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她眼底的星軌 > 第26章 邊界之間

第26章 邊界之間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陳敏帶他們見了居委會主任和幾位老人。在一間充滿年代感的客廳裡,老工人們講述着新村的曆史——五十年代的熱火朝天,□□期間的動蕩,改革開放後的變遷...溫翎注意到牆上挂着的黑白照片和紅色獎狀,都是被時間塵封的榮耀。

"年輕人不關心這些,"一位姓趙的老工人歎氣,"我孫子說這些都是老古董,沒用的東西。"

回酒店的路上,溫翎和俞瑾言都沉默不語。上海的夜色依舊璀璨,但他們的思緒還停留在那個充滿懷舊氣息的工人新村。

"不一樣的環境,"俞瑾言最終打破沉默,"但核心問題很相似——如何讓不同世代的人看見彼此的價值。"

溫翎點點頭,翻看着悄悄拍下的幾張照片——老人撫摸勞模獎章時驕傲的眼神,牆角那輛鏽迹斑斑但擦得锃亮的永久牌自行車,廚房窗台上排得整整齊齊的搪瓷缸...

"食物可能不是最佳切入點,"她思考着,"但榮譽和技藝是...老工人們的技能和經驗,那些獎狀背後的故事..."

"工人博物館?"俞瑾言猜測她的思路。

"不,更互動的形式...也許是工作坊,讓老人教年輕人那些正在消失的手藝,同時學習年輕人的新技術..."

他們越讨論越興奮,回到酒店後立刻開始起草方案。淩晨兩點,桌上已經堆滿了草圖和筆記,電腦屏幕上是一個暫命名為"技藝橋梁"的項目框架。

第二天早餐時,小林帶來了意外的好消息:"論壇組織方想邀請你們延長行程,在下周的社區工作者培訓上分享這個新構想!"

更令人驚喜的是,陳敏的基金會願意提供種子資金,工人新村居委會也初步同意了試點合作。

"這麼快?"溫翎有些不敢相信。

小林神秘地笑了:"你們不在的這一年,國内對社區營造的需求爆炸式增長。你們的'邊界實驗室'正好填補了一個空白。"

接下來的幾天像一場旋風。他們深入走訪工人新村,采訪不同年齡段的居民;與當地藝術學院洽談合作;設計結合老工人技藝和青年創意的活動方案...每個環節,溫翎都用相機記錄下那些稍縱即逝的真實反應——老人談到過去時眼中的光彩,年輕人發現傳統工藝之美時的驚訝,不同代際的人第一次真正交流時的微妙表情變化...

最意外的收獲是遇見了一位退休的八級鉗工王師傅。當聽說項目設想後,他翻出珍藏多年的工具箱:"這些手藝要是帶進棺材就太可惜了。"

溫翎被工具箱裡手工制作的精巧零件震撼了——沒有現代數控機床,全靠雙手和簡單工具打造,卻達到了驚人的精度。她拍下王師傅演示如何使用這些工具的照片,每一張都訴說着一種即将消失的工匠精神。

"我們可以做一個'匠人工作坊',"俞瑾言提議,"讓老工人傳授技藝,年輕人則用現代設計重新诠釋這些傳統工藝。"

陳敏立刻愛上了這個想法:"最終可以做一個展覽,展示兩代人合作的成果!"

離開上海的前一天晚上,黃浦江上放起了煙花。溫翎和俞瑾言站在外灘的人群中,看着絢麗的色彩在夜空中綻放。

"像不像小森的用色?"溫翎突然說,指向一朵特别絢爛的煙花,"大膽又和諧。"

俞瑾言笑着點頭:"下次視頻通話得告訴他這個比喻。"

煙花映照下,溫翎看到周圍遊客的臉被不斷變換的色彩照亮——年輕的、年老的、本地的、外地的...所有人都仰望着同一片天空,分享着同樣的驚歎。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邊界實驗室"在中國可能的模樣:不是簡單地複制歐洲模式,而是找到屬于這片土地的連接方式,讓不同的世界在璀璨的煙火中看見彼此。

回酒店的路上,她收到陳敏發來的消息:工人新村的第一場"匠人工作坊"定在下個月。随信附上的是一張照片——幾位老人正在居委會活動室擦拭多年未用的工具,神情中滿是期待。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