗藏風骨,可是這些火眼金睛的大人什麼古迹不曾見過?袁大哥如今在私塾教孩童,若是這些話讓孩子來寫,即便歪歪扭扭,也讓人看了心裡歡喜。
明日卯時之前便得出攤,今日便得做好準備。這任何一樣點心,都工序繁雜,容不得一絲糊弄。滿滿一看還剩下一些鹌鹑肉,兩樣有些少了,便又決定添一樣——鹌鹑旋鲊。此菜形如太極,味含陰陽,曾是宮宴中名菜,不過如今已經很少有人會做了,不過卻難不倒滿滿。今日做好樣子,明日便當場煎炸,香味撲鼻,更好引來食客。
滿滿輕車熟路地來到市場,買齊了食材,這太湖鲈魚,因此刻是暮春,數量還太少,滿滿可是被狠狠宰了一頓,摳摳搜搜讓老闆送了幾隻肥蝦。又去市署繳納了五百文每日的擺攤租金。
殺魚醒肉,乒乒乓乓,一套流程行雲流水。店裡食客看到這小廚娘竟然在殺鲈魚,心裡都有些好奇,連帶着唾沫也咽了咽:“小娘子,可是要上新菜了?”
滿滿笑道:“鲈魚難得,今日隻得了這一條。明日早晨我在禦街北面擺攤,各位可以來嘗嘗這莼鲈水晶包。”
将鲈魚置于缽中,澆淋井水醒肉,又用刀剔骨留淨肉。洗淨莼菜,隻留嫩尖,二者均剁碎成糜。又摻入微量兩錢糖漿與兩錢姜汁,用筷子攪打百次起膠,直到魚肉莼菜混合,餡料粘稠細膩。
又拿三兩藕粉與一兩蕨根粉,加溫水調成糊狀,放入銅鍋中熬煮。另拿一鐵鍋,鍋下燃着微火,滿滿手持長勺,快速取出一勺粉漿,手臂一搖,粉漿均勻鋪滿鍋底,待形成蟬翼薄皮後,立即用刀揭起。她滿意地挑起薄皮看了又看,幾乎能夠透出光,晶瑩細膩,平滑圓潤。
每張皮裹入莼鲈餡三錢,收口處扭作"同心方勝"紋。從前看食譜,曾記載一種"裹蒸"技法:滿滿将半成品一一置于竹篩,又把懸于井口上方三寸,井口飄上來冷氣,便将一個個玉雪可愛的小包子定型。
滿滿手藝純熟,個個小包子差不多大小,一眼看上去整整齊齊,晶瑩剔透,很是喜人。
有不少食客湊上來看,見這小包子樣式可愛,尤其皮薄如蟬翼,都想嘗一嘗。幾個人甚至問滿滿賣不賣。
小娘子狡猾一笑:“各位客官若是想嘗嘗鮮,明日去禦街找我,數量不多,先到先得,賣空不補。”
這樣一來,更是勾足了各位的好奇心。
竹露清淮團,此物本為靈隐寺"浴佛節"供品,如今也可見僧廚"竹釜"蒸食,滿滿算是從此處偷師。
“小娘子,這竹子,是用來做菜?是甚麼菜還得用竹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