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公寓的清晨被一陣急促的視頻通話提示音打破。溫翎迷迷糊糊地摸到手機,屏幕顯示是小林的來電。她剛按下接聽鍵,小林興奮的聲音就沖了出來:
"溫老師!快醒醒!小森的線上畫展提前開始了!他說要給你們一個時差驚喜!"
溫翎瞬間清醒,連忙推了推身旁的俞瑾言。兩人手忙腳亂地打開筆記本電腦,登錄小林發來的鍊接。屏幕亮起,一個簡單的網頁界面展現眼前——"小森的世界:晨光畫展"。
畫展以一段小森自己錄制的視頻開場。鏡頭前的男孩比一年前更加挺拔,雖然說話時眼睛還是會不自覺地看向旁邊,但聲音已經堅定許多:
"溫老師,俞老師,這是送給你們的禮物。我用一年時間畫了你們去過的所有地方。"
畫面切換,一系列畫作徐徐展開。溫翎倒吸一口冷氣——這哪裡是一個孩子的作品?小森用他獨特的視角重新诠釋了"邊界實驗室"的每個據點:倫敦倉庫被畫成一座發光的城堡,裡斯本的鵝黃房子漂浮在蛋撻形狀的雲朵上,哥本哈根的拼圖牆變成了活的門扉,而上海的工人新村則被描繪成機械與花朵共生的奇妙花園...
"這孩子..."俞瑾言罕見地語塞了,手指不自覺地觸碰屏幕上小森的簽名——那曾經歪歪扭扭的字迹,現在已經有了藝術家的風骨。
最令人震撼的是最後一組作品——《看不見的連接》。小森用半抽象的線條描繪了溫翎和俞瑾言在各個項目中的身影,但特别的是,所有畫面中都有一條若隐若現的金色絲線,将分散在三大洲的場景串聯起來。
"這像極了艾莉絲的理念..."溫翎輕聲說,胸口湧起一陣奇異的溫暖。
視頻最後,小森宣布了一個更大的驚喜:"我和'晨光之家'的朋友們一起創建了'小藝術家實驗室'。林教授說,我們可以用畫畫幫助更多像我這樣的孩子。"
畫面切換到一群特殊兒童在"晨光之家"新開辟的藝術工作室裡創作的場景,每人面前都擺着小森設計的"繪畫工具包"——為不同感知能力的孩子特制的畫筆和顔料。
溫翎的眼淚終于奪眶而出。她轉身抱住俞瑾言,感受到他的手臂也在微微顫抖。這一刻,所有的旅程、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最美好的回響——他們播下的種子,已經長成了能夠庇護他人的樹蔭。
視頻結束後,房間裡安靜得能聽見泰晤士河上的船鳴。溫翎靠在俞瑾言肩頭,兩人十指相扣,誰都不願打破這份感動。
"記得我們第一次見到小森的樣子嗎?"俞瑾言最終輕聲問,"那個連眼神交流都困難的男孩..."
溫翎點點頭,眼前浮現出聽證會上那個蜷縮在角落的小身影:"現在他成了幫助别人的人。"
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灑進來,在木地闆上畫出一道金線。溫翎突然坐直身體:"我們應該回去一趟。"
"參加'小藝術家實驗室'的開幕式?"俞瑾言立刻會意。
"不僅如此,"溫翎的眼中閃着光,"我想把艾莉絲的故事也帶回去。小森應該知道,他的'看不見的連接'與一位八十年前的女畫家産生了怎樣的共鳴。"
俞瑾言微笑着撥通了林教授的視頻電話。屏幕那端的林教授聽完他們的想法,眼睛亮了起來:"完美的時機!下個月是'晨光之家'成立三周年,我們可以做一個大型特展——'跨越邊界的對話'。"
挂斷電話後,兩人立即行動起來。俞瑾言聯系凱特商讨借展艾莉絲作品的事宜,溫翎則開始整理這些年拍攝的小森和其他孩子的成長影像。倫敦實驗室的打印機嗡嗡作響,一張張照片逐漸鋪滿工作台。
中午時分,馬克和薩拉帶着午餐來訪,看到滿屋子的資料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