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女妭則是個性格鮮明的小姑娘,叛逆、熱愛冒險且熱情似火。作為黃帝的女兒,又有兩個哥哥的疼愛,她是三姐妹中年紀最小的,也是最任性的一個。她的活力與沖勁,既充滿了無限可能,也需要合适的方式來加以規範和引導。
深谙因材施教之道的殷素知,針對女娃和女妭的不同情況,果斷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就如同她以往教導哪吒、敖丙以及哪吒的兩個哥哥時一樣,她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隻有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和需求來制定相應的教育方式,才能讓他們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健康快樂地成長。于是,殷素知精心規劃着對女娃和女妭的教導方案,期待着她們能在自己的引導下,不斷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一個月接着一個月,草堂的孩子們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聖原人族的生活當中。他們分散在各行各業,有的嘗試着學習古老卻十足先進的農耕技術,在田地裡辛勤勞作,感受着播種與收獲的喜悅;有的跟着部落裡的工匠,學習将靈氣融入制作各種精美的器具,體會着古人的智慧與技藝,雖然感覺浪費靈氣很心疼,又癡迷于居然有靈氣可揮霍的滿足感。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眼界得到了極大的開闊。他們親眼目睹了聖原人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因為靈氣的緣故,這裡的一切都顯得比後世更為先進便捷。
這些經曆讓他們對自己的祖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敬意,也讓他們明白了祖先是多麼的艱辛和偉大,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求知種子,為何後世會是那般模樣。
少年們在草堂學習時,便已知曉珍惜每一次機會。在這片浸潤着無限靈氣和道韻的洪荒大地上,他們争分奪秒不斷地完善着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雖然修煉而來的力量帶不走,思維卻是自己的,道也是自己的。
他們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領悟着天地間的奧秘;在與聖原人族的交流中,汲取着古老的智慧。漸漸地,他們開始摸索着屬于自己的道,尋找着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和方向。
這段特殊的經曆,就像是一場珍貴的修行,讓草堂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殷素知深知,孩子們在這裡所獲得的一切,都是無比珍貴的财富。她心中滿是感激,甚至不知該如何表達對鏡像外安排他們進來曆練的宓妃的謝意。這份感激之情,化作了她更加認真負責的态度。
身處這遠古鏡像中的世界,殷素知、哪吒以及草堂裡最小的孩子,心中都滋生出了同樣的疑惑。眼前的人族強大而充滿活力,所擁有的工具、靈種以及各種技藝都令人驚歎,洪荒大地此時也是一派繁盛之景。
遠古時期的亘古聖原,天地間靈氣如液态瓊漿般充盈,濃稠的靈氣在半空凝成絲絲縷縷的流光,順着山川脈絡奔湧流轉。目力所及之處,靈脈如巨龍蜿蜒盤踞,每隔百裡便能見到靈泉噴湧,升騰的霧氣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連尋常草木都因浸潤靈氣而泛着瑩潤光澤。
修士的身影穿梭于層巒疊嶂與雲端之間,數量之多如同夏夜繁星。低階修士結成小隊采集靈植,他們手中法器折射出的光芒與林間靈獸的熒光交相輝映;高階修士則在懸浮于天際的仙宮樓閣中論道,每一次法術演練都引得天地異象,雷霆與火焰在雲層中交織成絢麗畫卷。孩童自襁褓便能感知靈氣,三五歲便開始修習基礎法訣,整個大陸仿佛一座天然的修煉場,連空氣中都彌漫着蓬勃的修行氣息。
靈石礦脈如同大地的血管,開采出的靈石堆成連綿的山脈,在月光下泛着溫潤的寶光,如同砂礫般常見。更為珍貴的靈能結晶懸浮在城市中央的祭壇上,驅動着龐大的防禦陣法與飛行舟楫,這些由大能淬煉的靈能核心,能讓方圓千裡的靈氣濃度瞬間提升數倍。
靈技功法更是百花齊放,集市中随處可見記載着玄妙道法的玉簡,藏書閣内的古籍甚至能追溯到創世之初。煉丹師煉制的仙丹在丹爐中迸發霞光,鍛造師打造的靈器在淬火時龍吟虎嘯,連普通百姓家中的日常器物,都可能蘊含着簡易的靈陣。修士以切磋為樂,每一場鬥法都會吸引萬人圍觀,法術碰撞間迸發的靈氣漣漪,常常催生出新的靈植與秘境,讓亘古聖原的繁盛景象愈發蓬勃。
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他們所處的後世,身為這些強大祖先的後代,人族卻變得如此弱小。
遠古的亘古聖原,道韻如細密的雨絲浸潤天地,似無形卻處處可感。擡頭望去,天穹之上流轉着五色光暈,那是不同大道韻律交織而成的奇景——金之道韻化作燦燦流霞,勾勒出剛猛淩厲的軌迹;木之道韻幻作翠色藤蔓,纏繞成生機盎然的脈絡;水之道韻凝成潺潺星河,蜿蜒間流淌着圓融之妙;火之道韻燃成赤色焰火,明滅中暗藏焚盡虛妄的偉力;土之道韻聚為玄黃厚土,厚重氣息中蘊含永恒根基。
漫步山川,腳下每寸土地都承載着道的痕迹,青石上天然形成的紋路暗含陣法之妙,溪澗的奔湧軌迹暗合陰陽之變。林中鳥雀振翅、獸類騰躍,其姿态皆暗合某種修行韻律;就連風吹草木的沙沙聲、雨打荷葉的滴答響,細聽之下,都似天地奏響的道音,蘊含着萬千法門。若有修士駐足凝神,無需刻意引動,道韻便如靈蛇般主動萦繞周身,或在靈台勾勒出玄妙符文,或在丹田激蕩出修行靈感。
不同于後世陳塘關,唯有畢方碎煉妖壺所留齊島方能捕捉稀薄道韻的窘境。彼時天地尚未蒙塵,道韻彌散于每個角落,無需機緣巧合,無需跋涉千裡,隻要與某道有緣,無論是孩童戲耍、樵夫砍柴,抑或修士靜坐,皆可随時體悟大道真意。
山間老者随手撒出的漁網暗含漁獵之道,市集匠人鍛造的農具藏着工藝之妙,甚至稚子信手塗鴉的線條,都可能與某位大能開創的書畫道産生共鳴,真正實現“道在屎溺”的境界,讓天地萬物皆成為修行者取之不盡的寶庫。
除了修士的高傲,已經初見端倪。這裡,并沒有什麼他們所熟悉的存在。
曾經孕育了無數生命的洪荒大地,到了他們的年代,也已明顯衰弱,那種衰弱不僅肉眼可見,更能讓人從心底真切地感受到。天地似乎失去了曾經的生機與力量,靈氣不再濃郁,道韻也變得淡薄。
這樣強烈的反差,在殷素知、哪吒和草堂孩子們的心中都埋下了種子。他們不明白,在這萬萬年的時光流轉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才導緻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楊婵望着這片廣袤而又充滿生機的洪荒大地,心中同樣萦繞着那個疑惑:曾經如此強大繁盛的世界,緣何後世會變得如此衰弱?
她的腦海中突兀浮現出洪荒戰場,血色染透蒼穹,靈脈在劇烈的法術沖擊下如枯木般崩裂。那些曾滋養萬物的靈泉噴湧着黑濁之氣,汩汩靈脈如同被抽離精髓的血管,幹癟龜裂,再無法輸送天地靈氣。高階修士的本命法寶與禁忌神通相撞,爆發出的能量風暴席卷千裡,靈石礦脈在轟鳴中化作齑粉,原本堆積如山的靈石礦洞坍塌成深淵,閃耀千年的靈石光芒徹底湮滅在塵埃之下。
承載着古老智慧的靈技傳承在戰火中支離破碎,典籍被焚,傳承靈陣被毀,無數修士在厮殺中隕落,那些需要口傳心授的秘術、唯有真傳才能領悟的靈技,随着持術者的消亡而永遠失傳。曾經繁榮的煉丹、煉器工坊淪為廢墟,鍛造靈器的秘法、煉制仙丹的訣竅,都随着工坊主人的逝去而消散在風中,隻留下鏽迹斑斑的殘器與焦黑的丹爐,訴說着往昔的輝煌。
洪荒大地在連綿不絕的戰争中轟然破碎,空間裂縫如猙獰巨獸的獠牙撕裂天穹。破碎的大陸闆塊裹挾着幸存的遺族漂浮向未知的虛空,有的被時空亂流吞噬,有的在陌生的星域迷失。曾經繁盛的部族漸漸消失在曆史長河中,他們的語言、習俗、信仰,連同那些獨特的修行體系,都随着洪荒的崩解而徹底斷絕,隻留下零星的傳說,在後世的典籍中閃爍着微弱的光芒,供後人遙想那個早已消逝的時代。
楊婵有時會與菖蒲姑娘探讨此事,就當成某種未來的映射。二人立于蜀山之巅,菖蒲姑娘望着腳下煙火袅袅的村落,眼底翻湧着凝重與堅毅。
菖蒲姑娘起初對楊婵提及洪荒破碎感到詫異,畢竟在她的認知裡,洪荒堅固無比,破碎是個極為遙遠的話題。然而,當楊婵詳細闡述戰争對世界造成的影響時,菖蒲姑娘深以為然。隻是,戰争從來不是肆意掠奪的借口,而是守護族群的最後手段。“以戰止戰,止戈為武。”她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着曆經滄桑的厚重,“若人族不拿起武器,便隻能成為強者砧闆上的魚肉。唯有敢于鬥争,才能震懾心懷不軌之徒,才能為真正的和平與團結争取空間。”
菖蒲姑娘緩緩握緊拳頭,繼續說道:“人族若想在這弱肉強食的天地間立足,就必須用鬥争來求團結。一味地忍讓與退縮,隻會讓敵人得寸進尺。唯有讓對手看到我們的力量,感受到我們捍衛家園的決心,他們才會收起觊觎之心,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定與穩定。”
楊婵突然想起寸心姐姐,想起天庭,想起人皇,想起陳塘關,用鬥争來求團結······
菖蒲姑娘轉過身,目光堅定,“人族的性命,絕不能寄托在他人的仁慈上,隻能牢牢執掌在自己手中。人族的未來,也絕不是靠祈求與施舍就能獲得,而是要靠我們自己去拼搏、去争取。每一次戰鬥,都是為了讓族群走得更遠,都是為了給後世子孫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唯有團結一心,勇于鬥争,人族才能在這殘酷的世界中站穩腳跟,才能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兩人的目光交彙,在這一刻時光也在交彙,她們都看到了人族未來的希望,那是用勇氣、團結與智慧鋪就的光明之路。
她們二人越談越投機,話題不僅圍繞着蜀山氏族人的修煉方法展開,還深入探讨了各種“道”的理解,不同的“意”念對修行的影響,以及世間存在的各種規則。每一次的讨論,都讓她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也讓她們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密。她們的三觀,已經在一次次探讨中,互相影響,變得極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