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的指尖在屏幕上不斷滑動,“無趣,無趣,這個,還是無趣。”
原以為能在米亞的成長經曆上窺見激發她變種能力的契機或者說是來源,但卻依舊一無所獲。
Sunday不僅僅是一份禮物,更是托尼·斯塔克為米亞所打造的能夠貼身“保護”她的一個監視設備。
當然,米亞對此是一無所知。
面對着這樣一個幾乎能夠打開她那邊世界所有信息寶庫的鑰匙,這個小家夥似乎僅僅把Sunday看作了類似外語學習軟件一樣的存在。
托尼可以看到有關米亞的每一日的生活記錄,還有她所有的上網記錄。
可以說這個小家夥乖的要命,而且她擁有着這個年紀孩子很少擁有的良好品質,那就是自律。
她保持着有條不紊的學習計劃,雖然很明顯她有點拖延症的小毛病,不過這很正常,托尼在面對那些令自己煩躁的公司文件的時候,他也會犯點拖延的小問題。
但有關米亞的事件記錄中,有幾件特殊的事情,吸引住了托尼的注意。
“今天的英語課作文,你們需要寫一件有關你最好朋友的小事。”溫和的英語老師在講台上說道,孩子們在下面開始了一陣陣的竊竊私語。
“米亞,你寫的是誰?”小半節課後,同桌戳了戳米亞的胳膊,小聲問道。
“是林佳佳。”米亞也偏過頭,小聲答到。
“可是佳佳寫的是沈佳宜诶。”同桌往旁邊望了一眼,“沈佳宜寫的也是林佳佳。”
米亞思考了一下,搖搖頭,“對我來說,林佳佳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即使在她心目中我不是最親密的那一個,但是那也沒有關系。”
畢竟,你不能期望自己的朋友除了你之外不再擁有其他的親密關系。
因此過了一會,米亞又繼續補充到,“正是因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我希望她能夠快樂就好,即使她最好的朋友不是我。”
有關這件事情的記錄讓托尼稍稍沉默了一會,米亞的懂事與天真讓他再次地感到了意外。
“哈,”他發出了近乎嘲笑的聲音,“也就米亞這樣的小孩能發出這樣的言論了。
這個小可憐,她恐怕還不知道,在自己的‘最好的朋友’眼中,她可能連個普通朋友都算不太上。”
即使是Sunday這個人工智能,通過人際關系分析,也可以得出米亞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這個結論。
畢竟,她在校園裡的表現不夠活潑,比起其他孩子來說,也有些過于死闆了,正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們最讨厭的“優等生”。
米亞總是真誠的過分,她對于自己的看法總是不加掩飾,對于老師的教條幾乎完全遵守,而對于孩子間的遊戲她卻不能很好的融入,這樣一個似乎天生缺少了孩子本質的女孩不受歡迎幾乎是可以預料的。
托尼承認這一點,這也就是在亞洲的校園氛圍裡,有老師的愛護,米亞不太會受到歐美校園裡那樣針對“書呆子”的可怕霸淩。
但是冷暴力卻是避免不了的,遲鈍的米亞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那種冷暴力帶給自己的傷害。
這個孩子比一般人更怕孤獨。
即使看上去她似乎已經習慣了一個人自處,但每當有人陪伴着她的時候,她臉上卻總是不自覺地更多展現笑容。
還有這個孩子的家庭關系也是個問題,雖然托尼·斯塔克對外幾乎沒有談及過自己的童年或者是家庭,但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他的童年的不幸。
做父母是件困難的事情,即使偉大如他的父親,霍華德·斯塔克,作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兼企業家,在給别人做父親這件事上,他做得恐怕也不如普通人來得更好。
甚至,可以說,在他在世的那些時間裡,托尼并沒有怎麼察覺到他對自己的關愛。
也就是在他死後,不經意之間,他才察覺到霍華德那該死的埋藏在他的訓誡與責罵背後的父愛。
他不能否認自己在孩童階段,也曾期望過霍華德給予自己足夠的關懷。
但是很快後來,他就發現了,自己已經成長到不需要這種東西的階段了。
失敗的童年卻不能因為之後的時間得到補償,這是托尼很早就學到的一課。
即使他如今是美國的第一富豪,也不能彌補自己布滿傷痕的童年時光。
在Sunday記錄的這半年時光裡,訓斥與責罵幾乎成為了米亞的家庭生活的主基調。
與他不同的是,在米亞的家庭中所扮演着訓誡者的角色的人是她的母親。
在托尼看來,她的母親的控制欲幾乎可以說是病态的可怕。